洋雞蛋VS土雞蛋哪個更營養??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土雞蛋”(也稱農家蛋、散養蛋、草雞蛋)很受消費者歡迎,很多人認為“土雞蛋”的營養價值比一般的雞蛋高,殊不知“土雞蛋”所存在的安全隱患也不少,專家建議消費者要慎買散裝“土雞蛋”。
有關專家稱,飼養雞蛋從蛋雞品種提純、孵化、室內育雛、飼養、防疫防病、場地環境、水源及原料要求、質量標準、產品驗收、包裝、貯存等方面,全程實行標準化生產。而“土雞蛋”主要來自于散養農戶,個別無良飼養者如果給雞吃了皮革粉、肉骨粉和藥渣等含有激素和抗生素的“飼料”而產下的“土雞蛋”,不僅營養價值大打折扣,連基本的食品安全也無法保證。因為抗生素在雞蛋中殘留,可使耐藥性的病原菌株數量顯著增加,人被變異細菌感染患病后,治愈很困難,對人體具有潛在危害性。
鑒于此,提醒消費者:購買“土雞蛋”要慎重,最好選擇大品牌的禽蛋制品,不要為圖便宜,而忽略了食品安全問題。
土雞蛋更營養?理性看待土雞蛋:
青睞土雞蛋的市民普遍認為,因農家放養的土雞以青菜、青草、蟲子、谷物等為食,營養優于飼料配方,所產土雞蛋的營養價值當然就高于普通雞蛋。每周都要到羅立新夫婦門店購買土雞蛋的鄧先生說:“現在蛋也能造假,飼料里面添加各種違禁成分,讓我們不敢相信市面上大部分的雞蛋。”
看來,對高營養價值的追求和出于食品安全的考慮,是熱捧土雞蛋的兩大原因。
但據專家分析,土雞蛋和合格的普通雞蛋里蛋白質、氨基酸、卵磷脂、碳水化合物、鈣、鐵等含量沒有明顯差異;土雞蛋內維生素A和維生素B的含量還不如普通雞蛋。專家認為,土雞蛋和“洋雞蛋”從營養價值上來說,并不存在很大差異;只是由于喂養方式的不同,土雞自由覓食蟲子和綠葉較多,直接攝取水分較少,使土雞蛋的蛋黃中類胡蘿卜素和維生素B2含量較高,水分較低,口感比普通雞蛋要好。
洋雞蛋大戰引出營養對比:
本雞蛋是不是一定比洋雞蛋補?市民對那么多種本雞蛋的認知度如何?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市民購買食用的絕大部分還是普通雞蛋,而本雞蛋在超市銷售中也呈上升之勢。
市民價差懸殊還是吃洋雞蛋
華潤萬家云和店生鮮采購經理告訴記者,如今雞蛋已是超市生鮮類的“拳頭”商品,市民購買量很大。從目前購買情況看,鮮雞蛋仍占了大頭,加上促銷因素,份額在70%左右,平均一天能銷售600多公斤。本雞蛋銷售與往年比也呈增長之勢,那些有品牌號召力、質量有保障的產品銷路上升,如開化一品牌土雞蛋一天能賣出五六十盒。對于吃蛋問題,市民的反應不一。東山弄的黎女士正在“坐月子”,她母親特地從老家捎來本雞蛋,并一再囑咐“不要吃市場上的洋雞蛋”,“萬一<愛尬聊_百科知識>吃到添加激素的飼料催大的雞蛋,對孩子有影響”。黎女士表示,近些年老聽說食品方面查出什么什么問題,使大家對食品的天然、綠色與否特別注意,自己以前對雞蛋倒沒多考慮,但為了孩子健康,還是多注意些好。
專家營養差別不大
據了解,市民挑選本雞蛋總結出幾條“經驗”:如本雞蛋個頭小點,蛋殼硬點、顏色淺些,本雞蛋的蛋黃要比洋雞蛋大些,顏色深些等。而據超市雞蛋采購專業人士介紹,有些人以為蛋黃紅的就是本雞蛋,其實不一定。如果一般給母雞喂養的是以玉米為主,蛋黃確實呈紅色,而一般是喂谷子或飯的,蛋黃就偏金黃色,蛋黃顏色并不是區分是否本雞蛋的標志。中央電視臺就曾做過暗訪報道,披露有養殖場在雞飼料中添加紅色色素,生產“紅心蛋”而標榜正宗“紅心土雞蛋”高價出售。之前,杭州日報記者也曾采訪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的蛋類專家。研究人員曾經對這兩種雞蛋的營養含量,其中包括蛋白質、多種氨基酸、脂肪及維生素D等進行測定分析,并沒有發現明顯的差異。就是說,本雞蛋、洋雞蛋的營養成分差別不大。按動物科學學院陳博士的說法,市場上很少有真正的本雞蛋。農貿市場里賣的所謂本雞蛋,準確地說,是養雞場里夾雜米糠谷物和飼料混合喂養的“混蛋”,喂養時間也長一些。口感上則是本雞蛋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