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促排期間需要監測孕酮水平嗎??
在試管嬰兒的促排卵周期里,會在B超監測卵泡的同時,間斷地動態測定血清孕酮水平,這是為什么了?孕酮應該是在黃體期才會升高,在卵泡期它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了?實際上卵泡期孕酮水平升高不是一件好事,要仔細監測,并防止它提早冒頭。
孕酮又稱為黃體酮,英文縮寫為“P”,是由卵泡排卵后形成黃體天然分泌的激素。不僅如此,更因為它是雌激素、雄激素、腎上腺皮質固醇的前體物質。在試管嬰兒促排卵的監測中,孕酮是一項重要指標,反映卵泡成熟、黃素化、孕酮分泌的狀態,通常從藥物刺激卵泡生長開始,幾次抽血監測孕酮,直到hCG扳機日。

1月經周期孕酮的參考范圍
在正常情況下,卵巢只有卵泡生長排卵,黃體形成后才會分泌孕酮。基礎孕酮值一般<1ng>
2為什么促排卵期間要檢測孕酮水平
在促排卵期間,監測孕酮的變化主要有以下的目的:
1、判斷排卵
黃體中期(月經周期為28天的婦女,月經第21天時,如P>16nmol/L(5ng/ml)提示排卵。若您的黃體中期孕酮水平提示有排卵,然而又無其它不孕原因,此時建議您配合B超觀察卵泡發育及排卵<愛尬聊_百科全書>過程,排除未破裂卵泡黃素化綜合征。另外,血孕酮水平也可以用于觀察促排卵藥物的效果,因多卵泡發育多黃體分泌的孕酮增加。
2、判斷垂體分泌LH的能力
卵巢孕酮的水平是受著垂體LH脈沖的調節的,卵泡生長期如果低水平的LH的活力不足,功能不良,就不能很好誘導卵巢17-a羥化酶的功能,會誘導孕酮分泌紊亂,卵泡提早出現黃素化。刺激周期多個卵泡發育,這種LH誘導的孕酮升高,就時常會提早發生,可能影響對取卵時間的判斷,卵子質量也容易下降,還改變了子宮內膜種植窗的同步。所以,在卵泡生長期,我們就會數次抽血,監測孕酮水平,不希望在排卵前孕酮水平就升高了。
3、了解黃體功能
目前對于黃體功能不足判斷尚無精準的方法,根據既往的一些文獻,提到如果懷疑自然周期黃體功能不足,可采用排卵后第5、7、9天3次測孕酮,經驗性的評估您的黃體功能,如果您黃體中期﹤32nmol/L(10ng/ml),或3次P總和﹤95.4nmol/L(30ng/ml)、或孕10周前P﹤47.7nmol/L(15ng/ml),可能存在黃體功能不全(LPD)。
但是根據臨床的觀察和統計,孕酮水平對妊娠情況的監測并不可靠,個體間差異很大,過分關注孕酮值,并不能準確預測妊娠結局,反而增加了孕婦的焦慮和恐慌,因此目前并不支持黃體期和孕期監測孕酮水平。
4、了解試管嬰兒刺激周期卵母細胞質量和內膜容受性
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過程中,通常會使用自然周期或促排卵治療。醫生需要通過超聲及內分泌激素的變化來監測卵泡發育和促排卵的效果,調整用藥、決定取卵時間。自然周期,結合卵泡大小、血清雌激素、促黃體生成素及孕酮水平決定取卵時間;刺激周期,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由于多個卵泡發育,孕酮呈現累計效應,血值會逐漸升高。然而如孕酮水平過高,研究發現則會降低鮮胚移植周期的妊娠率,增加流產率,主要與高孕酮水平降低子宮內膜容受性所致,改變內膜種植窗和其同步性。此外過高的孕酮預示著隱匿性的LH峰提早出現,可能影響卵母細胞質量,導致胚胎發育潛能下降,因此利用排卵前P水平可以估計IVF的成功或流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