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新發疫情未現危重癥患者 專家建議醫療資源更多向重癥診療傾斜?
第一財經消息,近日來,廣州疫情快速增長,引起社會廣泛關注。11月9日0時至24時,新冠肺炎新增感染病例2555例,其中無癥狀病例2430例,輕癥病例125例。據廣州市衛生健康委9日通報,截至11月8日24時,廣州新增本地新冠肺炎感染者全部為無癥狀或輕癥患者,無重癥或危重患者。所有病人情況穩定。
不僅在廣州,10月底以來在福州、重慶等地,當地的疫情也是由奧米克隆突變株BA.5.2的進化分支引起的,其傳播更強更快。然而,雖然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數波動很大,但感染者的癥狀很輕。以福州為例。11月以后,福州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好轉。據10月30日福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在此輪福州本地新冠肺炎疫情中,99%以上的感染者為無癥狀患者,無重癥患者。
國家衛健委最新統計,截至11月9日24時,根據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確診病例9155例,其中重癥病例31例。11月9日0時至24時,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185例。沒有新的死亡病例。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蔣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從目前來看,的重癥病例和病死率已經很低,奧米克隆的毒力也沒有明顯變化。建議各地政府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增加抗疫成本。
“倡導疫情防控需要科學精準,就是為了實現‘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高效協調’的目標。未來應該把更多有限的醫療資源從新冠試驗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有癥狀的新冠肺炎感染者的診斷和治療中。”姜對說道。
“目前,新冠肺炎的毒性已經減弱,并且正在繼續減弱。現實世界的數據顯示,在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很多國家,目前99%以上的新冠肺炎陽性患者都是以輕度無癥狀為主,治療難度較低。”港大生物醫藥學院教授、病毒學家金東燕建議,目前中國內地可考慮在堅持公共衛生預防措施的同時,從不同層面完善新冠肺炎的診療體系。
金東延說,所謂“分層分流”,就是更好地配置和利用醫療資源,完善集中隔離點和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治療的相關措施。對于無癥狀感染患者、可自愈且無老年或慢性疾病等嚴重危險因素的輕度患者,甚至可通過新冠肺炎口服藥物治療的老年但健康的確診輕度患者,隔離措施可進一步優化。鑒于新冠肺炎的重癥率低于1%甚至0.5%,預計需要轉診治療的患者不會很多,也不會出現醫療資源流失。
“一老一少”一直是治療新冠肺炎疫情的重點人群。對此,金東延表示,兒童患新冠肺炎重癥的概率很低,不建議占用醫院資源對這類人群進行隔離治療。醫院資源,尤其是醫院的負壓床位,首先要預留給危重病人,尤其是老年人或有基礎疾病的危重病人。
對于癥狀較輕的老年人,金東燕認為,一方面,要提高抗病毒藥物的可及性;另一方面,如果當地的收容醫院醫療資源有限,不適合照顧日常生活中有特殊需求的老人和殘疾人,就要慎重考慮<愛尬聊_生活百科>這類已經確診的人是否可以回到家中隔離,以便得到更好的照顧。如果要集中隔離這些人,必須根據他們的需要適當重建現有設施。另外,如果有一個o
病毒學專家常榮山也告訴記者,為了將疫情控制在不造成醫療資源擠兌的水平,在新冠肺炎確診的患者需要盡早服藥。此外,為了進一步平衡經濟發展和防疫,他還建議優化對無癥狀感染者的管理。“疫情發生后,各地首先要確定最小的圍堵范圍,這樣才能更好地避免過度圍堵造成的社會恐慌,也是實施‘精準防控’的題中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