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力量倍增器”究竟有多牛?專訪運油-20機長李彥?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舉行。中國空軍派出以殲20、運20、運20為代表的“20個家族”現役裝備參展,其中運20首次空中展示,引人關注。
空軍航空兵某團團長李巖在這次珠海航展上,每天都和戰友們在運-20上進行飛行表演。
重國石油運輸-20
運-20翼展50米,最大起飛重量200噸。雖然體型巨大,但在飛行表演中動作敏捷,除了能快速降落外,還能快速起飛。
李彥:這也是為航展設計策劃的特色短距起降表演。當然也充分體現了這款飛機的性能,也是為了滿足我們的作戰需求。一些未知的地面防空武器和一些單兵作戰武器可能會導致機組人員對這一區域的安全性不明。所以加入機場后,我們以最短的時間,最小的半徑,最小的航程操作飛機,在戰場環境下最大化的提高存活率。
在飛行表演期間,運-20將釋放三個加油管,以突出其空中加油功能。
李彥:我們用管子拖著通過場口,包括場口通過后有管子轉彎的那段,也是我們之前設計的,就是為了說明<愛尬聊_百科詞條>這種加油機在加油的過程中可以用小飛機一邊轉彎一邊加油。
李彥:作為國際加油慣例,并不是每個飛行員都有這種對接加油能力,這需要嚴格的訓練和配合。因為加油任務要求加油機和受油機的飛行數據非常準確,比如它的速度和高度,所以兩架飛機要以幾乎相同的方式飛行,才能準確對接。
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運-20可以為“三劍客”殲-20、殲-16和殲-10C戰斗機進行空中加油。
李彥:運-20飛過來之前,我只在視頻上看到過這種對接加油,包括跟受油機和其他加油機的單位討論。運-20使用后,受油機飛行員有沒有感覺比以前的機型更容易停靠和加油?還是會帶來一些新的困難?
李燕:沒錯。經過多次的合作、磨合和加油任務對接,我們普遍得到受油單位的反映,運-20相比其他機型,作為加油機會降低他們的整體加油難度。
升空后,無論是快速爬升還是快速俯沖,無論是蛇形機動還是帶管飛行,觀眾都對運-20的靈活性印象深刻。
李巖:其實網友都叫這架飛機“胖妞”,我們都叫它代號“鯤鵬”。其實“鯤鵬”更能展示和體現這種飛機的作戰性能和實力。它200噸的起飛重量,其實相當于平時100多輛家用車的重量,但是因為它優秀的氣動外觀,比如它的超臨界翼型。
鯤鵬很會展翅。
運-20脫胎于運-20,也繼承了其優越的飛行性能。2013年1月26日,我國自主研發制造的新一代軍用大型運輸機運-20首飛成功。2016年7月6日,該機正式列裝人民空軍,提高了我軍遠程投送和快速機動能力,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建設世界一流空軍的戰略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
李巖:第一次看到運-20飛機的時候,感覺很震撼。這么巨大的怪物在我面前,我怎么能輕松控制它?在飛機后續的改裝過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以前因為我們飛的傳統運輸機是五人分工,飛行員其實更多的是從事飛機的簡單操作,因為還有其他的職業,比如領航、通信、維修,給我們提供幫助和協助。現在飛這個飛機,是兩個人的飛機,需要飛行員的配合。所以無論是學到的知識還是掌握的技能都會更加廣泛。
時至今日,李巖仍然清晰地記得運-20第一次發射時的情形。
李燕:一個是興奮,一個也感覺有點緊張。
李彥:緊張感來自于當時剛接觸這架飛機的感覺。這么大的飛機,這么先進的飛機,我能在短時間內控制它,發揮它的性能嗎?
李燕:是的。作為一名飛行員,在他成長到一定程度后,他會成為一名船長,而船長會帶領這支艦隊執行任務。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他如何以高效率和安全的閉環保證這個任務的時效性和整個任務的順利進行?
2020年2月13日至17日,李炎和戰友駕駛運-20從多個機場出發,向武漢空運部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和物資。這是運-20首次參加非戰爭軍事行動。
李巖:接到這個任務后,我們挑選了最強的船員。我們連夜將物資運送到武漢。當我們在武漢著陸時,塔臺控制員和我的搭檔章雷進行了一次感人的談話。
塔臺:您好,2001年,武漢塔臺向全體機組人員、全體醫護人員、人民空軍、解放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謝您渡過萬水千山來援湖北!我們會護送你!
運-20機組:謝謝空管,向您致敬!加油,武漢!中國會贏!
李彥:當時我們在新聞上看到解放軍要來了,所以覺得穩定。另一個評論是,你可以永遠相信中國士兵。看到這兩個字的時候,覺得特別自豪。
2020年9月27日,一架載有第七批117名志愿軍烈士遺骸的運-20運輸機緩緩降落在沈陽桃仙機場。這是運-20首次承擔將在韓志愿軍遺骸運送回國的任務。
李彥:當時出貨的時候,全體機組人員列隊,向飛機下方機艙兩側的棺材致敬。同時機組人員還負責協助儀仗隊,一起把一些棺材放在這架飛機上。
李巖:當時在場的每個人都是一種莊嚴而神圣的心情。我想對于每一個艦員來說,都可能是整個軍旅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英雄歸鄉,山河安。目前,李彥所在的部隊運-20飛得更遠、更高,航跡已擴展到海外四大洲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李彥: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盡快掌握現在武器的性能,同時也要從自身做起,盡快提高全隊的綜合能力。最后,這種戰時的表現,是對我們平時訓練成果的一種考驗。人民空軍永遠是祖國的“鋼鐵長城”。這是我內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