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個中國心梗救治日 這些知識你都知道嗎??
據央視新聞報道,11月20日也是第九個“中國心肌梗死治療日”。設立這一天是為了提醒大家,心梗發生時要牢記兩個“120”: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抓緊120分鐘的黃金搶救時間。最近氣溫急劇下降,心肌梗塞的發病率也增加了。我們先來學習如何早期發現和治療。
江蘇昆山:一男子因突發心梗,去看病時倒地。
11月2日,在蘇州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正在等待治療的張先生突然倒地,隨即被醫護人員送去搶救。
江蘇省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科主任余宗良:“急診科的同志給我們打電話,我們會診覺得這個病人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導致心臟驟停。”
經過搶救和心臟支架手術,患者張先生目前已無大礙。初步判斷,近期氣溫驟降、日夜輪班過度勞累是導致心梗的主要原因。
心梗患者張先生:“上班的時候感覺胸口有點悶,喘不過氣來。我打車過來的。到了那里,正準備排隊,暈倒了。”
廈門:心梗患者自行去醫院半路出<愛尬聊_讓生活聊出新高度>了意外。
上周,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醫院收治了一名49歲的患者。晚上突發心肌梗塞后,他本來打算自己去醫院,結果意外發生了。
廈大附屬心血管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歐:“他強迫自己去醫院。結果他暈倒在他們家的樓梯間摔倒了,頭被打破了。是外賣小哥看到了,送他去了醫院。當他到達醫院時,他出現了心源性休克。后來在ECMO的緊急幫助下,他慢慢轉危為安。”
多家醫院的統計數據顯示,大部分心梗患者都是自己來醫院,而不是打120、坐救護車,暴露了公眾對心梗的認識不足。
那么,暗示心肌梗塞發作的癥狀是什么呢?心肌梗死是指向心臟供血的血管被血栓堵塞,導致心肌缺血壞死。最典型的癥狀是胸部心前區或胸骨后劇烈疼痛,通常持續半小時以上。
北京市醫學會心臟精神醫學分會委員段說:“有些患者會出現左肩、頸部、下頜或上肢的放射性疼痛,甚至背痛和上腹部疼痛。同時會出現胸悶、窒息、出汗,或者心率明顯加快120次以上,或者心率變慢,比如50次以下。”
心肌梗塞怎么處理?記住“兩個120”。一、心梗后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第二,抓緊120分鐘的黃金救援時間。血管越早開通,治療成功的希望就越大。在等待救護車的過程中,周圍的人要時刻關注病人的情況。
北京市醫學會心臟心理醫學分會委員段:“你可以跟他說話,也可以數脈搏,可以摸他頸動脈或者大血管的波動。如果不碰,說明病人猝死,我們可以進行心肺復蘇。如果在公共場合,我們能及時發現自動除顫器,并根據其指示應用。”
據專家介紹,可以服用硝酸甘油緩解胸痛,但如果低血壓就不能服用。
北京市醫學會心臟精神醫學分會委員段:“如果這個患者是持續性胸痛,或者你和他的談話是不連續的,甚至他的反應是不正確的,或者你測血壓的時候血壓下降,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只服用硝酸甘油,可能會加重病情。”
遠離心梗,重在預防。無論是在涼爽的天氣還是在和平時期,我們都應該好好呵護自己的心。
血管收縮時要注意血壓和保暖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學分會干預組成員馬建英說:“血管越冷,越容易收縮。收縮容易導致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特別是天氣冷了以后,血壓會有明顯的升高。這時候就需要調整一些藥物,把血壓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專家提醒,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冬天早晨醒來后要慢慢起床,不要起得太快太猛,出門注意保暖。
北京市醫學會心臟心理醫學分會委員段:“如果你有晨練的習慣,建議盡量避開寒冷的早晨,中午或者天氣轉暖的時候再出去。”
“三高”人群要重點遠離高危因素。
預防心梗的發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良好的習慣,遠離風險。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干預組成員馬建英說:“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久坐不動、暴飲暴食或者這種生活作息不規律,精神壓力大的人容易得冠心病,容易得冠心病的人容易得心肌梗死。”
預防心梗的年輕人一定要規律作息,適量運動。
近年來,心肌梗死發病年輕化的趨勢也值得警惕。今年7月,福建福州一名19歲少年打完籃球后喝了冰毒,隨后感到胸痛。最終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經搶救無效死亡。今年9月,湖北武昌某高校大一新生打籃球時突發心肌梗塞倒地。治療無效,不幸去世。
對此,專家提醒年輕人要規律作息,合理適度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