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幸福” 專題講座:喜歡媽媽,信任爸爸的孩子一定很優秀?
3月14日,陜西寶雞。吾愛知道集團隆重舉辦了以“青春期孩子‘問題’的背后”為主題的專場家庭教育講座。
講座開始,由吾愛知道集團CEO文翊汀先生致開場辭。文總祝愿大家在本場講座中能有所收獲,希望在場的每個人都能成為溫暖而有力量的人。
本次講座的主講人是中國家長教育領域的開拓者和實踐者,“愛與幸福”家庭教育理論及理念的創立者和核心研發人鄭委老師。
他創立的"愛與幸福"理論,基于中國傳統文化,遵循"聽得懂,可操作,有效果,有出處"十二字方針,經過十年廣泛實踐,有效幫助個人生命成長、夫妻恩愛、家庭幸福、孩子優秀。
本次講座的主題:喜歡媽媽,信任爸爸的孩子一定很優秀
在演講正式開始之前,鄭委老師先跟家長交流了“為什么孩子不聽話”的問題。
從記事起,好像家長對孩子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你要乖,你要聽話。”家長一遍一遍地說,孩子全都當作耳旁風。
那么問題來了:孩子應不應該聽話?不聽話的孩子不是好孩子?那如果家長說的是錯的呢?
大多數時候,因為家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告訴孩子的話是人生智慧,是為了孩子正確,但正確的話孩子不聽。正確的話不聽,就不會做正事,或者不全力與赴做正事,就不會去做正事,就會表現不好,所以他不好。
為什么孩子不愛聽家長的話呢?原因有三:
1. 家長覺得孩子不好;
2. 家長和孩子的關系不好;
3. 家長說的話不好聽
解決辦法
讓孩子信任你:很多父母覺得自己那么愛孩子,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為什么孩子還不聽話?大多孩子容易出問題,就是因為太愛父母,怕滿足不了父母的期望,其實孩子愛父母比父母更愛孩子。
注意交流方式:不要關注孩子是否說的正確,關注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我們對孩子說話時,聲音要溫暖而有力量,眼神和神情也需要注意。如果家長一說話,孩子皺眉頭,就要注意自己的語氣,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孩子為什么這么多毛病,為什么還不改?
接著,鄭委老師提出了今天講座的主題:青春期孩子“問題”的背后 小時候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各種問題就顯現出來了,孩子情緒不穩定,暴力,跳樓自殺,封閉在家不上學,急功近利,混日子,自私,討好父母,這一切的問題都是因為家長站在孩子的前面,牽著孩子走。 所以,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背后,給孩子指導正確的方向。孩子遇到困難退縮時,鼓勵孩子,支持孩子,幫助孩子樹立志向,這樣的孩子一定會自律,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01青春期孩子有哪些問題?
家長普遍反映孩子愛玩游戲,學習沒動力,叛逆,手機上癮,不愛與父母交流等問題,這些也是當今中國大多數家庭存在的問題。
鄭委老師就孩子愛玩游戲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剖析,一般情況下,愛玩網絡游戲的孩子可以大致分為一下四類:
1、自我享樂型
這類大多是自私自我,吃不了苦沒有毅力,享受享樂不思進取的孩子。這類孩子要加強責任或道德的教育。
2、放松娛樂型
這類孩子大多積極陽光,努力上進,自控能力強,自律。他們玩游戲只是為了放松,父母可以放心,不用干預過多。
3、釋放壓力型
這類孩子充滿壓力,對結果特別執著,完美主義和強迫癥,內心充滿擔心和焦慮。這些孩子往往心態和價值觀出了問題,必要的時候可尋求專業的心理醫生的幫助。
4、迷茫厭世
這類孩子無助無聊,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封閉自己,嚴重時還會自殘甚至輕生。這類孩子是“愛與被愛”出了問題。
諸如此類的問題,鄭委老師將中國孩子的問題總結成了下面五大類:
人生沒方向,生命沒力量。
戰勝不了困難,控制不了情緒。
學習成績差,做事能力弱。
不懂尊重人,生活習慣差。
心里不陽光,價值觀不正確。
遇到問題,父母一般都是通過表揚、要求、批評和講道理四種方法教育孩子,但這樣的方法真的有用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鄭委老師指出,在孩子“問題的背后”,是父母極度努力后留下來的無知無法和無奈。
問題只是現象,可能并不是真相。就問題解決問題,往往解決不了問題。
沒找到真正原因,天天想辦法的父母,每天都是在“自欺、欺人、被人欺”的循環中度過的。
02孩子的問題,怎么辦?
媽媽的疑問: 為什么自己走不到孩子的心里?
鄭委老師說:“家長要走到孩子的心里去,往往是想掌控孩子,操控孩子,要掌控孩子的人生。”
鄭委老師問:“你為什么想掌控他?”
媽媽回答:“因為我害怕他過不好,我不想讓他像我一樣。”
鄭委老師問:“你為什么怕他過不好?”
媽媽回答:“因為我過的不好,我童年過的不好,所以想讓孩子過得好。”
鄭委老師說:“這位媽媽應該告訴孩子我不自私,我很愛我的孩子,我是個偉大的媽媽。”
有一位爸爸也有疑問:孩子挺乖,但成績不理想,這是為什么?應該怎么辦?
鄭委老師:這就是中等偏上的孩子,學校里大多數都是這樣的孩子,各方面都挺好,挺努力,但效果不滿意,不明顯。所以就顯得不那么努力,很乖,想好但沒好。
這就需要家長給孩子加油打氣,陪著孩子讓他感受到努力的好結果。
找到原因之后,父母要做到“四動”,也就是感動,打動,行動和帶動孩子。
鄭委老師說,人的心門是由內而外開的,你是想讓孩子跟你說心里話,還是你說你的心里話交換出他的心里話?父母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給予孩子支持和陪伴,使孩子能夠勇敢無畏地前行。
找到原因后,父母就要有所行動。只要做到四動,你會發現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03教育孩子三件事
關于教育孩子,鄭委老師提出了“志、事、人”三件事,即樹立志向、會做事和會做人。
樹立志向能讓孩子精神富足,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會做事能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自食其力;會做人能夠讓孩子與人為善、受人尊敬,當一個人心理陽光、溫暖有愛、體魄強健、神清氣爽的時<愛尬聊_健康養生>候,家庭也會更加幸福。
鄭委老師在講座現場分享了很多案例,他說自律的人不需要他律,他律的人沒有自律,真正熱愛生活的孩子才會熱愛學習。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如何去成為一個教育家,而非簡單的教育工作者,因為我們面對的不是我們的工作而是一個個鮮嫩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
聽完鄭委老師的講座,立即有家長寫下了TA的學習成果,分享給大家。
用生命感動生命,以行動帶動行動。把愛傳出去,把幸福帶回家。幫助更多家庭,幸福小家,幫助大家,貢獻國家。
教育不僅使人聰慧,更使人高尚。不要讓教授知識成為我們工作的核心,我們要追求“教書育人”的本質,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溫暖而有力量的人。
不要抱怨社會的功利和拜金,不要抱怨社會人情的冷漠和信任的危機,從我們自身做起,從我們的家庭做起,從我們的身邊人做起,幫助自己、幫助他人,成為一個傳播“愛與幸福”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