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導游游景區?
各位游客,歡迎來到敦煌莫高窟。
你好,現在我帶你去參觀世界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在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我將利用這個時間簡單介紹一下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大同云岡石窟被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比龍門石窟早128年,比云岡石窟早94年。莫高窟始建年代久遠。建筑規模之大,壁畫之多,造像之形之繁,保存之完整,其深厚的藝術價值享譽中外。一年之中,游客絡繹不絕,對促進文化交流、傳播理論、弘揚民族藝術、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莫高窟的壁畫藝術在龍門石窟和云岡石窟中是找不到的,是世界上任何一座石窟寺都無法比擬的。它是莫高窟的精華。如果把45000平方米的壁畫一個個連接起來,就有25公里長。如果你想把這些壁畫放在路邊,你可以從市中心到莫高窟形成一個長長的畫廊。因其規模大、題材廣、藝術精湛,被日本學者稱為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墻上的圖書館;正如一位學者在看到莫高窟后感慨地說,看到李荒石窟就意味著看到了世界古代文明。
高祥洞俗稱千佛洞。這里的千數不是指具體的數字,而是指很多。因為洞內有很多佛教造像和壁畫,所以俗稱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隋代423號窟的碑文中。關于它名字的由來,眾說紛紜,但有三種說法。首先,它意味著高菲石窟是以在沙漠的高處挖掘而得名的。在中國古代,沙漠沙漠和莫高窟只是可以互換的<愛尬聊_百科全書>文字。第二,藏經洞出土的文獻和唐代的許多文獻都記載,唐代沙州敦煌縣被稱為沙漠山和沙漠山。根據這項研究,鳴沙山在隋唐時期也被稱為沙漠山,因此石窟以附近的鄉鎮和村莊命名。第三,在梵語中,莫高意味著解脫,莫高是梵語的音譯。
自漢魏以來,敦煌一直是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各民族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敦煌也是西部西域、東部中原的咽喉。自古以來,人們就對佛教深信不疑。地方官、貴胄、良男良女、窮苦百姓都拿銀子開洞窟、造像、作畫,作為自己供養佛菩薩的廟宇。商人、信使、僧侶等。來往于絲綢之路的,死后去投資天國,為的是祈求自己的安全,養育塔克拉瑪干沙漠,或者是祈福。因此,在鳴沙山的懸崖上,大大小小的洞穴和佛龕不斷涌現。
看,前面有綠色的樓主是莫高窟,背靠鳴沙山,正對著三危峰。石窟南北長1600多米,現存洞窟492個。洞穴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布懸崖峭壁。每一個洞穴都有栩栩如生的雕像、優美的飛日、精美的壁畫和精美的瓦片,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氣息的佛教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先秦第二年,即公元366年,歷經北梁、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在現有的洞穴中,有45000多平方米的壁畫和2400多尊雕像,最大的雕像超過30米,最大的壁畫約50平方米。
這些壁畫和雕像,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產、生活、交通、建筑、藝術、音樂、舞蹈、人們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想變化、民族關系、中外交往等。從第四美分開始持續了幾千年
現在我要去參觀洞穴。首先,我們將參觀著名的藏經洞穴。該洞位于系統工程洞隧道北側,編號為17號洞。此洞原是晚唐河西洪通和尚的影洞,有碑文記載此事。1900年5月的一天,掌管莫高窟的道士王打開了藏經洞,這個藏經洞已經秘密了一百多年。這些珍貴的文物終于再次曝光。然而,清朝的腐敗和王的無知,使得這些珍貴的文物遭到帝國主義者肆無忌憚的掠奪。1905年,沙俄的奧布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為誘餌騙取了一批文物。
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僅用幾十枚馬蹄銀就搶走了約一萬冊。與此同時,還有500多件佛教刺繡和佛教繪畫,現在在大英博物館。1908年,法國人佩里奧特偷走了6000多卷文物,這些文物現在存放在法國國家圖書館和巴黎的吉美博物館。1911年10月,大谷廣瑞探險隊的紀川小泉純一郎和鞠瑞超盜走約900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把掠奪來的文物運到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許多文物在運輸途中和運往北京后被盜、損壞和丟失,這在中國考古史上是不可估量的損失。藏經洞發現的這些文獻包括用多種語言寫成的宗教經典和世界愿望文獻,涉及多門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過國內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一門嶄新而又熱門的學科——敦煌學已經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