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概況?
海南,簡稱“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省級行政區、經濟特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香港)。省會海口位于中國南方,在東經108 37 '-111 03 '和北緯18 10 '-20 10 '之間。北瀕瓊州海峽,西臨廣西、越南,東臨臺灣省,東南南接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海南省。海南島的輪廓像一個橢圓形的悉尼。地勢四周低,中間高。它是一座圓頂狀的山,以五指山和鸚哥嶺為隆起核心,逐漸向外圍下降。它由山脈、丘陵、梯田和平原組成。海南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溫暖炎熱,雨量充沛。截至2017年底,海南省有4個省轄市、15個縣級行政單位(含4個縣、6個自治縣、5個縣級市)和8個市轄區。截至2018年底,海南省常住人口925.7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32.05億元,第一產業1000.11億元。第二產業1095.79億元;第三產業2736.1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51955元。
地理環境/海南
位置境域
海南省位于中國最南端,北與瓊州海峽的廣東省接壤,西與越南相望,東與南海的臺灣省相望,東南、南與南海的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接壤。地理位置在東經108 37—111 03和北緯18 10—20 10之間。島的形狀像一個橢圓形的悉尼,長軸從東北向西南延伸,長度約290公里。從西北到東南寬約180公里。海南省的管轄范圍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海南省陸地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面積3.39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海南島四周低,中部高,以五指山和鸚哥海嶺為隆起核心,逐漸向外圍下降。山地、丘陵、高原和平原形成環狀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海南島大部分山脈在500-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低山地形。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1座,它們變成了綿延低山的長墻。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臭氧嶺、猴嶺、牙嘎嶺、吊羅山等。
這些山脈大致分為三大山脈:五指山位于海南島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島最高峰;鸚哥山脈位于五指山西北部,主峰海拔1811.6米。
地質
在空間分布上,海南島的地質構造形成了東西向構造、南北向構造、東北向構造、西北向構造等主要構造體系。成為陸地的主要構造格局,控制著島陸沉積的形成、巖漿作用、成礦作用和近代山川的分布。東西向構造自北向南有4條構造帶,東北向構造中的褶皺、斷層較為發育,可分為東北向和東北向兩組構造帶。海南島深部地質結構是地幔隆起背景下的凹陷。地幔凹陷中心在<愛尬聊_知識大全>瓊中至樂東,地幔凹陷深度在30公里以上。由于島內地殼結構和深部結構的差異,在地質構造、沉積建造和巖漿活動等方面有許多不同的特征。
氣候
海南島位于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它一直被稱為“天然溫室”。夏長無冬,年平均氣溫22~27,累計氣溫108200,最冷的1月氣溫17 ~ 24,年光照1750 ~ 2650小時,光照率50% ~ 60%。海南島是一個島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至2600毫米之間,年平均降水量1639毫米,雨季明顯,雨季偏少。雨季為每年5月至10月,總降水量約1500毫米,占全年總降水量的70-90%。雨的主要來源是鋒面雨、熱雷暴和臺風雨。雨季是每年的11月至4月,僅占全年降水量的10-30%。干旱經常發生在雨季。
河流
海南島地勢中部高,周圍低。
大的河流大都發源于中部山區,組成輻射狀水系。全島獨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條,其中水面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有38條。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為海南島三大河流,三條大河的流域面積占全島面積的47%。南渡江發源于白沙縣南峰山,斜貫島北部,至海口市入海,全長311公里;昌化江發源于瓊中縣空示嶺,橫貫海南島西部,至昌化港入海,全長230公里;萬泉河上游分南北兩支,分別發源于瓊中縣五指山和風門嶺,兩支流到瓊海市龍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鰲港入海,主流全長163公里。海南島上自然形成的湖泊較少,人工水庫居多,著名的有松濤水庫、牛路嶺水庫、大廣壩水庫和南麗湖等。海南旅游推薦:https://hainan.527uu.net/
海南旅游線路推薦:https://hainan.527uu.net/lines/
海南旅游咨詢電話(同微信):1510124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