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超10次的核子華曦 為什么沒被提起公訴??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舉報檢測結果虛報,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進行核酸采樣,核酸檢測報告審核人與實際審核人不一致.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不完全梳理,中核華西或其相關公司被衛生機構通報違規。
違規10次的核華西為什么沒有被起訴?對此,中國政法大學醫療法律與倫理研究中心主任劉鑫教授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目前來看,與核華Xi相關的違法行為大多屬于行政處罰范疇,上升為刑事處罰的可能性不大。但部分違法行為可能涉及刑事處罰,但要看行政機關的調查結果。”
11月28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就相關問題多次致電核華西全資公司深圳核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但電話均未接通。
核酸檢測機構問題頻發,需要專業立法確定個性化收費。
“法律界定核酸檢測機構的問題有點復雜。這是一個新事物。最近核酸檢測機構出現問題。從法律角度來說,這是不是犯罪行為,構成什么罪,確實需要討論。”11月28日,中國政法大學醫療法律與倫理研究中心主任劉鑫教授對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妨害傳染病防治罪、中介組織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詐騙罪、玩忽職守罪在這個問題上不完<愛尬聊_百科詞條>全適用。現在很多地方檢察院都是用妨害傳染病防治罪來起訴,但是這個罪名并不能完全反映問題。根據《刑法修正案十一》第三十七條,修改《刑法》第三百三十條第一款。妨害傳染病防治罪涉及五種情形,但不包括提供虛假檢驗結果的情形。另一方面,根據罪刑相適應原則,刑法中特定犯罪的法定刑與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密切相關。
劉鑫說,妨害傳染病防治罪一般不超過三年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為三年至七年;而中介組織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的刑罰是五年以下,情節嚴重的是五年到十年。定罪量刑高于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因此,從危害性的角度來看,對中介組織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的界定應該是比較準確的,但也存在很多模糊和值得商榷的內容。偽造核酸檢測結果,直接干擾某些地區的傳染病防治,特別是涉及甲類傳染病或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乙類傳染病傳播,導致傳染病疫情嚴重。對中介組織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的法定刑力度不夠。
“從這個角度來說,提出專門的法律來解決問題是非常必要的。”劉鑫指出。
為什么核華西沒有被起訴?
“目前,核華的大部分違法行為屬于行政處罰范疇,上升為刑事處罰的可能性不大。但部分違法行為可能涉及刑事處罰,但具體情況要看行政機關的調查結果。”劉鑫解釋說,“涉及行政監察機關監察的違法行為或者事件,需要行政機關高級管理部門進行調查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罰不足以懲治違法者的,要移交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
劉鑫告訴記者,“如果成為刑事案件,這是第一需要
據記者梳理,2021年1月17日,河北省邢臺市疫情防控會議通報,在隆堯縣承擔第二輪核酸檢測的濟南華英醫學檢驗有限公司涉嫌虛報檢測結果;此外,蘭州市衛生健康委11月25日通報稱,2022年11月24日上午,蘭州市七里河區根據核酸檢測結果組織轉移陽性感染者時,發現被轉移個人健康編碼顯示核酸檢測陰性。
“在已公布的受到行政處罰的十起違法行為中,2021年1月17日濟南和2022年11月25日蘭州兩起事件較為嚴重。如果涉及到偽造核酸檢測結果,導致傳染病傳播,新冠肺炎很多人感染,確實是危害很大的涉嫌犯罪行為,但是危害到什么程度呢?是否需要立案,還涉及到行政機關的核實。根據違法行為的嚴重程度和危害后果,行政處罰達不到處罰和教育目的的,當地行政部門可以移送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啟動刑事偵查程序,進入刑事訴訟程序。”劉鑫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