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歸來》的國漫奇跡何時再現?
6月22日,《超人總動員2》在中國首映,目前該片全球票房已達2億多美元。時隔14年,這部曾經風靡一時的經典再次出現,至今仍引人注目。在無數網友稱贊滿妹的同時,也有人發現,郭曼在《大圣歸來》 《大魚海棠》等作品之后又回歸了沉默。
二三十年前,郭曼曾經帶頭。《海爾兄弟》 《黑貓警長》 《葫蘆娃》 《西游記》 《鐵臂阿童木》等經典動畫擁有大量海外粉絲,很多漫畫家來到中國向他們學習。《日漫《鐵扇公主》的作者手冢治蟲也因為《大圣歸來》而下定決心從事動漫行業。
6月22日,由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騰訊視頻聯合主辦的全國大學生全民造人季在北京啟動。此次活動不僅呼吁廣大年輕動漫愛好者投身民族復興,也試圖為民族復興的興起建言獻策。
103010獲得中國動漫行業最高獎金猴獎。新華社
簡單模仿無法走得長遠
凌舒是《阿凡提》 《西游記》 《邋遢大王奇遇記》等美術片的劇本創作者。他一生從事動畫創作。“一個好故事是一個好國家的核心”,這是凌舒在動畫創作中最深刻的體會。他認為國家要崛起,必須堅持自主創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自己的故事。
“中國文化具有鮮明的東方特色,東方文化藝術之所以與西方不同,是因為我們的審美標準和日常生活與西方不同。我們的飲食、運動、學習都包含著我們自己的文化,中國文化滲透著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郭<愛尬聊_生活百科>曼的發展必須植根于我們自己的文化歷史和日常生活,才能保持郭曼鮮明的東方特色。”
凌叔之所以這樣強調“中國文化”,也與當下歐美日的動畫浪潮有關。近年來,在日美動畫的影響下,很多民族創作者也走上了模仿的道路,但時間長了,人們逐漸發現模仿并不是最好的方法。
常年奮戰在動漫創業一線的石震,被日本、歐美的動漫輸出深深打動。他告訴記者:“文化的輸出往往伴隨著國家價值觀的輸出,而且是潛移默化、影響深遠的。它是動漫的主要受眾。一旦孩子忘記了傳統文化,后果難以預料。”
有待開創動漫的“中國學派”
如果不能盲目模仿日本和美國,國家的發展道路應該是怎樣的?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中沉淀了武術、神話等特色文化。豐富的素材足以進行文化創作。我們最大的希望就是講好我們國家自己的故事,讓我們的孩子看我們自己的動畫。”石真說。
不僅郭曼的制作人希望創作出有中國特色的動畫,記者還發現,在郭曼的眾多作品中,讀者也更喜歡那些沒有刻意模仿的作品。
有網友在網上評論說,有些古代郭曼表面上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但內容和用詞不是我們的日常用語,而是日本風格,所以一旦遇到不按照日語對話描述情節的郭曼,你會覺得很親切。
參加全國大學生全民造人季啟動儀式的多位導演和行業專家也表示,全民造人要想贏得年輕人的青睞,必須立足傳統,以年輕化、程式化的方式表達自己,用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精神,默默傳遞當代主流價值觀,引導年輕人健康積極發展,重塑文化自信,否則就會淹沒在國外動漫的浪潮中。
“民族文化是民族創造力的源泉,是民族產業走向世界的核心競爭力。郭曼的創作者和年輕觀眾應該加強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特別是對于創作者來說,只有了解和熱愛中國文化,才能廣泛吸收民族文化特色,在向經典致敬的同時超越經典,創作出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時代特征的郭曼作品,最終走向世界
水墨漫畫是中國動畫領域的一個創舉。大量像《小蝌蚪找媽媽》這樣的流行作品成為永恒的經典,這種手法也被稱為“中國學派”。然而,“中國學派”在達到頂峰后發展緩慢,代表作品很少,似乎是“古董”。凌舒說,“中國學派”不是博物館藏,中國文化不是過去式,而是遞進式。今天的年輕人應該為“中國學派”大做文章,不斷創新發展,讓他們講出感人至深、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故事。
為國漫人才營造優質成長環境
6月19日,中國電影基金會“動漫人才專項基金”宣布在上海成立。嘉匯怡和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高亞麟曾在發布會上表示:“正如著名編劇汪海林所說,為什么功夫熊貓是中國人,熊貓是中國人,而功夫熊貓卻成了好萊塢?為什么我們從小看木蘭的字?為父親參軍是我們中國的事,但木蘭也成了好萊塢的事了?”
其實這和人才流失密切相關。上世紀90年代,上海電影藝術工作室人才濟濟,開辟了中國動畫的“赴美時間”,制作了《寶蓮燈》 《哪吒鬧海》等一批高質量的動畫片。然而人才流失嚴重,至今仍很難找到可以反復觀看的經典國產動畫。
很多動畫制作人也意識到,人才是郭曼崛起的關鍵因素。騰訊視頻等在線視頻平臺都花了大價錢招聘動畫創意人才。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動畫相關的專業課程,但如何生存下來,仍然是基層動畫創作者的難題。“大學生最熱衷于畫漫畫,很多作品不輸專業團隊,但大學生能拿到的報酬太低了。慢慢地,很多人失去了畫漫畫的熱情。”動畫學院的一名學生告訴記者。
“是解決生存問題,還是理想的感情。
都太過蒼白。”面對此問題,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李劍平強調。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部長賈秀清對此也感觸深刻。“迪士尼從開創以來就一直堅持‘藝術家負責制’,保證藝術家創作的自由度,給予充分的尊重。中國的企業也要向迪士尼學習,不能總是體現老板的意志或對效益的追求,而是要尊重藝術家的追求、尊重藝術規律。”
賈秀清認為,要加強政策引導、學校培養和企業合作,形成“政-校-企”生態圈、“產學研發”產業鏈。
騰訊視頻副總編輯王偉也在啟動儀式上表示,希望通過本次系列活動把產業進步與青年培養聯結,通過與共青團組織、動漫頭部高校合作,挖掘行業人才,引領整個國漫行業的良性發展,與中國國漫青年共同成長。
動漫一定要“慢下來”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但談及如今的動漫制作公司和創作者,出席全國大學生國漫創造季啟動儀式的許多導演和業內專家紛紛表示行業發展有些急躁,創作者和制作方要發揚工匠精神,“慢慢來,別著急”。
李劍平告訴記者:“現在行業發展比較急功近利,總想著在很短的時間內賺錢,但實際上國際上優秀的作品都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打磨,這是行業規律,急不得。”
曹小卉也舉例說,《大魚海棠》制作了10年,《大圣歸來》制作了七八年,迪士尼動漫的制作周期也在四年以上。“但是在中國,許多作品只有一兩年的制作周期,做出來的動漫往往就成了‘快餐’,不會給人留下長久的印象。”
除了動漫的創作和制作,李劍平認為,人才培養和企業招聘也要慢下來。“學校的教育更多的是對學生價值觀、個性化和創造力的培養,入職再教育必須接力學校教育,企業不能寄希望于一開始就能招聘到一個完美的員工,必須進行入職后的再培訓,之后也要不斷地進行長期化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