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登第二是誰寫的????
蹦得兒你個蹦得兒 2021-07-11 20:47
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也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
1904年3月20日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漢納,1990年8月18日逝世于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斯金納引入了操作條件性刺激。
著有《沃爾登第二》(Walden Two,意譯為《桃源二村》)、《超越自由與尊嚴》(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言語行為》等。
柯陽 2021-07-11 20:59 心理學家斯金納寫的,大陸通常翻譯為《沃爾登第二》,臺灣有1992年版譯本《桃源二村》,大陸尚沒有譯本。網上可以搜到原版的電子書
老鼠m 2021-07-11 21:06
作為一門科學的科學史,心理學的歷史卻十分短暫。19世紀中葉以后,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德國感官神經生理學的發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起了較為直接的促進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學原理》的出現,從此,心理學才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開始了蓬勃發展的歷程。
科學心理學的發展
19世紀生理學和物理學的發展,為科學心理學的誕生準備了必要條件。德國感官生理學家韋伯(1795—1878)首先確立了感覺的差別閾限定律。稍后,費希納(1801-1887)發展了韋伯的研究,運用心理物理法確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現象之間的函數關系。
他們的研究方法成為科學心理學研究的楷模。心理學從哲學中真正分離出來而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主要由德國生理心理學家馮特(1832—1920)完成。1879年,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用實驗的手段來研究心理現象,這被公認為是心理科學獨立的標志。
馮特反對用哲學思辨的方式探討心理現象,堅持用觀察、實驗以及數理統計等自然科學的方法去揭示心理過程的規律,因而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并培養了一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
馮特一生的著作很多,其中《生理心理學原理》一書被譽為“心理學獨立的宣言書”,是心理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體系的心理學專著。馮特是科學心理學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學史上第一位專業心理學家。
現代心理學的發展
正如我國著名心理專家郝濱先生所言:“二百年前的人類尚未擁有科學心理學這一探索內在世界的途徑,但是人類探知精神世界的旅程卻早已揚帆起航!二百年后的人類將以何種形式繼續這個旅途尚未可知,但是我無比的堅信,只要我們存在一天,這個腳步就絕不會停止”。
科學心理學的發展經歷一百多年的時間。在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人們對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理論體系進行了數十年的爭鳴,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理論流派,最終在20世紀50年代達成基本的共識,使心理學不斷走向繁榮。
國內心理學和催眠學研究工作者曹劍韓提出大腦運作理論,為心理展現邏輯帶來較好的理論模式。另一方面,隨著心理學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心理學自身不斷分化,衍生出了眾多的心理學分支學科,使心理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7持之以恒7 2021-07-11 21:06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下面附上寫作方法供參考:(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2)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3)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于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后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的觀點服務。(4)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白x”的內容不放松。寫讀后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④注意不要寫成流水賬! 還有:一: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就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后“感”,不“讀”則無“感”。二:要準確選擇感受點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梢灶I悟到沒有真本領蒙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鉆;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最后,還要注意一點: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
念無回響 2021-07-11 21:11 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也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1904年3月20日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漢納,1990年8月18日逝世于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斯金納引入了操作條件性刺激。著有《沃爾登第二》(Walden Two,也譯《桃源二村》)、《超越自由與尊嚴》(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