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滯銷困住的河南菜農?
河南地里滯銷的胡蘿卜
北京青年報報道,11月29日下午,河南開封迎來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這對祥符區的胡蘿卜種植戶來說可不是什么好事:氣溫下降,賣不出去的胡蘿卜可能會凍在地里。
過去,類似的情況出現在河南的許多農村地區。疫情造成的封鎖和交通不便與今年市場供需失衡疊加,蔬菜大面積滯銷。農民半年的辛苦正在田里慢慢腐爛。
賣不出去的胡蘿卜
阮輝家種了20畝胡蘿卜,站在地里,綠色的胡蘿卜穗一眼望不到頭。但他不可能快樂。3354快到12月了,只賣了不到3畝。往年這個時候,村里至少三分之二的胡蘿卜已經賣出去了。天氣越來越冷了,拔還是不拔?農民需要做出決定。
離開土壤一周后,胡蘿卜的含水量會慢慢降低,發芽,產生谷殼,大部分會被扔掉;如果溫度降到零度以下,地面結冰,胡蘿卜還是會變壞。
阮輝聯系了鄰村的經紀人孫紅軍,得到的答復是今年沒有客戶,賣不出去。
——二十八美分.眼看賣不出去,農民只能主動降價,尋求銷路。第一個下雪天,一對夫婦開著一輛藍色農用三輪車來到孫紅軍一家加工廠,掀開三輪車上的毛氈布,給孫紅軍和前來買胡蘿卜的老板看。
幾分鐘后,車上的3000公斤胡蘿卜被卸到孫紅軍的工廠,以每磅20美分的價格賣到600元。去年同類商品能賣到2400元。在接受這個胡蘿卜之前,孫紅軍剛剛“說服”了一個農民,對方帶的貨不夠好,擔心賣不出去。
每天都有農民給他打電話或者拉蘿卜到他的加工廠問他要不要貨。“你今天接受嗎?”“我家還剩一輛車,你能要嗎?”在被問了更多的問題后,孫紅軍甚至有點害怕接農民的電話。“很難,客戶總數這么少。你說我接受誰,不接受誰?”
孫紅軍也試圖找到一種方法。他每天都在朋友圈發視頻,里面都是加工廠的場景。蘿卜堆成五六米高的“小丘”,周圍都是分揀工人。往年這樣的朋友圈剛開始的時候,總會有外地的批發商來問價,尤其是那些來自廣州的大客戶,他們的訂單都是10、20噸起步。
然而,在過去的11月份,孫紅軍沒有接到多少客戶的電話。有廣州的客戶告訴他,因為疫情防控,來回看貨不方便,擔心有被隔離的風險。
河南當地的胡蘿卜加工廠
不想拿貨的顧客
做了十幾年的代理,孫紅軍沒想到曾經在市場上很“搶手”的胡蘿卜會滯銷。
祥符區胡蘿卜種植面積達10萬畝,每年7月播種,四五個月后收獲,畝產約1萬斤。廣州、湖北、安徽等地的批發商紛紛來到外地看貨。春節前,所有的胡蘿卜基本都能賣完。孫紅軍說,去年行情好,每斤能賣89美分。"最高價格是每英畝12000元."
農民們心照不宣地擴大了胡蘿卜種植面積。孫紅軍去年種了2畝,今年種了20畝。收獲的時候,他每隔幾天就會去地里看看蘿卜的生長情況。今年的胡蘿卜產量比去年高,質量也比去年好。他看到大豐收即將到來,但那些大客戶卻被困在疫情中。
臨近12月,孫紅軍接到了河南當地一位老板的唯一一筆大訂單,他要600噸。其他小訂單,除省內外,主要來自山東、安徽等周邊省份。與一片片滯銷的胡蘿卜相比,這些訂單只是滄海一粟。
滯銷的不只是胡蘿卜。據《河南日報》發起的媒體援助活動統計,11月份以來,河南多個地區的果蔬出現滯銷。
10月份,芹菜種植者劉全(音)一直在尋找客戶。他聯系了北京新發地、鄭州萬邦等地區的批發市場經銷商,接到的訂單很少。幾個顧客告訴他,由于疫情,很多超市和小市場都關門了,賣不出去貨。一些顧客還表示,因為疫情控制,他們被隔離在家中,無法去市場上的商店賣貨。
劉全每天密切關注天氣預報,擔心氣溫下降,芹菜被凍壞。晚上休息的時候,一想到地里的100畝芹菜,他就急得睡不著覺。這是他種植芹菜的第一年。他原本以為芹菜會有不錯的收益,賺點錢。“現在他就是照顧不好自己的書。”前幾天,他送了1000箱芹菜到北方市場。剛賣出200箱,加盟店因為疫情在家停工,剩下的芹菜只能先存放在冷庫里。
在這個鏈條中,每一方都在遭受損失。鄭州萬邦批發市場的一家加盟店說,最近一個月,市場里的土豆價格從一六降到了一兩。11月初,他從山西等地采購了五車土豆,現在還剩一車賣。在過去,這些土豆可以在五天內賣完。受鄭州疫情影響,很多之前合作過的外省采購商都不愿意去萬邦市場拿貨了。
一位在廣州江南市場工作了25年的寄售代理商說,11月份,由于廣州疫情,一些超市、學校、工廠、小市場關門,蔬菜訂單減少,一些原來的買家“不敢提貨”。過去,一輛載有25噸蔬菜的卡車每天在其貨攤上接待大約1000輛卡車。現在每天有100多輛車賣不出去。
江南市場的另一家經銷商鄒睿的日子也不好過。全車的白菜兩天沒買,放出來就運到垃圾場。據她對目前困境的分析,除了疫情原因外,還與今年當地果蔬整體供大于求有關。當商品賣不出去時,鄒睿就把價格壓得越來越低。往年兩塊一斤多的西蘭花,現在要351斤,而西蘭花的種植、加工、運輸、儲存成本都在一元多一斤。
代理商還向她抱怨說,農民賣給他們時已經賠錢了,但鄒睿別無選擇。她已經開始拒絕一些代理發貨的請求。“如果沒有市場,他們會被告知不會從產地寄出,也就無法在市場上銷售。農民也賠錢,代理<愛尬聊_尬聊生活>商也賠錢。”
廣州當地市場的銷售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
運輸在運輸途中受阻
除了需求下降,孫紅軍認為,疫情防控給交通帶來的不便也是一個原因。“有人說擔心開私家車看貨下不了高速,也有人怕回去后被孤立,不想來。有些貨車司機不愿意來這里取貨。”
曾經幫孫紅軍拉貨的卡車司機王明已經一個多月沒有給外省送貨了。王明說,各地的疫情防控政策不一樣,甚至縣與縣之間的要求也大相徑庭。“跑一趟也賺不了幾塊錢,可能會遇到各種情況。如果被孤立,會浪費更多的時間和成本,不值得。”
10月,王明從河南通許縣拉了一車菜花到江西贛州。空車返回成本太高。到達目的地后,司機一般會接新單返回。王明在手機上看到一個從贛州拉橘子到山東的訂單。他聯系了車主,車主看到了他發來的行程單代碼截圖,告訴他,如果河南有賽道,可能在山東下不了高速。
為了讓河南的蹤跡從旅行代碼中消失,王明決定在贛州等幾天。他找到一個停車場,晚上就睡在里面。他遇到了一個來自山東省的卡車司機,bec
七天后,王明終于擺脫了疫情相關的行程,但等待的日子讓他有些煩躁。最后,他空著車回家了。類似的“煩惱”還有很多。比如很多村莊封閉,一些縣道不通。如果要出去,得繞幾十公里。比如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很多高速路口都要查,但是檢測結果沒有及時出來。有的地方要求客戶拿著證明或者承諾書下高速,沒有證明是下不了高速的。他也有被勸回的經歷。他記得以前從新聞上看到過,各地都不能強制在疫區有行程的貨車司機返回。他撥打網上公布的投訴電話,幾次未能打通。
這兩個月,發布的政策都在反對“超重”,但王明還是覺得跑車的范圍不大。他提供的手機截圖顯示,很多貨運單上都寫著“不用河南車牌”,王明有些無奈。“你看,這些運費那么高,河南的車就是過不去。”
山東聊城另一名貨車司機證實了王明的說法。他告訴申層的記者,來自河南、河北和山東的訂單對他和他的同事來說不是很受歡迎。“比如行程單代碼上有河南,拉到河北或者山東就卡了。”此外,即使有通行證,健康碼、核酸結果等證件也要在大部分高速路口檢查。有時候,司機為了等證,要在高速路口等幾個小時。
商品到達目的地卻無法進入市場的情況并不少見。一群司機住在江南市場附近,專門解決貨車司機下不了高速進不了市場的問題,一個來回300塊。在各種“意外”因素的影響下,運輸成本無形中上升。另一方面,蔬菜仍然在市場上賣不出去。劉明感嘆,這些壓力最終都會落到農民身上。
王明自己家也種了30畝胡蘿卜,滯銷,拉貨收入減少,家里遭受雙重打擊。他老婆安慰他,“你就活下去吧,我們有地,不能餓死。”
11月19日,河南省專門出臺十項措施幫助農民賣菜。嚴禁“層層加價”,規定“一車一證一線,車輛可在有效期內多次往返”。
這幾天,王明去幫村里熟悉的代理拉貨,把從地里拔出來的胡蘿卜拉到60多公里外的加工廠,運費每噸40元。告訴他,以前外省的冷藏車下不了高速,運不了胡蘿卜。現在外省的車都可以通行,加工好的胡蘿卜會裝上車發往廣州等地。
但對于劉全的芹菜來說,“解封”來得有點晚。冷空氣來了,地里剩下的幾十畝芹菜還是錯過了銷售期。下雪的前一天,劉全把地里剩下的芹菜碾碎了。如果我們不消滅它們,下一季的小麥就會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