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字開頭的成語大全?
_CFT01****00788 2021-07-28 11:54 口是心非、口若懸河、口干舌燥、口誅筆伐、口出狂言、口不擇言、口口聲聲、口齒伶俐、口絕行語、口吐珠璣、口無擇言、口體之奉、口講指畫、口不應心、口尚乳臭、口不二價、口是心苗、口中蚤虱、口傳心授、口齒生香、口吻生花、口角生風、口角風情、口角鋒芒、口干舌焦、口血未干、口說無憑、口燥脣干、口耳并重、口耳之學口授心傳、口有同嗜、口出不遜、口蜜腹劍、口誦心惟、口輕舌薄、口不言錢、口多食寡、口壅若川、口頰壞疽、口含天憲、口碑載道、口如懸河、口腹之累、口諧辭給、口不絕吟、口角春風、口辯戶說、口沸目赤、口耳相傳、口中雌黃、口沒遮攔
啦啦嚕嚕2015 2021-07-28 11:56
“口”字開頭的詞語有口碑載道、口不應心、口齒伶俐、口齒生香、口出不遜、口出大言等。
1、口碑載道【 kǒu bēi zài dào 】
釋義:形容群眾到處都在稱贊。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七:“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2、 口不應心【 kǒu bù yìng xīn 】
釋義:應:符合。心口不一致。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八:“官人,你昨夜恁般說了,卻又口不應心,做下那事!”
3、口齒伶俐【kǒu chǐ líng lì 】
1、口碑載道【 kǒu bēi zài dào 】
釋義:形容群眾到處都在稱贊。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七:“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2、 口不應心【 kǒu bù yìng xīn 】
釋義:應:符合。心口不一致。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八:“官人,你昨夜恁般說了,卻又口不應心,做下那事!”
3、口齒伶俐【kǒu chǐ líng lì 】
釋義:口齒:說話、言談;伶俐:聰明,靈活。談吐麻利,應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三回:“寶玉素日雖然口角伶俐,此時一心卻為金釧兒感傷,恨不得也身亡命殞。”
4、口齒生香【kǒu chǐ shēng xiāng 】
釋義:嘴和牙齒都有香味。比喻所讀的作品意味深長,雋永宜人。
出處:無
5、口出不遜【kǒu chū bù xùn 】
釋義:遜:謙遜。說話極不謙虛。形容狂妄自大。
出處:無
6、口出大言【 kǒu chū dā yán 】
釋義:說大話。形容說話狂妄。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回:“御者見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腳觀看。”
7、口口聲聲【kǒu kǒu shēng shēng 】
釋義:形容一次一次地說,或經常說。
出處:克·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你也曾聽杜宇,他那里口口聲聲,攛掇先生不如歸去。”
8、口口相傳【kǒu kǒu xiāng chuán 】
釋義:不著文學,口頭相傳。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七十二卷:“經云:‘知白守黑,神明自來。’是知玄為萬物母,圣人秘之,不形文字,口口相傳。”
9、口蜜腹劍【kǒu mì fù jiàn 】
釋義: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寶元年》:“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口蜜腹劍的故事
10、口若懸河【kǒu ruò xuán hé 】
釋義:講起話來滔滔不絕,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 口若懸河的故事
_CFT01****00788 2021-07-28 11:56 口惠而實不至[讀音][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解釋]惠:恩惠。只在口頭上答應給別人好處,而實際的利益卻得不到別人身上。[出處]《禮記·表記》:“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例句]幫助別人就要迅速見之行動,不要~。
_CFT01****00788 2021-07-28 12:06 口不應心:應:符合。心口不一致。口如懸河: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同“口若懸河”。口齒伶俐:口齒:說話、言談;伶俐:聰明,靈活。談吐麻利,應付自如。形容口才好。口碑載道:口碑:比喻群眾口頭稱頌象文字刻在碑上一樣;載:充滿;道:道路。 形容群眾到處都在稱贊。口出不遜:遜:謙遜、恭順。 說出的話非常不謙遜。
郭序光 2021-07-28 12:13
口腔、口碑、口才、口齒、口袋、口號、口紅、口訣、口令、口氣、口蜜腹劍、口音、口譯、口罩、口誅筆伐。
口蜜腹劍
讀音:kǒu mì fù jiàn
釋義:嘴上說的很甜,肚子里卻打著壞主意,形容陰險的人。貶義詞。
造句:他是個口蜜腹劍的人,在領導面前和我友好相處,私下里經常給我使絆。
口誅筆伐
讀音:kǒu zhū bǐ fá
釋義:用語言文字宣布罪狀,進行聲討。
造句:對于那些社會惡性事件,我們應該口誅筆伐,提高社會關注度。
ty_137604830 2021-07-28 12:14
1、一口咬定
【拼音】yī kǒu yǎo dìng
【解釋】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堅持一個廉潔,再不改口。
【出處】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嚴行審訊,問他將李國斌藏在何處,慧修一口咬定不認得李國斌。”
2、一口兩匙
【拼音】yī kǒu liǎng chí
【解釋】比喻貪多。
【出處】宋·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口不兩匙休足谷,身能幾屐莫言錢。”
3、一口三舌
【拼音】yī kǒu sān shé
【解釋】比喻嘮叨、話多。
【出處】漢·焦延壽《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無益。”
4、一口吸盡西江水
【拼音】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
【解釋】原是一氣呵成、貫通萬法的意思。后比喻過于性急,想一下子就達到目的。
【出處】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居士龐蘊》:“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5、一口同音
【拼音】yī kǒu tóng yīn
【解釋】猶言眾口一詞。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一回:“所以聽得周三說了一句,大家就一口同音說,以義氣為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