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非洲大陸上4張畫卷,盡賞自然之美?
落后、貧困、戰亂、疾病……說起非洲形象,這是大多數人從媒體報道中得到的答案。可是除了這些,我們真的想不出其他的詞語了嗎?難道這是非洲的真面目嗎?
5月上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任后首次出訪非洲,于5月4日至11日先后訪問了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安哥拉和肯尼亞。這一外交新聞,再次將公眾的目光投向了廣袤的非洲大地。非洲已經不止一次出現在新聞報道中,但這片神秘<愛尬聊_百科知識>大陸的景觀并不為中國公眾所熟知。下面就看看不一樣的非洲美景。
高處俯瞰,裂谷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如果視角繼續抬升,從高空下視,這條大裂谷仿佛非洲大陸上的一條“刀痕”——它幾乎劃過了非洲東部所有國家。圖為東非大裂谷在埃塞俄比亞境內切出的一段峽谷。
看起來深壑萬丈的大峽谷,并非生命禁區,納庫魯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處火烈鳥棲居地,被譽為“火烈鳥天堂”。湖水之上常常浮動著一條條紅色的彩練,粉色的鳥群和翠綠的湖面織成了錦緞般的畫面,給雄險的大裂谷平添了幾分柔美——織成這美麗彩練的就是火烈鳥。
在高清的衛星遙感圖上,這座火山及周圍土地好似一塊巨大的畫板,被耕作的農人涂上了色彩斑斕的顏料。裂谷附近地質活動頻繁,分布著許多錐形的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在裂谷東側有很多死火山,勤勞的埃塞俄比亞人,在火山灰帶來的肥沃土地上辛勤耕耘。
尼日爾河長度遠小于尼羅河,但水量卻超過了前者,甚至被尊為“河流之王”。尼日利亞總體以干濕季交替的熱帶草原氣候為主。而到了西南沿海,赤道附近的幾內亞暖流,加上尼日爾河的匯入,出現了一片茂密雨林。西非雨林中河道像太極圖來回彎曲,在雨林綠濤中穿梭。
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所在的河段,被晨光染成了暖色,常有漁人蕩舟而行。
西非的母親河尼日爾河或許不想馬上離開陸地,沒有選擇捷徑入海,而是掉頭向北然后向東向南,在高原上拐出了大彎,才慢慢入海。來到海濱,這位母親徹底釋放了自己最美的一面:水流遇到淤泥質海岸,被分成多條彎曲如蛇的支汊,水系形狀看起來像一株株大樹。
許多人的眼里,非洲是干旱、荒涼的世界,但西南非的安哥拉卻是一個物產豐饒、充滿生機的國度。16世紀,葡萄牙人將這塊富饒的土地作為殖民據點。安哥拉一半以上國土為高原,其上覆蓋著茂密的森林、草原。
安哥拉、納米比亞交界處的西海岸,受寒流與干熱風影響,形成了一道狹長的沙漠——納米貝沙漠。納米貝沙漠面積不大,卻是非洲最干燥、最古老的沙漠之一,這里起伏的沙丘猶如海浪一樣壯觀。
跟埃塞俄比亞類似,高原為主的安哥拉是非洲中部、西南地區多條河流的發源地,堪稱“西非水塔”。安哥拉幾乎全是高原:中部比耶高原,西北部馬蘭熱高原,東北為隆達高原,南部威拉高原。廣袤的熱帶草原上,常有些突兀的高地,高地邊緣分布著許多險峻的深澗與斷崖。
圖為遷徙中的角馬群。肯尼亞境內大大小小的湖泊,多是東非大裂谷的作品。動物大遷徙是非洲大地上最壯美的景色,其中大裂谷一線是最重要的生命走廊——因地質斷裂,沿線形成了諸多湖泊、沼澤,同時有多條河流經過,所以連成了一條能夠提供持續水源的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