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談“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釋放這些樓市信號?
第一財經消息,“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針對當前的下行風險,我們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正在考慮新的措施,努力改善行業的資產負債狀況,引導市場預期和信心恢復。”12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總理劉鶴在第五輪中歐工商領導人和前高官對話會上發表書面講話。
這來自國家高層對房地產市場的最新聲音,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16日,a股地產板塊再度走強,個股掀起漲停潮。
我對經濟的全面好轉很有信心
“我們非常有信心,明年中國經濟將整體好轉。”這一來自國家高層的聲音讓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
房地產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就在前兩天,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住房方面,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導向,加強房地產市場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穩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抑制投資投機需求,穩定地價、房價和預期。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和配套政策,以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為重點,擴大保障性租賃房供應。
劉鶴表示:“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城鎮化仍處于較快發展階段,有足夠的需求空間為房地產行業的穩定發展提供支撐。”
“這次講話從穩定房地產政策、房地產行業地位等多個角度定義了房地產發展的新模式。”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
置信投資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馬洪表示,從長遠來看,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雖然房地產市場短期運行遇到了不少困難,但隨著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未來國內房地產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房地產投資已經滿足止跌企穩的條件。
推動樓市回暖,關鍵在于為房企紓困,穩定市場預期。近期房地產救市政策陸續實施,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恢復信心和活力。AMC、政策性銀行、國有銀行、地方政府等。都上臺為房地產項目紓困,為樓房交付擔保。
但在居民購房意愿不高、疫情影響等因素影響下,多重政策疊加仍未扭轉市場低迷態勢。政策生效和市場企穩需要時間。
11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同比下降30%以上,分別比10月份提高10.0和8.5個百分點。11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9.9%,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50%以上。
華夏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為,從供給端來看,11月份“金融16條”和“三支箭”的加速落地,修復了企業的預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但目前授信資金、發債、股權融資更多處于起步階段,資金真正沉淀尚需時日,企業短期資金壓力仍在。
馬洪認為,雖然近期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愛尬聊_頭條百科>并未明顯緩解,但在"保交房"等相關政策的積極推動下,房企資金狀況略有改善,房屋竣工和銷售情況有所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