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C真能防治新冠嗎??
圖/視覺中國
中國新聞周刊微信官方賬號報道,數周以來,在新冠肺炎陽性病例激增的背景下,官方倡導輕度患者在家進行自我健康監測,“非必要不去醫院”。人民日報聊天也是從“你是楊嗎?”變成了“你搶到藥了嗎?”在布洛芬、泰諾、連花清瘟等解熱鎮痛藥之后,維生素C和泡騰片也在人們的囤積清單中位居前列。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泓指出,人體免疫力是對抗新冠肺炎最好的武器。日前,在華山論劍微信官方賬號發布的最新文章《保護家人,走出疫情》中,張文泓團隊直言,“就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來說,誰感冒發燒會滿世界找核酸攤?無非就是找點退燒藥吃,睡覺,多喝水,吃點維生素c。”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等知名專家也曾向公眾建議,感染新冠肺炎后應補充維生素C,以增加機體防御能力,對抗病毒。
然而,維生素C能否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一直存在爭議。許多專家建議,公眾應適量服用維生素C,每天不超過200毫克,切不可過量。“補充維生素C最好從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中獲取,對于藥物或營養品,能少吃就少吃。”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重癥醫學科的一位醫生向《中國新聞周刊》解釋。
維生素C不能預防新冠肺炎
維生素C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其本質是一種抗氧化劑。科學研究表明,維生素C會參與人體免疫蛋白的合成,通過促進白細胞和吞噬細胞的活性來調節機體的免疫反應。對于人們每天維生素C的攝入量,歐盟建議維生素C的平均攝入量為男性90毫克/天,女性80毫克/天,以維持成人正常的血漿水平,預防壞血病。2020年,瑞士一個專家小組建議,65歲以上的人在感冒或被病毒入侵后,每天應服用200毫克維生素C。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郭偉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維生素C對于新冠肺炎感染者來說更像是一種安慰劑。雖然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人體免疫力,但它不能在短時間內“增強免疫力,足以抵抗新冠肺炎感染”。也就是說,維生素C既不能預防新冠肺炎,也不能殺滅病毒,所以不能代替對癥藥物。
他提醒公眾,感染后一定不能盲目大量服用維生素C,因為它是一種酸性成分,大量攝入后可能會破壞體內的酸堿平衡。此外,維生素C要盡可能通過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來補充。“總之可以適當補一補,但沒必要大量吃維生素c。”
安徽三甲醫院的一位傳染科醫生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為了預防新冠肺炎,不建議每天服用維生素C。許多研究表明,維生素C對預防新冠肺炎病的作用“非常有限”。被人類病毒感染后,出現癥狀后適度補充維生素C,有可能縮短病程,減輕癥狀嚴重程度,有助于感染盡快恢復。“藥物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早在新冠肺炎疫情開始時,許多政府就把維生素C列為預防藥物。2020年1月22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率先明確向上海各醫療機構發出通知,建議將維生素C列為臨床應用中預防新冠肺炎的藥物;1月26日,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給全體市民的10條建議》,呼吁人們“適當補充維生素C”。此后,山東等地的衛生部門也將維生素C列為預防新冠肺炎的營養補充劑。
但維生素C是否能防治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在科學界一直存在爭議。幾位意大利學者統計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發表的所有關于“維生素C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的研究。結果顯示,沒有證據表明補充維生素C可以預防新冠肺炎。雖然一些臨床觀察報告了用維生素C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狀態得到了改善,例如,癥狀持續時間縮短,對照研究的可用數據很少且不確定,并且試驗沒有產生一致的效果。綜合來看,目前的證據不足以得出補充維生素C有益于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的結論,還需要更大規模的高質量研究。
然而,據郭偉說,在新冠肺炎急診室治療危重病人時,往往會給病人靜脈注射維生素C。此時,C可以發揮兩種作用。一是可以增強血管的穩定性,因為患者感染引起的炎癥會導致體內大量毛細血管的破裂和滲出;第二,可以保護肝臟。注射維生素C后,可減少肝細胞和其他機體細胞的損傷。“但是沒有客觀的循證醫學證據支持這樣做之后效果有多好。只能說大家都習慣這樣用了,而且還挺安全的,沒有副作用。”
2020年2月,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彭智勇向媒體透露,他的團隊正在進行“大劑量維生素C”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他說,無論是過去的非典、中東呼吸綜合征,還是現在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急性呼吸窘迫和其他并發癥導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當病毒導致氧化應激增加和患者患有多器官衰竭如急性呼吸窘迫時,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彭智勇團隊相關研究成果于2021年1月發表在《重癥監護年鑒》期刊上。論文指出,“維生素C缺乏癥”在危重患者中普遍存在,其中約40%的患者嚴重缺乏。在這項實驗中,患有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的新冠肺炎患者被注射了高劑量的維生素C,每天24克,并發現了潛在的改善信號。但由于湖北省早期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本次研究樣本非常少,最終僅招募了56名重癥患者。
郭偉解釋說,這種治療方法并不是為了在短時間內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而是主要用于治療新冠肺炎的重癥患者。一般是大劑量,每天可達12~24克。“這比每天的攝入量大得多。但如果大部分輕度患者想在家補充維生素C,每天100~200 mg就夠了,過量可能會有副作用。”
許多專家警告說,不應夸大維生素C的作用,尤其是對沒有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人。沒有必要為了預防而大量服用維生素C,只要能滿足每日膳食推薦即可。
退燒藥和感冒藥不能合用。
“維生素C神話”的背后,是人們感染新冠肺炎后的焦慮和無奈。同樣的心理也可以導致人們在發現自己發燒疼痛后“用更多的藥”。專家指出,這是一種誤解,許多藥物不能聯合、混合或多次使用。人們必須警惕這一點,否則它可能會造成比新冠肺炎更嚴重的后果。
新冠肺炎感染后如何合理科學用藥?
郭偉指出,目前解熱鎮痛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單純的解熱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另一種是感冒藥,如常用的泰諾、白加黑。大部分是復方制劑,主要成分還包括對乙酰氨基酚。他提醒,這兩種藥物一定不能合用,否則相當于“加大了對乙酰氨基酚的劑量”,可能會導致肝損傷,甚至肝衰竭。
他建議,在選擇藥物之前,要仔細查看成分表。如果有發熱癥狀,退燒藥和感冒藥“必須只選一種”,禁止合用或重復使用。“吃了一顆不能一直換藥。”
在12月8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桂強也建議,如果感染新冠肺炎后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可以根據癥狀服藥,但不需要囤積或大量購買藥品。特別要注意的是,很多鎮痛藥雖然藥名不同,但成分相同,不能混用。只能用一種。如果服用過量或食用過量,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
王桂強也建議不要濫用藥物。各種藥物也有副作用,相互作用可能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尤其是抗菌藥物,不能隨便用。比如抗生素本身就容易出現繼發性菌群失調和繼發感染,所以要嚴格控制抗菌藥物的使用。”
目前最流行的兩種退燒藥中,應該選擇布洛芬還是對乙酰氨基酚?
郭偉說,對于大多數成年人來說,這兩種藥物效果都不錯,但相對來說,對乙酰氨基酚對孕婦和兒童更安全,因為它的副作用較少,兒童也可以使用雙氯芬酸鈉等藥物。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布洛芬還是對乙酰氨基酚,有胃病尤其是胃潰瘍病史的人都應慎用,因為這些藥物可能會損傷胃黏膜,引起消化道出血。“我們在臨床上使用解熱鎮痛藥的時候,會關注患者是否有胃病,會非常謹慎地使用,因為我們看到有的人在服用大量這類藥物后出現黑便,說明消化道出血。”
另外,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心臟病、腫瘤等復雜疾病患者在選擇這兩種藥物時有什么禁忌?
北京朝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汪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腦血管疾病患者通常服用阿司匹林或華法林等藥物。這兩種藥物與布洛芬有協同作用,會增加出血的風險,所以這些患者盡量選擇對乙酰氨基酚以減少不良反應。糖尿病患者也更喜歡對乙酰氨基酚。但是,如果你手頭只有布洛芬,建議你在平時服藥的2小時之外服用。心臟病患者,尤其是嚴重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建議服用布洛芬,也提倡對乙酰氨基酚。
郭偉還強調,老年人服用輝瑞帕昔洛韋等抗病毒口服藥物要謹慎。帕昔洛韋中有一種成分可以和很多藥物發生相互作用,所以服用這種藥物時盡量不要同時服用其他藥物。一些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的老年人在服用抗病毒藥物時風險更大,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此外,不少專家建議,退燒藥不宜過量服用。間隔用藥一般為4~6小時,每天不超過4次,否則也會造成器官損傷。而且體溫下降后應立即停藥,退燒藥一般不要超過3天。如果癥狀仍然沒有緩解,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總的來說,要堅持“非必要不吃藥”的原則。
郭偉解釋說,人體感染病毒后會發熱,是因為人體的免疫反應被調動起來抵抗殺死病毒。因此,如果發熱溫度不太高,就會被藥物強行拉低體溫,這可能對整個人體的免疫系統不利,“因為身體總是要面對這種病毒”。高熱之所以建議服藥,是因為高溫會造成體內細胞損傷,所以一般建議在發熱超過38.5時服藥。
“如果體溫在38.5以下,臨床上不建議吃藥退燒。可以通過冰敷等物理手段降溫,比如在頸動脈附近用毛巾包一些冰塊降溫,一定要多喝水。”郭為說。
除了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常用西藥,很多醫院缺貨的另一種藥是連花清瘟。新冠肺炎感染后,中西藥可以混用嗎?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建議,西藥退燒藥和中藥感冒藥盡量不要一起服用。比如服用連花清瘟、金花清肝、宣肺敗毒顆粒等具有解熱作用的中成藥。將不再聯合服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其他中藥和西藥要間隔1小時服用,避免相互影響。郭為還指出,很多中成藥含有西藥成分,建議不要與解熱鎮痛類西藥混用。
許多專家強調,新冠肺炎的家庭治療,最重要的是對癥,高燒不退與退燒藥,如果喉嚨痛或咳嗽,你可以使用一些止咳和祛痰藥物,使用時,你必須看好說明書,并按照規定的劑量服用。
郭偉說,有些患者感染后喉嚨“像刀割一樣”,出現癥狀后不用太擔心。可以服用西瓜霜、金嗓子喉寶等各種潤喉片緩解局部炎癥,盡量不要再吃藥。如果咳嗽有痰,可以對癥服用一些祛痰藥,但應盡量避免中樞性鎮咳藥,如右美沙芬等。這些藥物的作用機制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防止人咳嗽。但咳嗽其實是身體自身的保護機制在起作用,通過咳出痰來將炎癥物質排出體外。“建議可以服用一些非中樞性鎮咳藥,如桉葉、香櫞、腸溶膠囊等,也可以喝一些川貝枇杷膏。”
在家治療期間,有什么癥狀需要及時就醫?
郭偉指出,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信號,就是連續三天發燒在38.5以上,或者吃了退燒藥兩三個小時就立刻反彈,說明感染的病毒量大,藥物對人體起不了作用。“一般來說,連續三四天發燒38.5以上是比較少見的。”二是患者感到氣短、氣悶,呼吸困難時立即就醫。第三,患有基礎疾病的<愛尬聊_尬聊百科>老年人感染新冠肺炎后,基礎疾病的癥狀難以控制。比如血糖居高不下,高血壓無法控制時,建議及時就醫。
第四,孕婦出現腹痛、出血、胎動減少等癥狀,孩子食欲不振、煩躁、吵鬧兩三天。“理論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兒童癥狀非常輕微。雖然會發燒,但一般會很快恢復。因此,如果兒童持續出現不適,應及時就醫。”
前述安徽三甲醫院的感染性疾病科醫生也提醒,孩子年齡越小,越要特別注意其情緒變化。“臨床上發現,很多孩子感染后最初只是咽痛,然后扁桃體腫大,甚至水腫。這種情況最終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尤其是對于還不會說話的孩子。癥狀會變化很快,所以必須格外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