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社評:黃英賢訪華 應成澳方找回初心之旅???
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邀請,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將于12月20日至21日對中國進行訪問。這是自2019年以來首次有澳大利亞部長級官員訪華,而且時機選在了12月21日兩國建交50周年之際。近來,隨著中澳領導人巴厘島會晤等雙邊接觸逐漸恢復,兩國關系正從冰點開始回溫,“雙方都邁出了恢復穩定<愛尬聊_讓生活聊出新高度>的健康一步”,這對中澳兩國和地區來說,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中澳關系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有很多歷史經驗和現實教訓值得總結。黃英賢選擇在這樣的特殊日子訪華,顯然有特別的用心。她以帶有一定儀式性色彩的方式希望實現中澳關系的轉圜,確實有可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中澳關系在過去幾年突然惡化,成為當代國際關系史上的一個突出案例,但它在50年的中澳交往史上絕非主流,可以理解為澳方一時糊涂誤入歧途,將中澳關系帶到一個困難境地。
我們欣慰地看到,阿爾巴尼斯政府上臺以后,展現出改善和發展兩國關系的意愿,中方予以了積極回應。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輿論總體上支持阿爾巴尼斯改善中澳關系的努力,與此同時,澳大利亞一些前政要也對中澳一系列的雙邊接觸表示歡迎或認同。這說明,澳大利亞社會正在較大范圍內進行真實的反思,改善對華關系正成為主流愿望。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澳大利亞外交在走入一個極端之后的自我糾偏。
中澳兩國在5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都相處得很好,曾長期走在中國同發達國家關系前列。中澳之間從來沒有根本利害沖突,有的是兩國人民傳統友誼和高度互補的經濟結構,有的是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共同訴求。這樣的關系都沒處理好,反而搞壞了,實在是太可惜了,前兩屆的特恩布爾政府和莫里森政府需要對此承擔歷史責任。
在最近幾年中澳關系的惡化中,澳政府的做法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在中澳關系之間無事生非,刻意去制造、扭曲、放大雙方的差異和分歧;二是對中國的和平發展心懷莫名其妙的恐懼,不把中國當合作伙伴而是當成對手甚至敵人來對待;三是以華盛頓對華態度主導澳大利亞外交,甚至甘愿成為美國亞太棋盤上對華最激進的那顆棋子。你對中國不尊重,也不自重,中國當然絕不可能慣著你。
澳大利亞上兩屆政府激進、狹隘、錯誤或者說愚蠢的對華政策,對中澳關系幾十年積累下的友好合作氛圍和環境形成嚴重損害。吃下的這一塹,不僅應讓整個澳大利亞長一智,也值得其他發達國家借鑒參考,中澳關系這些年經歷的波折和困難,說到底是完全沒必要的,純屬人禍。其肇因與后果已經被事實證明,如果還有人往這樣的坑里跳,重蹈覆轍,那真是非蠢即壞了。
今年可以說是中澳關系破局之年,我們當然期待兩國關系可以走出困局,峰回路轉。還需要看到,中澳關系所面臨的困難并沒有完全排除,未來的不確定性還很多。我們認為,修復中澳關系,澳方不僅要展示口頭上的善意,更要有實質性的行動。比如,理性看待中國的和平發展,停止對中國在澳投資的政治化審查,停止動輒把政治關系安全化,甚至在地區拉幫結伙,針對中國糾集對抗性、排他性的小圈子,等等。這些都是“穩定的對華關系”的題中之義。
在11月與習近平主席的會晤中,阿爾巴尼斯總理曾表示,澳方愿意秉持當年澳中建交初心,推動澳中關系穩定發展。在兩國建交50周年的特殊節點,我們希望黃英賢外長的這次訪問,能推動澳大利亞與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中澳關系重回正軌,正如有澳大利亞前職業外交官所言,兩國應該尋求“加強”關系,而不僅僅是“恢復”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