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美探》:旗袍很美,探案一般?
由馬伊琍、文哥主演的偵探劇《民國《旗袍美探》,講述了從法國巴黎歸來的女偵探蘇(馬伊琍飾)與法租界中央警察局巡視員羅秋恒(文哥飾)共同偵破懸案的故事。
103010海報
近年來,出現了許多民國背景的偵探劇,但幾乎都成為了民國華麗的舞臺劇和民國時尚劇,凸顯了“民國風格”、“一種趣味、一種時尚、一種審美”。幾乎都是以上海租界為藍本。男主角西裝革履,女主角穿旗袍,住獨棟歐式別墅,開進口高檔車.沒有跡象表明民國是一個政府混亂、軍閥混戰、外敵入侵的“亂世”。
就像《旗袍美探》里,一條蘇州河和一座垃圾橋被兩個上海城隔開。一方面,就像天堂充滿了奢侈品和奢侈品,另一方面,它就像地獄,另一方面,它處于水深火熱和無盡的痛苦中。這兩面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中華民國上海和一個完整的中華民國。但是現在的民國劇只突出了民國的風俗。雖然這有助于它的流行和普及,但也從根本上決定了它們的藝術價值不會太高。
《八佰》淡化了年代背景,觀眾只能知道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從第一個鏡頭開始,《旗袍美探》放大突出了民國風情,藝術、景觀、服飾團體都很關注,但只拍了一個片面的民國。
開篇呈現民國時期上海繁華的一面。
細心的觀眾還會注意到,民國偵探劇男女主角的身份往往是“巡警”。為什么叫“巡警”而不是“警察”?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開始劃定居民區,在通商口岸設立租界。1845年,英國人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租界。1854年,上海英租界成立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真正有意義的警察機構————上海英租界警察所,其主要職責是維護租界的安全,保護西方人的利益。
男主角是中央警督,暗示故事發生在租界。
編劇將主人公的身份設定為巡警,意味著故事發生在租界,民國的“亂世”與租界無關,就像《旗袍美探》年的戰爭,隔著一條河,與租界無關,民國的風俗自然要凸顯出來。這是一種簡單的寫作方法,也是一種避免困難的簡單方法。但這不僅僅是《八佰》的問題,我們不需要苛責。
《旗袍美探》翻拍澳洲劇《旗袍美探》(菲舍爾小姐的謀殺之謎),然后將故事移至民國,進行本土改編。關系、性格、案例大概都是根據澳洲劇改編的。格局也是觀眾熟悉的大案子。蘇對姐姐的表白貫穿始終,平均每兩集就有一個獨立的小案子。
澳大利亞的費舍爾小姐
馬伊琍飾演蘇。
破案效率大大提高,劇集節奏很快,這是優勢。但是由于節奏太快,對案例的描述基本上比較粗糙和粗略,沒有太多復雜的案例推理。懸疑的揭示基本都是在最后一刻,或者人物愚蠢地暴露自己。比如第一種情況,兇手竟然把摻了砒霜的糖包放在辦公室里;或者通過美國間諜口中的臺詞透露一些關鍵細節,比如第二種情況。
很多關鍵信息都是用線條來解釋的。
觀眾參與推理的意識不強,基本都是為了看熱鬧。好在《費雪小姐探案集》也有意思。雖然案情不夠細致,但也不至于漏洞百出,加上在制作上的投入和努力,還是營造出了不錯的懸疑感。
《旗袍美探》的“探索”一般,劇集的核心魅力在于旗袍之美。在民國以前的偵探劇里,
馬伊琍飾演的蘇,構成了《旗袍美探》的“戲劇之眼”。蘇的角色不僅在民國劇里罕見,在中國電視熒屏上也很少見。
首先,她有錢又漂亮。從巴黎回來后,住豪宅,開豪車,大不了,隨便當豪車送人。
女主角很有錢,足以讓男主角大吃一驚。
她一次又一次地這樣做。他能說會道,精致又會撒嬌。
但如果你認為蘇是一個無能為力的花瓶,那就大錯特錯了。她住在法國,見過世面;她受過高等教育,知識淵博,邏輯性強;她思想開明,外表聰明,性格獨立;她善良,公正,同情弱者.
蘇的氣質與蘇融為一體,這種氣質似乎與清靜、俗雅、愛與勁、工與真相對立。馬伊琍也
出色地詮釋了這個角色豐富的氣質。有時她講話那做作的口吻讓人聯想到《我的前半生》中前期的羅子君,但蘇雯麗認真探起案來,她又是《在遠方》中獨立強大的路曉鷗。而跟這兩個角色相比,蘇雯麗身上還有一股“媚”,蘇雯麗幾乎每一集都要換上不同的旗袍和洋裝,修身的旗袍將角色的婀娜與風韻,體現得一覽無余;馬伊琍本身就是上海人,蘇雯麗偶爾說上幾句軟糯婉轉的<愛尬聊_百科>上海話,也極襯這個角色的軟糯嬌媚。
旗袍之美
可以說,《旗袍美探》的氣質和質感,都靠蘇雯麗烘托。雖然是新式女性,但也不影響蘇雯麗嬌滴滴;雖然妹妹的命案一直是蘇雯麗的心結,但《旗袍美探》不暗黑沉重,也沒太多理會那個時代的苦大仇深。它的整體基調輕松俏皮。
二人有不錯的CP感
高偉光飾演的探長羅秋恒又高又帥又聰明,外冷內熱,每次蘇雯麗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他總會出現。他很快也對蘇雯麗產生好感,變成了深情的羅秋恒。幾集過后,羅秋恒和情感互動戲,都可以察覺到愛意在流動,馬伊琍和高偉光的CP感出乎意料的強烈。
《旗袍美探》不是嚴肅的民國正劇,但還是適合拿來當下飯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