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B.1.5對我國影響有多大?專家詳解?
中新網1月3日電近日,Omicron的一個亞型分支XBB.1.5引起廣泛關注。目前,上海市輸入性病例監測中已發現XBB.1.5株。
2日,據《新民晚報》報道,針對上海市民對從歐美傳入BQ.1和XBB毒株的擔憂,上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鄭源安表示,目前在上海發現的來自奧米克隆的BQ.1和XBB毒株,僅在少數入境檢疫人員中檢出,尚未在社會上造成局部傳播。
專家告訴中新網。com認為無需過分擔心XBB.1.5的致病性和二次感染的風險。
元旦假期,上海部分小區發熱前哨開放,方便市民就醫。
XBB.1.5將在短期內成為世界上的主要菌株。
根據該論文,中國本地新冠肺炎的369個測序結果被添加到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數據倡議的數據庫中。上傳者是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陳賽娟和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范曉紅領導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
這些樣本是從2022年11月23日至12月22日在上海的新冠肺炎患者中隨機收集的。基因測序后,確認了30個已知的Omicron亞型毒株,但未發現新的新冠肺炎變異毒株。此外,此次上海檢出的25個XBB家族中,有3例XBB.1.5,也是境外輸入病例,未造成本地傳播。
研究人員表示,從海外患者輸入的菌株比<愛尬聊_百科詞條>較復雜,大部分都是國內首次檢出。目前測序結果顯示境外輸入的新病毒株較多,仍需常規開展病毒株檢測,為后續科學防控提供依據。
據介紹,國內外專家預測XBB.1.5將在短時間內成為全球主要病毒株,需要密切關注。另一個重要原因是XBB.1.5中人ACE2的結合親和力與BA.2.75幾乎相等,這可能會使XBB.1.5在未來像BA.2.75一樣獲得更多的突變,但XBB.1.5目前免疫壓力不大,不會很快進化。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松江院區醫護人員為患者預檢。
XBB.1.5致病性是什么?
據媒體報道,此前,美國疾控中心2022年12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估計當年美國40.5%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是由XBB.1.5菌株引起的。科學家還表示,XBB.1.5已經取代BQ.1.1和BQ.1成為美國的頭號流行毒株,因為它具有很高的“免疫逃逸”能力。
研究表明,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與XBB.1相當,但關鍵突變F486P使其對人ACE2受體具有更高的結合親和力。——ACE2可以看作是新冠肺炎進入人體細胞的“門戶”,也就是說XBB.1.5更容易感染人體。
對此,港大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家金東燕告訴Zhongxin.com記者,F486P與ACE2受體的結合能力略有增強,而免疫逃逸能力也略有減弱。這再次表明復制感染與免疫逃逸有關。現在的變化是基因漂移,即由于偶然的變化,導致下一代的基因出現頻率與這一代不同的現象,實際上離基線并不太遠。
金東延表示,XBB.1.5目前并未造成美國感染人數、住院人數和死亡人數的明顯變化,因此不必過于擔心其致病性和二次感染的風險。“除了免疫逃逸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強,其他變化都比較小。”他說。
元旦假期,基層醫護人員仍奮戰在一線。
醫療機構能處理新菌株嗎?
今年1月1日,據央視《面對面》節目報道,2022年12月初,多個城市開始出現新冠肺炎感染高峰,感染人數激增。醫院的發熱門診首先受到壓力。
關于XBB.1.5是否會在mainland China引起新一輪感染高峰的問題,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張繼明教授af
張繼明表示,目前檢測到的新毒株仍屬于奧米克隆亞型和呼吸道病毒,即主要感染呼吸道,致病性并未增強。同時結合應對第一輪感染高峰的經驗,醫療資源可以應對。
金東延還表示,XBB.1.5在美國的出現并沒有改變新冠肺炎在美國本土人氣的基本局面。在他看來,目前美國新冠肺炎沒有海嘯般的土壤,XBB.1.5沒有改變這種土壤,也沒有在美國引發類似年初BA.2的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