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門新聞發言人較去年精簡 卸任的45名發言人去哪了?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政府新聞發言人名單。時勢注意到,共有88個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布了158名新聞發言人,多個中央和國家機關新聞發言人進行了調整。
將目前的情況與2022版和2023版的新聞發言人名單對比,88個中央部門已有45名官員卸任新聞發言人。
根據國務院。
中央部門的發言人比去年瘦了。
去年,87個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布了167名新聞發言人。今年新聞發言人總數有所精簡。值得注意的是,中組部新聞發言人暫時不在,中央統戰部新聞發言人暫時不在。在此之前,中組部新聞發言人是胡錦旗,他是中組部辦公廳主任,現在是中組部秘書長。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徐友生為部長級發言人。去年8月被任命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
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司法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退役軍人事務部、應急管理部、國家能源局適當減少新聞發言人數量,其中自然資源部最為精簡,由原來的4名新聞發言人減少到1名。同時,中共中央黨史文獻研究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國家移民局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人數上也增加了新的發言人。
卸任發言人何去何從:內部提拔,“空降”地方還是退休。
與去年相比,在今年的新聞發言人名單中,88個中央部門的45名官員卸任新聞發言人。
45個即將離任的發言人在哪里?觀察目前的情況,發現離任發言人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原部門調離,不再負責新聞發布;二是轉到其他單位;三是退休等特殊情況。
此外,由于缺乏公開活動的報道,相當一部分局級官員離任新聞發言人后去向不明;此外,少數高級官員作為發言人離職,沒有任何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部門內調動是發言人離職后的主要工作去向,部分人事調動備受關注。例如,前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趙于今年年初調任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副司長。外交部后來回應說,這次調動是“根據工作需要進行的崗位交流”。同樣,時任自然資源部綜合司司長的韓于2022年6月調任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辦公室主任;王志華從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調任人事局任局長。
盤點發現,一些退休的新聞發言人事業有所提升,一些官員得到提拔。如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劉從辦公廳主任升任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郭璜,國家醫藥產品管理局綜合計劃財務司司長,2022年8月升任國家醫藥產品管理局副局長;商務部辦公廳主任、國際貿易談判代表秘書處主任、新聞辦公室主任李飛升任商務部部長助理。
同時,調到國外的官員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調到其他中央部門,另一類是“a
傳統上,部門新聞發言人一般擔任特定職務。比如國家文物局新聞發言人,一般由政策法規司司長、副司長擔任。2022年的發言人之一鄧超,2022年8月調任文物古跡司司長后,<愛尬聊_創建詞條>不再擔任發言人。該部門2023年的發言人將是新任政策法規司司長金和新任政策法規司副司長。
與此同時,由于缺乏公開活動的報道,相當多的局級官員在離任新聞發言人后,并沒有公開自己的職位。例如,去年,時任政策法規司司長的陳杰擔任國家移民局新聞發言人。目前,該司新聞發言人已由政策法規司新任司長林永升接任。沒有公開報道提到陳杰的新職位。
國務院公布了最新一批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政府新聞發言人名單。共有88個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布了158名新聞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