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有有到《以家人之名》凌家三代,女性本質都是“工具人”??
國產劇,一個女人不足以讓觀眾罵,
要罵三代
#祝賀林解放。
不止一個人在困境中救了她的命,
一直到六七十歲,一直到開學,
凌霄的家人直觀地觀察到,有十幾個人排隊領著被罵的號牌。
先介紹一下凌霄是誰。
宋在《以家人之名》中扮演的角色。
帥吧。
換取生活經驗。
我妹妹死了,我媽媽走了,
從一個完美的四口之家到和父親相依為命,也就是一年。
我姐姐是怎么離開的?
一天,凌霄* * *鎖了家門,出去打麻將,把兩個孩子留在家里。妹妹吃了哥哥喂的核桃后哽咽,但最后因為搶救不及時沒能活下來…
誰應該對成年人負全部責任?
當他媽的不這么認為的時候,
我可以鎖門,但你不能給你妹妹喂核桃。死是你的錯。
聽聽媽媽(人們)應該說什么…
女兒的死需要兒子買單,用一個孩子的意外懲罰另一個孩子的生命…
最后,她自己也無法面對,離開了這個家。
這是凌霄家族的第一代女性。
#排名不<愛尬聊_頭條百科>分先后。
順便說一句,楊童舒扮演的壞女人真的很獨特。
不愧是我這么多年的童年陰影
第二代是凌霄的祖母。
凌霄的母親離開了家,拋棄了她的兒子外出治療她的傷口。最后,她和另一個男人在新加坡有了一個新家庭,并生下了一個女兒。
因為新老公要去中國工作半年,她要帶女兒回來,但是女兒的借款是個問題…
這個時候,前夫上線了
忘記介紹了。凌霄自己的父親在公安局工作。
#人往前走才是真正的工作,沒人往后退,嗯?
凌霄的祖母走得更遠,直接把她的新孫女帶到了凌霄。
它的名字叫“親密關系”
?
我能幫你嗎?
是你女兒先拋棄了家人和孩子。這個時候你是什么樣的兄妹關系?
#舊道德綁架玩家。
這位老太太的目的不是那么簡單,
她只想“堅守”前女婿的家庭,她不想把大孫子凌霄送走。
作家罵作品中人物的能力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幾段詳細的描寫,展現了一個愛富愛貧,在家有一雙慧眼的老太太形象。
這位奶奶也在挑女兒的毛病。
我知道為什么凌霄的性格這么差…
至于趕著給觀眾送人頭的第三個人,是同父異母的妹妹小橘子。
當然,
即使是作家也不會想念孩子們。
熱情不羈任性,
想和女主人分享我哥哥的愛,
如果你不想傷害女主人,你會自己倒下。
#原來“煩人”是可以遺傳的。
這部劇演了六集,三代人出來搞鬼。
我真誠地邀請你品嘗這個“刺激性收藏”。如果你哭了,那是我的責任。
這只是開胃菜,
/p>事實上整部劇以凌霄一家為半徑,方圓半里地都每沒有一個“正向”的女性角色↓
子秋(張新成飾)媽媽,
出村到深圳打工,不聽家人勸非要嫁給當時的子秋爸爸,
帶著孩子離婚后獨自撫養不起,干脆丟給了女主她爸↓
子秋的小姨,
對著已經融入新家庭的孩子,一遍一遍強調“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
一口一個“人家”,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就連街坊里偶遇的大娘阿姨,
也非得要多那句嘴↓
“你可要好好表現,你不聽話,你爸就把你送走了”
看到這兒真的很難不口吐芬芳,
跟你們這幫外人有什么關系?吃面都堵不住你們的嘴嗎?
怎么好意思把傷害孩子的話輕而易舉地當成是在開玩笑?
#中國怎么有那么多愛摻乎別人家務事的鄰里街坊
編劇太懂得怎么戳觀眾的怒點了,
觀眾罵的越歡,他越開心,
內心OS:
“罵起來吵起來,快讓我的劇火起來…”
發現沒,
一般這種情況下,挨罵的以女性角色偏多。
也不知道編劇從哪兒找到那么多女性中的“差評典型”↓
出鏡次數不多的子秋外婆,
偶爾上一次線也要展示一下農村婦女的刻板思想▽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你嫁的不好,不都是你命不好?”
街邊突然殺出來的張婆婆,
對著三個沒享受過母愛的孩子,一張嘴總能精準“插刀”↓
“你們都想媽媽了嗎?”
#還是張婆婆會聊天,一次踩三個雷點
編劇到底想表達啥?
是想說女人變老了依然嘴毒?
說多了又要被人杠“較真”“惡意挑起兩性對立”,
“人家只是穿插個段子活躍下氣氛,你至于上綱上線嗎?”
還挺至于的,因為國產劇對女性形象的類似刻畫太多了。
從小到大,看的劇里大部分惡毒形象都是女性,
童年陰影里的蛇蝎心腸工于心計的也以姑娘偏多,
等播了,引起討論了,掀起罵戰了,
背鍋的還是我們↓
“你看,罵女人最厲害的不還是你們自己嗎?”
在大部分人的常規印象里,
女生是易怒的,情緒不穩定的,愛吃醋愛嚼舌根、同性相斥容易開撕的…
就像顏怡顏悅在脫口秀里說的那樣,
如今“哥們”是褒義詞,“閨蜜”慢慢變成了貶義詞↓
影視劇里陽光的bromance(男性友誼)越寫越上頭,
純粹的女性友誼卻越來越難看到了,從海報畫風就可見一斑↓
就像我們聽到《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反應也是:
今天有人扯頭花了嗎?
很多編劇覺得女性間沒有真友誼,
卻又要求她們在愛情里是專一包容一切的、受了傷也能站起來的↓
這段讓我想起了很多影視劇的結局↓
《都挺好》,
蘇明玉終其一生想要擺脫的原生家庭,最后卻在記憶錯亂的父愛感化下,就這么和解了▽
《三十而已》,
顧佳如愿以償地和渣男許幻山離了婚,卻還要在對方坐牢后替他“擦屁股”賣房還債▽
鐘曉芹,和老公在一起時無法忍受的缺點, 離婚后卻說諒解就諒解,
版權費拿了150多萬,卻花了近100萬給婆婆買了套房▽
我們不吐槽不抱怨,隨時隨地能原諒,
真的是因為這個可悲的原因嗎?
在很多編劇筆下,
女性角色似乎就是服務于結局的“工具人”。
說起“工具人”,又要聊回《以家人之名》了。
不排除現實中真的存在像凌霄母親家這種“一壞壞三代”的情況,
但劇里的女性如此密集地“全員惡人”,
除了女主尖尖我甚至找不出一個能發自內心夸一夸的女性人物,
真的不是為了突出這位爸爸的光輝形象嗎?
#雖然我也認證,尖尖爸人真的很好
拿凌霄媽媽來說,
她的人設完全可以更立體更“有血有肉”。
經歷喪女之痛,一時無法面對自己和家人,精神崩潰甚至有些抑郁,
她的這些舉動,作為觀眾起初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共情的;
本以為編劇之后會給角色安排一個逐漸清醒、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傷害,甚至試圖彌補的母親形象,
沒想到還是沒繞過那個坑,
甚至把她的行為舉止變得惡劣招恨了…
這段反復舊事重提在兒子傷口撒鹽的舉動我實在無法理解↓
現實中都不存在純粹的好人和壞人,
為啥要把影視劇里的形象變得非黑即白呢?
我們的國產劇真的要走這種“狗血+氣人”的路線了嗎?
是不是沒被罵上熱搜罵出圈的角色和劇就算不上一部好劇呢?
同樣是寫家庭日常,
《請回答1988》每一集都是家長里短、雞零狗碎、雞毛蒜皮,
但每一集也笑點滿滿、萌點滿滿、淚點滿滿,
能讓你瞬間哭成一條狗,也能讓你瞬間笑到抽搐…
沒有“林有有”和“陳婷”們,它的故事照樣精彩。
蘇大強作成那樣還是有可愛的一面,
張東升殺了人也依然能讓觀眾在某個瞬間對他產生憐憫…
你看,我們不是寫不了這樣鮮活的故事和人。
最后一句
賀梅回來了,所以這是大結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