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融陳龍:互聯網金融不會顛覆傳統金融?
1月20日,螞蟻金服集團首席戰略官陳龍在一場公開活動上發表演講。陳龍提到,今天的中國不僅僅是消費模式,還有生產模式和組織模式。所謂“新常態”下,互聯網行業在做什么,比如“個性化、多元化消費”,“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生產”,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關鍵詞,恰恰證明了互聯網企業與金融企業的默契。
之后,陳龍用“理解互聯網金融需要三個邏輯”詮釋了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他總結道:“互聯網金融不會顛覆傳統金融,但它利用渠道更好地為長尾用戶提供普惠金融服務。”
以下是文字實錄:
陳龍:各位嘉賓,大家早上好。首先,祝賀互聯網金融實驗室啟動、北京互聯網貸款行業協會成立、入駐亦莊區企業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今天上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當前正常的經濟形勢下,我認為互聯網金融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這可能是一個很老的話題,但卻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包括一群做互聯網金融的熱心支持者和從業者,比如我們的互聯網金融千人協會,包括剛才王偉教授提到的顛覆這個詞,但如果我們知道的話,包括央行領導在內,都說互聯網金融不會顛覆傳統金融,所以我覺得這件事其實挺生澀的,因為顛覆這個詞是一個很寬泛很模糊的詞,互聯網金融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是有爭議的。
如果我們注意,在去年12月底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他已經指出,中國的消費模式正在發生非常大的變化。他已經基本脫離了所謂的模式式消費,個性化、多元化消費成為主流。我們如何促進經濟增長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
我們剛才講了消費模式的變化,所以生產模式和組織模式也在變化。有兩條路可走。一種方式是大企業優化升級,兼并重組,集中生產,而小企業是這個時代的主流,他們將是新的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更加突出,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行業新特征。因此,如果我們總結一下,新常態下的一些關鍵詞就是個性化。消費多元化、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生產,推動全方位創新,創新帶動就業,加快轉型征服,市場決定資源配置,農業農村金融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關鍵詞。我想大部分做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同學看到這些文字都會感到欣喜,因為我們做的正是這樣的事情,這并不奇怪。因為互聯網企業和互聯網金融企業只是這個時代的產物,而所謂的新常態只是這個時代的總結,兩者有默契也就不足為奇了。
以淘寶為例。淘寶和天貓所做的是,在過去的幾年里,他們已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國內在線市場。他們把東部沿海地區的過剩產能和80后、90后的內在需求結合起來。他們將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與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的生產結合在一起。互聯網金融也是在這種背景下服務于商業的。
為什么互聯網金融可以做這些事情,我們需要了解金融生態系統的本質。如果你問我,我覺得金融生態圈是一個三角形,頂部是商業生態圈,右下角是金融機構,左下角是監管,通過監管金融機構為商業和金融消費者服務,所有底層都是渠道、數據和技術。
你什么意思?因此,要理解互聯網金融,需要三個邏輯。第一個邏輯是,金融受商業驅動,為商業服務。為什么現在互聯網公司做金融,因為離商業場景最近?第二,金融的本質是渠道、數據和技術。第三,金融監管遵循金融的本質。
說到第一個,商業生態系統,為什么現在要談商業,因為如果你看金融,大部分的金融創新都是以商業創新服務為中心,起源于荷蘭,英國工業革命的興起,現在淘寶的興起,推動了支付寶成為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它們背后有商業邏輯,新業務需要新融資。這是我的第一點。
二是金融的本質。底層金融機構的本質是渠道、數據、技術。金融機構是連接雙方資金的中介。第二個是數據,可以說是消費信貸。我們曾經認為消費信貸是不可思議的。這是一筆無擔保貸款。因此,自古以來,我們的主要信貸是典當貸款。雖然我不相信你,但你賭50元。我可以給你100元,消費信貸是無抵押貸款。我們認為它始于1956年,當時一家辦公公司推出了信用體系,這是因為當時有消費信貸。因為信用制度,1958年第一張銀行卡開始作為信用卡使用,真正的消費信貸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末。這時候電腦被金融機構廣泛使用,我們收集起來。
第三是技術。我以支付寶為例。現在單筆交易的成本是2美分。如果轉換成傳統金融機構,可能不止一個數量級和一毛錢。如果要做這個時代的金融,技術可能很重要,所以我覺得金融最底層的要素是渠道、數據、技術。
正如我們剛才所說,金融是為商業服務的。這個時代的商業有什么特點?我們是協作、網絡和數據共享的商業形式,消費者成為C2B的中心,所以企業的組織形式是分散的小而美的組織。因此,如何為這類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是這個時代的一個金融主題。我們知道,小企業自古以來就很難籌集到資金。中國有99%的小企業。
如果我們看看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
關系,傳統金融其實是對大的企業和富裕的個人,他們已經有了很好的個性化的一個服務了,中小企業也有一部分的服務,小微企業是沒有被服務的,雖然技術的革命,<愛尬聊_百科知識>我們有可能對他們有更好的服務,所以互聯網金融應該是服務長尾客戶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差異是傳統金融,它是在時間和距離上是有一個限制,它接近客戶,他通過網點、通過ATM,通過POS機去做,而互聯網金融我們客戶可以隨時隨地跟金融連接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場景下的差異,長尾金融是為中低端客戶提供了服務,為高管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互聯網金融可以為他們都能提供定制的服務。傳統的金融消費生活和社交相對是比較獨立的,而在互聯網金融的時代,以前在移動的時代,金融跟消費跟社交場景已經非常地緊密了,像余額寶,像微信支付,他們跟場景結合非常緊密的,金融產品邊界變得非常模糊了,最重要的,在傳統金融當中獲得數據是非常昂貴的,通過人工去獲得,在這個時代他是用系統自動的去獲取數據,這個成本是非常非常低,接近于0的,所以還有一個差異就是技術,傳統金融的技術是封閉的,系統的成本是比較高的,用比較低,而現在的金融,通過上云大大的降低他的成本,阿里在大概幾年以前就推動了所謂的CIOE,主要運用自己的技術,發現這樣大的交易量,所以我們運用自己的技術,現在是相對于全世界最好的所謂的大數據云計算的企業之一,這也是我們一個核心的競爭力。
所以讓我總結一下,我覺得互聯網金融它其實不是為顛覆傳統的金融,我們覺得可能對互聯網金融非常有信心,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它是不可以顛覆傳統金融的,它是互補的關系,金融機構自己核心的競爭力,甄別風險定價的能力,長期積累出來的信譽,他處理復雜交易的能力是非常高的。互聯網金融一個是前段渠道上,可以通過渠道更容易獲得客戶,我自己做了很多年,我們經常的底層是渠道,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金融的產品,以數據為例,現在中國已經有8家的公司獲得新的個人征信產品的這樣一個許可,所以他們是提供很重要的數據產品的,所以我覺得這是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的差別,互聯網金融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互聯網金融它不會顛覆傳統金融,但是它是利用渠道更好的為長尾用戶提供普惠金融的服務,這種差異,最后一點,他們和傳統金融的差異兩個方面,一個客戶的差異化,傳統金融是大的服務,而互聯網金融可能是一個相對的長尾的,另外一個是角色的定位,互聯網金融他們是結合起來,不是說1+1等于2的關系,互聯網的機構可能他做互聯網更強,傳統的金融機構做傳統的更強,也決定他們的盈利模式會有很大的差異化,這是我對互聯網金融的一個理解,時間有限,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