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說了啥?要點速覽來了?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2023年2月13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20個文件。
文件提出,立足國情農情,體現中國特色,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管理體制強、產業韌性強、競爭力強的農業強國。文件強調,制定加快農業強國建設規劃,統籌規劃、系統安排,與現有規劃相銜接,分階段穩步推進,對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進行了9個方面部署。
重要意義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還是在農村。世界百年巨變加速演進,中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不可預測因素增多的時期。把“三農”這個基本保持好,非常重要。
中共中央認為,要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全黨全社會力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國必先強農,強農才能強國。

關鍵工作
做好2023年及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要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統籌城鄉發展,加強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牢牢守住保障糧食安全、防止大規模返貧的底線, 扎實推進農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建設宜居美麗鄉村。
部署的九個方面
狠抓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生產和供應。
為確保全國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各省要穩定面積,注重單產,努力增產。
完善農民種糧掙錢和地方政府負責種糧的機制保障。
實施新一輪新增1000億斤糧食產能行動。
開展噸糧田創建工作。
推動南方省份發展多熟制糧食生產,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再生稻。
實施玉米單產提高工程。
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谷最低收購價。
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
實施優質糧食工程。
嚴防“割青毀糧”。
鼓勵發展糧食訂單生產,實現優質優價。
嚴格考核省級黨委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
推動出臺《食品安全法》。
深入推進大豆和油脂產能提升工程。
支持東北、黃、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
提高對玉米和大豆生產商的補貼。
開展水稻油罐車養殖,大力開發利用冬閑田種植油菜。
實施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
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推進行動。

在保護生態、不增加用水總量的前提下,探索科學利用戈壁沙漠發展設施農業。
鼓勵地方政府對設施農業建設給予信貸貼息。
發展深水網箱、養殖船等深海養殖。
加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設。
全面負責測試
我們將繼續推動從主要控制適應鹽堿地的作物向培育更多適應鹽堿地的耐鹽植物的轉變。
加快國家水網骨干網建設。
加快大中型灌區建設和現代化。
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研究開展新一輪農業氣候資源調查和農業氣候區劃。
優化完善農業氣象觀測設施網絡布局,分區域、分災種發布農業氣象災害信息。
加強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
堅持產業需求導向,構建步驟清晰、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前沿技術突破。
支持農業領域國家實<愛尬聊_百科網>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加強農業基礎長期觀測實驗站建設。
完善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
完成全國農業種質資源調查。
全面實施生物育種重大工程,扎實推進國家育種聯合攻關和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加快培育高產高油大豆、矮生油菜、耐鹽作物等新品種。

支持北斗智能監控終端和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觀測試驗基地建設。
建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監測體系。
加強草原保護和恢復。
加強對“奇異寵物”交易和放生的規范管理。
鞏固和擴大扶貧成果
加強防止返貧的動態監測。
對有勞動能力和意愿的監測戶,實施以發展為導向的幫扶措施。
完善分級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兜底保障工作。
以增加脫貧群眾收入為根本要求,以推動貧困縣加快發展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以產業就業為重點,不斷縮小收入差距和發展差距。
中央財政將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例,力爭提高到60%以上,重點支持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
鼓勵貧困地區有條件的農民發展庭院經濟。
確保貧困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

實施一批國家鄉村振興重點縣補短板促振興重點工程,深入開展醫療、教育干部和人才“組團式”幫扶,充分發揮駐村干部和科技特派員的產業幫扶作用。
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對幫扶項目的資金支持。
組織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縣和貧困縣開展聯動促振興,帶動貧困縣承接和發展更多勞動密集型產業。
推動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中小企業發展農產品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
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改造提升產地、配送中心、批發市場,布局建設一批城郊倉儲基地。
支持產地冷鏈集疏運中心建設。
協調疫情防控和農產品市場供應,保障農產品物流暢通。
建設縣級集疏運中心,推進農村客運和郵政一體化,大力發展共同配送、即時零售等新模式
推進政府投資重點項目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工代賑,適當提高勞動報酬比重。
支持家庭農場根據發展需要組建農民合作社、合作社辦企業,帶動小農戶合作,共同增收。
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總結當地“小田與大田相結合”的經驗,探索在農民自愿的前提下,結合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逐步解決細碎化問題。

加強對下鄉資金引進、使用和退出的全過程監管。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實做好確權工作,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居住權,讓農民分享更多改革紅利。
研究制定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將試點工作再延長30年的指導意見。
穩步穩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認真摸清底數,加快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
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立”的有效實現形式。
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
探索建立兼顧國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調整機制。
探索資源承包、財產租賃、中介服務、參股等多種方式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完善農村集體資產監管體系。
扎實推進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
支持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分區分類編制村莊規劃,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和建設邊界。
將村莊規劃納入村級議事協商目錄。
嚴禁違背農民意愿合并村莊、建設大型社區。
發布鄉村振興用地政策指引。
編制村容村貌改善導則,立足地方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改善村容村貌,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樓、亭臺樓閣“堆盆景”。
實施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建立健全傳統村落調查認定、合并撤并預審、災害預防等制度。
制定具有基本現代生活條件的農村地區建設指南。
鞏固農村戶用廁所問題整治成果,引導農民開展室內改廁。
加強農村公廁建設和維護。
繼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加強農村公路養護和安全管理,推進與沿線配套設施、產業園區、旅游景區和重點鄉村旅游村的融合。

推進農村電網鞏固升級,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
深入實施數字農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的開發和推廣。
加快大數據在農業農村的應用,推動智慧農業發展。
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高農村辦學水平。
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貼政策。
協調解決鄉村醫生工資分配和待遇保障問題,促進鄉村醫生專業化、規范化發展。
做好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層層壓實責任,加強對農村老弱病殘孕等重點人群的醫療保障,最大限度維護農村居民健康和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推進日間照料、互助養老、探視照料、老年食堂等養老服務。
完善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
強化縣級黨委的責任
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范圍。
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
鼓勵符合條件的項目由市場主體按規定進行捆綁打包,按照市場化原則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農業農村。
支持培養本地急需人才。
實施高素質農民培養計劃,開展農村創業帶頭人培養行動,提高培訓效果。
大力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對長期服務農村的,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
繼續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計劃、“卓越教師計劃”、“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
開展農村婦女振興和青年人才培養行動。

深入推進縣域農民工市民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鉤、由常住地供給的機制。
做好農民工金融服務工作。
縣鄉公共資源梯度配置,發展城鄉學校社區、緊湊型醫療衛生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推進縣供電、供氣、電信、郵政等普遍服務設施的城鄉統籌建設和管理。
扎實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