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200多個App,一年凈利潤2.6億:寶寶巴士如何“躺著賺錢”??
一家坐落在福州的兒童啟蒙數字內容提供商——寶寶巴士,以極為低調的姿態,走到了上市前夜。
年收入6.4億元,凈利潤2.6億元,單從數據而言,寶寶巴士給出的成績單,可能會讓文娛行業從業者們錯愕不已。它的盈利能力,已經超越了兒童啟蒙教育賽道上的絕大多數玩家。
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在線教育平臺,大多處于虧損狀態;而奧飛等兒童內容制作方在整個影視行業低迷的背景下,也都處于低谷期;面向未成年的游戲,亦面臨著極為嚴格的監管。
相比之下,寶寶巴士旗下有200多個App產品,堪稱兒童啟蒙內容的“App工廠”,涵蓋了動畫、兒歌、故事、互動游戲等多個品類,目前已坐擁全球9900多萬的月活用戶。
與絕大多數的內容公司通過售賣版權,或是內容付費的方式不同。寶寶巴士App運營訣竅是,僅上市前兩個月收費,并通過收費方式收集用戶反饋真實聲音,兩個月后用戶就可以免費下載。
獲得大量用戶之后,寶寶巴士再通過將App接入百度、谷歌等廣告聯盟,快速獲得收入。目前已覆蓋了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YouTube上多個語種兒童內容播放量排行名列*。
與此同時,招股書顯示,2021年5月,寶寶巴士的音視頻內容在境內主要網絡播放媒體(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芒果合計)兒歌單月播放量及累計播放量排名*,公司音頻在喜馬拉雅兒童故事新品收聽量及合計收聽量排名*。
一位接近寶寶巴士的人士向娛樂資本論透露:“寶寶巴士內容產品量大、全面,且有很好的交互性。雖然沒做出來類似《喜羊羊》或是《熊出沒》的爆款案例,但憑借著其商業模型的選取和出海策略,活得相當滋潤。”
“商業上它不像優愛騰,更像字節跳動”
早年間,寶寶巴士曾是VIE架構的公司,并接受了順為資本、好未來等機構的投資,但鮮少在各種行業大會、創投大會上露面。此次拆除VIE,在創業板遞交招股書,才讓行業驚呼,原來寶寶巴士的經營狀況這么好。
據招股書顯示,寶寶巴士2018年、2019年、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54億元、5.26億元、6.49億元,繼2019年實現了收入的翻倍增長后,2020年的營業收入也保持在了20%的可觀增速。
各業務收入詳情
依托獲取的互聯網用戶資源,寶寶巴士收入結構有以下4個方面:
自研App接入互聯網廣告聯盟客戶(百度、谷歌等)的程序化廣告SDK,獲取分成收入;
將音視頻內容授權給第三方媒體(YouTube、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喜馬拉雅等),獲取授權收入;
兒童衍生品(公仔、玩具、書籍等)銷售;
用戶付費下載或訂閱等。
2018—2020年,前兩項收入始終占總營收的96%以上。
針對兒童健康、社會文化、藝術創造等方面,公司開發了200多款App,以應對家長孩子們的垂直需求,目前單品類App已經形成產品矩陣,如《寶寶懂禮貌》《寶寶上廁所》《小小消防員》等,而寶寶巴士則是將所有單品功能相整合,以迎合孩子們多維度的內容需求。
寶寶巴士旗下產品矩陣
啟蒙教育企業的商業化變現思路大致兩種,一種是通過VIP內容付費的形式;另一種則是提供免費內容吸引流量,再通過廣告變現。行業內大多數玩家紛紛選擇了前一種商業模式,要么推出VIP會員,要么引導用戶買課,單集付費。
而寶寶巴士,選擇了后一種——免費+廣告。
“對于絕大多數用戶而言,讓他們為內容付費還是有不小的難度,這也解釋了優愛騰難逃虧損泥潭,而抖音、快手的發展欣欣向榮,比起購買VIP,用戶傾向于忍受廣告。”
一位行業人士將兒童內容領域跟網文行業進行了類比,在他看來,閱文曾經以內容付費的形式稱霸一時,但當番茄、七貓等主打免費網文后,它們迅速地占領了流量高地。
這位行業人士還表示:“寶寶巴士另一個很聰明的點,是將大部分的廣告銷售交給了廣告聯盟,而不是自己對接客戶,從而省去了搭建銷售團隊等成本。”
在寶寶巴士旗下的部分App,由百度聯盟等第三方提供的廣告會長期出現在App頂端,用戶點擊即會跳轉到百度的相關關鍵詞頁面。
通過程序化廣告交易,廣告聯盟將廣告主的廣告投放在寶寶巴士的App矩陣中,根據CPC(效果類廣告)、CPM(展示類廣告)等計價方式扣推廣費用,再按照不同的分成策略,給接入廣告聯盟的站點流量分成。
過去的3年間,寶寶巴士約一半的年收入都來自于百度。2020年,前五大廣告客戶(百度、谷歌、騰訊、北京萬裕久鑫科技有限公司、字節跳動)的總營收占比高達88.98%。
CEO唐光宇曾表示,程序員出身的創業者,在專注程序和產品的同時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商務的薄弱。百度聯盟彌補了寶寶巴士這個弱點,使得寶寶巴士只需要專注于產品就行。
在他看來,百度聯盟有三點讓寶寶巴士受益匪淺,一是量足(即填充率高),能吃下寶寶巴士每天1億左右廣告展示的只有聯盟,二是價格高,能讓聯盟伙伴獲得更好的收益,三是真誠不扣量,讓聯盟伙伴能感到心里踏實。
在寶寶巴士的商業模型之下,流量幾乎可以稱得上是賺錢的重要前提,當App流量足夠多,廣告收入便水漲船高。
相對應的,寶寶巴士花在App推廣上的費用也越來越多。
招股書將公司在App應用市場進行的廣告投放支出列為“業務推廣費”,2018年、2019年、2020年,公司的業務推廣費分別為3100多萬、7800多萬、1.27億元。
快速增長的投放費用背后,寶寶巴士正在不斷加大在華為、VIVO、OPPO、今日頭條等渠道的推廣力度。其中,華為還成為了寶寶巴士*大的供應商,包括以推廣費、IT資源費在內,寶寶巴士2020年在華為的采購金額達到了2700多萬元。
寶寶巴士聯合創始人盧學明在華為HM
S開發者會上發言,華為是寶寶巴士的*大供應商
另一部分收入,來自把音視頻授權給第三方媒體,掙取廣告分成,而授權收入采用零保底的方式,即所有的授權收入都是基于寶寶巴士在各平臺的真實流量所得。
這部分收入相當一部分來自YouTube,而YouTube也是通過谷歌的廣告聯盟獲得收入,再給到寶寶巴士這樣的內容方進行分成,所以本質上,這部分收入也是一種廣告收入。
出海“前浪”
寶寶巴士CEO唐光宇是福建莆田人,1978年出生,做過軟件外包、IT培訓,在上海、日本都呆過很長時間。
事實上,寶寶巴士*先在市場上取得成功的地方是日本。由于海外的付費下載以及廣告價值很高,因此早期寶寶巴士在沒有資本投資的情況下,能夠存活并且進入良性發展。
寶寶巴士CEO唐光宇
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公司境外業務收入分別為25.34%、28.92%和28.56%,境內收入與境外收入穩定在7:3左右,2020年,寶寶巴士境外收入達1.85億元,同比增長21.71億元。
2020年底,寶寶巴士旗下應用下載量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合并渠道居全球第十,值得注意的是,它是前十中唯二的中國企業,另一家是字節跳動。
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一點是,寶寶巴士的境外業務十分出色,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公司境外業務收入分別為25.34%、28.92%和28.56%,境內收入與境外收入穩定在7:3左右,2020年,寶寶巴士境外收入達1.85億元,同比增長21.71億元。
2020年底,寶寶巴士旗下應用下載量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合并渠道居全球第十,值得注意的是,它是前十中唯二的中國企業,另一家是字節跳動。
目前,寶寶巴士已有200余款App面向全球發布,現已覆蓋144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累計家庭用戶5億。
音視頻方面,截至2021年5月31日,寶寶巴士在YouTube的所有頻道合計訂閱用戶超過1000萬,17個頻道訂閱用戶超過1000萬,成為YouTube上訂閱用戶*多的兒童啟蒙數字內容提供商。
同類別中,其英語頻道在美國播放量排名第二,日語頻道在日本播放量*,葡萄牙語頻道在巴西播放量*,阿拉伯語頻道在沙特阿拉伯排名*,泰語頻道在泰國排名*……截至2020年底,公司制作了12中不同語言版本的兒童啟蒙產品。
寶寶巴士CEO唐光宇曾提到:“要徹底進入到對方國家,一定是以本國的需求,母語言來做產品,必須是本國語的學生。”這也表明了管理層海外策略的核心——以國家或地區個性化研發產品,精準打到外國育兒過程中的痛處。
因為內容是核心,只有啃掉如美國、日本等*難啃的市場,產品品質才能得到檢驗。“寶寶巴士在一開始就將目標放在海外,使得產品成為具有高品質的高緯度內容產品。”唐光宇曾對媒體這樣表示。
細細數來,寶寶巴士算是*早的一批出海開發者。早期團隊的海外業務屢屢碰壁。“因為不熟悉海外隱私安全保護政策,導致應用被大量下架。”寶寶巴士聯合創始人盧學明曾坦言。海外的成績背后是不斷摸索、不斷試錯的結果。
當提及為何僅寶寶巴士出海成功時,一位接近寶寶巴士的人士透露,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公司本身海外的決斷夠早,在海外應用市場站穩了腳跟。簡單來講——吃了早入局者的紅利。
另一方面,寶寶巴士有大量游戲類內容,互動性的特點尤為突出,“粗淺地理解,它的很多內容,是一個又一個flash的集合”。一位啟蒙內容從業者告訴娛樂資本論。相較于只有大量音視頻資源的兒童內容同行們,謀劃出海時,寶寶巴士的翻譯等人力成本自然更低。
游戲悖論、IP養成、線下布局,寶寶巴士的三重挑戰
比起取悅孩子,更多情況下,寶寶巴士更需要取悅家長。
游戲作為形式吸引注意力,而通過形式來學到知識。而游戲的另一端,卻是家長們懼怕的——“成癮”,即便是教育內核,家長也難免擔心孩子沉迷其中,甚至視力逐漸下降。
為了避免以上情況,一位家長告訴娛樂資本論,她每次都通過學習強國或電視給孩子播放寶寶巴士的視頻,時間嚴格控制在半個小時以內,這樣孩子就無法與App中的游戲直接接觸。據她透露,家長圈子中這樣做的絕非個例。
唐光宇曾對媒體表示,14天——這是寶寶巴士對于每款產品所要求的時間限制。再長,父母就開始擔心孩子是否沉迷,而過短,父母則會對產品的功用性產生懷疑。
產品端的打法上,不得不說,啟蒙內容目標用戶的重合度極高,寶寶巴士相對更偏2-4歲低幼,洪恩識字偏學齡前4-6歲。洪恩屬于單品爆款的路線,而巴士側重于內容的持續輸出能力<愛尬聊_生活百科>。
“豐富的App矩陣和讓孩子形成記憶點是兩碼事。”一位行業人士如此分析。“而解決后者的首要目標就是打造IP。”
經過多年打磨,公司現存以奇妙系列、超級寶貝JoJo系列、猴子警長探案系列和蜜蜜一家系列為主的多個IP條線。
一位IP相關從業者向娛樂資本論介紹,之所以泡泡瑪特的IP可以‘懸空’于內容之上,被狂熱者捧到千億市值,在于核心受眾90后大多為‘顏值黨’,消費能力強,抉擇時間短。
而啟蒙教育賽道恰恰相反,IP和內容的關系牢牢綁定。兒童的思維往往具有連帶性:我在哪里看過某某內容——對,就是這只熊貓——我要買這個玩偶。這也就導致了若沒有內容承接,IP衍生品的價值也就無從談起。
然而,也有評論指出,寶寶巴士推出的《超級寶貝JOJO》存在抄襲ABC KIDS動畫的情況。對此,公司方面予以否認。
未來還是要在線下發力。唐廣宇接受36氪采訪時,曾作過如此論斷。
線下一般有兩條路:一條是開樂園吸引受眾,但定位很重要,如果以游樂為主,目前中國相關企業沒有迪士尼強IP加持,很難做成。
例證就是2017年,首家寶寶巴士線下樂園“寶寶巴士早教樂園“在南京開業,以‘早教小課堂’為主要特色的它,似乎并沒有激起太大浪花。
另一條路是線下體驗店,以售賣衍生品為主。小娛在查詢寶寶巴士淘寶店鋪后發現,JoJo系列衍生品的銷量并不樂觀,以JoJo公仔為例,其月銷量為7293,而JoJo成長故事繪本的銷量也在9000徘徊;抖音的銷量更不理想,據飛瓜數據顯示,同樣的JoJo成長故事繪本,近7天內抖音的銷量為3169,總瀏覽量僅9.4w。
不過這并不代表著放棄布局,招股書顯示,寶寶巴士擬募資1.7億元投入衍生品產業化中來,意欲打通衍生品上下游產業鏈。
事實上,2017年左右,寶寶巴士就已開始系統規劃IP授權,與合作方探討未來的商業變現方式,而boss直聘上,其放出的最新一輪招聘信息中,在招崗位就包括兒童衍生品開發專員、兒童衍生品策劃等。
旗下擁有‘小伴龍’的有伴科技、以‘貝瓦’系列聞名的芝蘭玉樹等都表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前有巨頭,后有追兵,無論是拓寬多元化變現還是線下布局,寶寶巴士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