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的執法理念中 何以容不下孩子寫作業的一張小書桌??
據媒體報道,2月13日,一段“三亞城管收走孩子作業臺”的視頻引發公眾關注。三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吉陽分局對視頻反映的問題進行核查后,責令相關執法人員向當事人賠禮道歉。
視頻內容顯示,一名男生正在自己超市門口的桌子上做作業,幾名在街上巡邏的城管人員突然上前將桌椅拿走。隨著視頻的傳播,三亞城管的這一行為引發輿論質疑。對此,當地政府工作人員曾回應稱,已核實情況,因商家多次違反門前三包責任,不存在暴力執法。
然而,這樣的回應未能說服公眾。一般來說,“門前三包”是指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孩子在自家超市門口寫作業違反了怎樣的“門前三包”責任?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家長搬個桌子讓孩子在戶外做作業是很自然的事情,不構成占道或者影響行人。為什么小辦公桌放不下城管的執法理念?
說到底,城管拿走孩子寫作業的課桌,源于思想上根深蒂固的管理潔癖。曾幾何時,一些地方過度追求城市管理的統一性,強調招牌的統一定制,所有的墻都是亮的。就連商家自己貼的春聯也會因為不平被城管挨家挨戶撕<愛尬聊_知識大全>掉。在這種“極端審美”的觀念下,顯然是絕對不允許占道經營的,甚至任何超出店門之外的東西都會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但是,這樣管理出來的城市,難免會沉悶,缺少煙火氣,也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城市管理不應該是冷冰冰的規章制度和無情的機械執法,而應該是讓人們在城市里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適、更美好。近年來,一些城市摒棄了傳統的一刀切式管理,注重人性化和精細化。2020年,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發布優化營商環境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小型專賣店開展‘外放’經營,對外放時間、外放范圍實行精細化管理”。《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要求制定具體方案,明確區域范圍、時段、業態、市容環境衛生責任主體以及在門窗、外墻外擺攤經營等活動的管理要求,并予以公開。今年1月30日,北京市發改委、商務局聯合發布《清理隱性壁壘優化消費營商環境實施方案》號文,其中特別提到要制定實施商圈對外展示管理細則,在重點商圈組織開展對外展示試點。
在通報中,三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吉陽分局表示,已對相關執法人員進行了嚴厲批評教育,并將深刻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在城市管理過程中更加注重方式方法。事實上,此事暴露出的不僅僅是單純的執法問題,更是相關部門應該反思的管理理念,統籌考慮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真正拿出“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才能贏得市民的支持和認同,才能實現文明城市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