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是一種非常痛苦的感覺,有效安全地止痛在醫療上是一個難題,這方面有么有什么新的進展??
正所謂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鎮痛藥物在醫療上的應用褒貶不一,比如像嗎啡<愛尬聊_百科知識>這類,雖然效果不錯,但有耐藥性及成癮性等副作用。能夠開發出新的安全藥物將受益大眾呀!
毛毛也是雨 2021-11-16 23:12
止痛最好的方法我覺得還是切斷神經間的聯系。道理很簡單,我們人體的反射是通過反射弧這一基本單位構成,反射弧有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構成,痛其實通過傳入神經傳導到神經中樞痛覺神經,產生痛覺,如果能夠有效的抑制或者切斷其傳入的途徑,這樣便能減少痛的感覺,所以實際上操作起來方法很多,止痛藥就是其中一種類型,但是目前比較關注的還是其副作用的問題,隨著醫學的發展,未來一定有更簡便的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曾經有人根據三國時期的華佗發明的麻沸散進行研究,試圖通過還原其構成,從而得到一種新的麻醉藥物,其實古人的醫療水平應該沒有今人的高,可惜的華佗的發明已經失傳,不然也許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你吃飯我特別傻 2021-11-16 23:18
一些在生活中都很常見的疼痛,很多人都為此服用過止疼片。但止疼片有很大的副作用,如常見的止痛抗炎藥芬必得就屬于非甾體抗炎藥,胃腸道副作用很大,患有消化道潰瘍的人服用很容易引起胃腸道出血。阿片類止痛藥由罌粟的提取物制成,成癮性很大,也不能經常服用。幸運的是,有一些天然的草本植物及香料可以有效對緩解疼痛,安全沒有副作用。 柳樹皮:柳樹皮是一種天然抗炎物質,在古希臘時期就被用來抗炎止痛,科學研究顯示,柳樹皮可以有效緩解疼痛并減少炎癥反應,沒有胃腸道副作用,安全可靠。菠蘿蛋白酶:菠蘿蛋白酶是菠蘿中發現的天然酶,可以緩解關節炎引起的慢性疼痛。 山金車花:山金車花,屬于菊科植物,多分布北美西北部。很多乳膏里都含有這種成分,它用來止痛的歷史已經有幾百年了。運動員用它來緩解肌肉酸痛,它還能大幅減少挫傷的發生,緩解關節炎的腫脹和疼痛。辣椒素:辣椒素是紅辣椒的衍生物,科學研究顯示辣椒素可以緩解后背痛和關節炎、帶狀皰疹、頭痛、纖維組織肌痛、牛皮鮮和糖尿病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所以為了減少副作用,盡量還是用一些天然的藥物來止疼。
yoyn 2021-11-16 23:25
止痛對于減輕痛苦,保護身體健康非常重要,服用止痛片和鎮靜藥是止痛的最成功方法,其它止痛方法有:
松弛療法
松弛療法可止痛,學習應用松弛療法使全身肌肉充分放松,這不僅是緩解疼痛、防止疼痛加劇的好方法,而且在疾病的康復過程中,對有效地消除焦慮,幫助病人改善睡眠質量,充分休息,盡快恢復體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松弛療法的具體方法有:
(1)呼吸松弛法
(2)節律按摩法
(3)數數松弛法
分散注意力止痛
分散注意力的活動多種多樣,只要是能夠吸引病人注意力的內容都可以應用到止痛上來。如聽音樂、看電視、聽廣播等。
常用并且管用的止疼方法:壓迫止疼法。例如肚子痛時壓迫疼痛部位,感到明顯好轉。
u_106178407 2021-11-16 23:30
最近,卡爾加里大學的研究人員說,他們已經準確找到了難以找到的罌粟基因,這一發現可能促使便宜、更普遍的止痛藥出現。
卡爾加里大學生物學教授Peter Facchini表示由兩個基因編碼的酶困擾科學家們至少已有50年了,這就是植物中唯一地能產生可待因和嗎啡的罌粟的特有的兩個基因。可待因和嗎啡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止痛藥。
科學家已經用了18年的時間研究罌粟,Facchini實驗室的博士后科學家Jillian Hagel有了遺傳學的發現。 他們的研究結果于2010年3月14日公布并將刊登于《Nature Chemical Biology》網絡版上。
在生物體中尋找有顯著特點的基因,諸如乳腺癌或囊性纖維化基因,對于解決問題或使用新技術重要的第一步。大多數可待因用于藥學上。它是通過植物嗎啡和化學轉換成可待因方法產生的, 隨著罌粟植物遺傳學上的發現,科學家有可能創造出停止產生可待因的植物來消除了生產止痛藥一些額外的工作。能夠產生封閉可待因的罌粟品種能夠降低止痛藥生產成本。 Hagel使用高科技基因組學技術在可待因O-dementhylase酶作用前將載片上23 000種不同的基因進行分類。O-dementhylase酶是一種能將可待因轉化為嗎啡的植物酶。 Facchini已經為這個發現申請了專利,他說下一步實驗就是使用該可待因基因在酵母或細菌中生產醫藥品——完全繞開植物本身。 這項研究仍然處于早期階段。
Facchini 透露可待因是世界上最常見的鴉片。世界上大約80%的可待因和嗎啡是由6個國家包括加拿大消費的。然而,加拿大是從很多種植罌粟的國家如法國、澳大利亞進口所有鴉片。僅加拿大人每年消費含藥劑的可待因就超過100萬美元。該基因的發現可能會降低藥品的成本。
無無有有一一二二 2021-11-16 23:37
答案是有。
當前的研究熱點以及研究熱點當然是基因靶向藥物。發現靶點,指哪打哪。
根據最新一則新聞報道:
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王永祥教授在上月底鄭州召開的全國麻醉藥理學術大會上,首次報告了其科研團隊取得的新研究成果。他們在研究糖尿病治療時偶然發現,對大鼠脊髓鞘內注射胰高血糖素樣肽—1結合受體激動劑時,能有效抑制福爾馬林持續性疼痛,抑制率約為80%。這一神奇效果在隨后進行的骨癌、神經源性疼痛模型實驗中也得到驗證。對大骨癌引起的機械性疼痛抑制率約為60%,對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產生的疼痛最大抑制率達90%。
但是對于題主而言,這個問題或許并沒有解決,因為這種靶向藥物對急性疼痛無明顯影響。
所以牙疼真是要人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