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11京東APP上線的“附近”入口為什么意義非凡??
1 把11.11發布會開到了北京環球度假區
10月17日,京東在北京環球度假區舉辦了今年11.11的啟動會,并且提出“巴適消費”的理念。之所以放在環球度假區,是因為這里是當前國內*有話題度的游樂園,也是年輕人特別關注的地方,真是年輕人的目光在哪里,京東的腳步就跟到哪里,以消費者為中心,果<愛尬聊_頭條百科>然名不虛傳。
記得去年11.11啟動會,京東采用了獨特的脫口秀模式,邀請了多個熱門脫口秀演員吐槽網購,做成了一檔小網綜,大受好評,這次則采用了TED演講形式,也是迎合年輕人的喜愛。
放在環球度假區這個地方,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希望今年的11.11給大家一種輕松的感覺,所以今年提出的口號也很特別,要給消費者“*巴適”的11.11。
為什么要輕松呢?
實話說,今年的消費環境有點偏緊,一方面,疫情快兩年了,但還沒有消失,時不時的就在某個地方爆發,影響消費復蘇;今年夏天,河南暴雨,到了秋天,山西又暴雨,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
京東用“巴適”這個俗語是想讓大家把緊繃的心放輕松,同時,京東在服務、商品、價格等方面也做到“巴適”。
所以,京東越來越為消費者著想,以消費者為中心不變,又在形式上不斷變化以順應消費者的喜愛遷移和情緒波動。
這種理念落地到業務層面,例子比比皆是,其中,今年11.11前上線的一個小改變,就頗有深意。
2 “附近”與“首頁”齊飛,一個意義非凡的改變
在11.11的演講秀里,京東集團及達達集團副總裁、京東全渠道到家業務部負責人何輝劍說,京東APP上的*上面,有一個“附近”的入口,跟“首頁”并齊,這個“附近”的入口,其實就是京東小時購的入口,是京東提供小時級分鐘級配送的入口。
這個看起來很小的改動,其實非同小可。
在以前的認知里,京東到家作為一個即時零售的業務,前些年已經并入上市公司達達集團,在京東保留了一個入口。正當大家以為京東的即時零售業務就止于此的時候,到家業務卻以跟京東主站平起平坐的姿勢,升級為“附近”,與“首頁”齊飛。大家想想,“附近”這個版塊在什么平臺會有?
一般是抖音快手美團高德這種做本地服務的APP上才會有“附近”的功能,做B2C電商平臺的京東,要把本地業務與主站放在一起,這意味著京東要把本地業務提高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商超送貨到家,而是覆蓋超市生鮮、手機通訊、數碼家電、醫藥健康、美妝護膚、家居服飾、鮮花綠植、蛋糕烘焙等眾多品類。截至目前,已經有10萬線下商家接入了京東小時購。
京東這是要做線上線下各類消費的超級入口啊!
對消費者來說,無論買什么,都能去京東看看,甚至,不排除有一天,也可以在京東點外賣。
3 沒有“三大五種”供應鏈,做不了小時購
做超級入口,是很多大型互聯網平臺的夢想,但對于很多平臺來說,能整合一種供應鏈,就已經非常厲害了,但京東是整合了“三大五種”供應鏈。
什么是“三大五種”供應鏈?
就在11.11啟動會前一周,京東和達達剛剛舉辦了小時購業務上線的一個小型發布會,在會上,京東正式介紹了他們的“三大五種”供應鏈:
三大模式是指以城市倉為主的B2C模式(京東主站)、以產地倉為主產地倉模式(京喜京東生鮮)、以本地生活為主的本地零售服務模式。
其中,本地零售又分為到家、到店和社區分銷三種類型,到家模式就是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到店則是京東家電、超市等數以萬計的門店、社區分銷是京喜拼拼等業態的社區團購。
三大模式共計五種供應鏈,簡稱“三大五種”供應鏈,每一種業務形態的供應鏈特征大不相同,尤其是小時購與京東B2C模式和產地模式,完全不同,后者分別服務品牌商和生產商,前者服務的是零售商服務商;后者滿足消費者的豐富性需求,前者滿足消費者的即時性需求,但兩者又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快!
供應鏈模式是從商品的供應角度來區分,但對消費者來說,他只是關心這個商品什么時候能夠拿到手里,所以,在線上的業態中,只是區分是不是一小時送到,一小時能送到的,屬于隨性消費,不能一小時送到的屬于計劃性消費。
比如,上個周末北京大降溫,我周一到辦公室后感覺特別冷,就想趕緊買個電熱器,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京東看看附近有沒有人賣,能不能馬上給送到,這就是隨性消費。
小時購就是要滿足這類隨性消費,但滿足這種需求就要把社會性供應鏈做更好的整合,京東到家在生活O2O領域深耕七年,從大超市開始,慢慢輻射到城市各種小店,基本滿足了消費者的日常所需。
但這一過程,還是很難的。
4 讓10萬商家完成數字化
小時購接入十萬商家,跟互聯網大平臺動輒百萬商家對比,似乎并不起眼,但與線上商家主動追求數字化不同,線下的商家是被京東到家推著完成數字化的,因為線下商家對于數字化一開始是抗拒,后來認識到了打通線上線下、數字化和全渠道的必要性和價值,開始在即時零售渠道上投入。隨即很快就帶來了明顯的、且可持續的新增客流和銷售增長。由此,完成了從“該不該做數字化”到“如何做好”的認知扭轉,也將即時零售視為線下門店的標配和重要的業績增長點。
作為平臺方的京東到家,一方面要花費補貼吸引消費者養成習慣,另一方面還要不斷開發海博系統做好營銷、商品、用戶的管理體系,還要與合作伙伴達達磨合履約體系。
最終建立了履約配送、營銷交易、商品管理、用戶運營和數字化建設五大體系,才讓小時購日趨成熟和穩定,成為京東的又一個戰略級服務。
經過7年的厚積薄發,升級后的小時購在今年11.11開始發動猛攻,試想一下,當即時零售與11.11購物節發生化學反應的時候,將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對消費者來說,以前11.11購物需要三五天收到貨,慢的需要一兩周甚至一個月,現在一個小時就買到了,以前的囤貨習慣,是否會改變?購物體驗是否被養的“更叼”了?
對零售商來說,以前11.11只能湊湊熱鬧,現在自己就是11.11的主場,線上線下聯動,不再讓線上獨自收割流量,更關鍵的是,與周邊的消費者建立了連接,可以更好的掌握消費需求的變遷。
對社會來說,小時購的履約需要數十萬騎士的參與,加上揀貨和倉儲物流,這是一個擴大就業的大產業,也是讓城市更有活力更美好的產業,隨著未來老齡化社會的加深,尤其是未來十年,這一代網購達人進入老齡化之后,這種服務需求將會再一次釋放。
據艾瑞數據,到2024年,中國即時零售規模將達到近9000億。本地零售O2O中商超是重要品類,未來四年年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62%。
所以,雖然小時購的規模比不上線上零售,但小時購的社會意義,更加重大。
5 即時零售是電商零售的*追求了
零售的數字化發展了二十多年,即時零售應該是電商零售的*追求了,現在如火如荼的直播帶貨,將來的歸宿也是即時零售,試想有一天你看直播時想買一個零食,下單后一小時就送到了,這種*體驗就需要京東小時購模式來完成履約。
圍繞這一目標,京東小時購通過不斷重塑供應鏈網絡,重建消費心智,具備了先發優勢,在這一鋒線的爭奪,可能會持續十年二十年。
但,這一模式對于零售基礎設施的改造,將深刻的改變社會消費品零售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