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總統 艱難一年?

如果對話與和平仍然無法實現,
否則會有無數的人骨。
埋在春天。
據環球人物報道,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已經持續了整整一年。
2022年2月24日,烏克蘭危機升級,局勢突變。這一年,危機給俄羅斯和烏克蘭帶來了太多的苦難,世界深受其害。
沖突發生一年后,危機仍未解除,反而愈演愈烈。戰爭將走向何方,和平何時到來,令人擔憂。
普京:“沒有退路”
時間追溯到一年前的2月21日。當天凌晨,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發表全國電視講話,憤怒指責“北約集團東擴及其軍事設施逼近俄羅斯邊境”。

普京發表電視講話。
沒有退路的普京簽署命令,承認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三天后,沖突爆發。
一周之內,戰火迅速燒到烏克蘭首都基輔,隨后蔓延到多個城市。
4月,戰事陷入僵局。烏克蘭逐漸接受了西方的重型武器支持,戰場形勢發生了變化。
5月的北頓涅茨克戰役對戰局影響很大。
8月后,烏克蘭軍隊發起反擊,俄軍從哈爾科夫和尼古拉耶夫撤出。

烏克蘭戰場。
不過,俄軍還是有信心的。
俄軍部分動員令發布后,已動員30萬人,并有相當一部分人員接受了訓練,部署到作戰地區。俄羅斯領導層還批準了軍隊建設和發展調整計劃,以糾正戰場上暴露的問題。
2023年1月,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出任“特種軍事行動”部隊總司令。這位深得普京信任、在俄軍中頗有威望的將軍,擁有一線指揮權。有分析稱,這意味著俄軍將有大動作。

格拉西莫夫。
俄軍“換帥”當天,俄羅斯媒體播放了一段視頻。2023年俄聯邦政府第一次工作會議上,普京激怒了一名副總理。
普京說:“一些企業還沒有收到訂單.很久,太久了。”“企業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前景和訂單。他們必須雇傭勞動力并保持或擴大生產能力,明白嗎?”

普京怒斥俄羅斯副總理。
最后,普京留下了那句——“不明白我們現在生活在什么處境?”
讓普京生氣的事情很多,美國和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肯定在其中。
自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以來,數千億美元的俄羅斯海外資產被凍結。在俄羅斯,經濟和民生壓力很大。俄羅斯媒體稱:“這一切都離不開美國和西方的制裁。”
普京會見了前往烏克蘭作戰的17名士兵的母親。與這些母親圍坐在一張桌子旁,他表情嚴肅地說,“我們明白,沒有什么能取代失去兒子,尤其是對一位母親來說。”

普京會見了17名士兵的母親。
普京告訴他們:“我個人和整個國家的領導層,我們感受到了你們的痛苦。”
在東正教圣誕儀式上,普京獨自參加了克里姆林宮。這是“多年來的第一次”。
西方媒體頻繁報道普京“健康狀況不佳”,稱他因“虛弱和疲勞”接受醫生檢查。在一次旅行會議上,向醫生抱怨疲勞和呼吸急促的普京筋疲力盡地睡著了。
這些報道當然有“輿論戰”的成分。俄方也毫不客氣地進行了反擊。
俄羅斯媒體1月19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向媒體表示,普京傳統上在主顯節接受冰水洗禮。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2018年,普京沐浴冰水慶祝主顯節。
但是70歲的普京不能累。
自沖突爆發以來,克里姆林宮經常燈火通明。許多個漫漫長夜,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在地圖上畫畫寫字,而普京則在長桌上休息。
澤倫斯基:夜晚是最難熬的。
對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來說,今年同樣艱難。
俄烏危機一周年之際,美國總統拜登訪問烏克蘭。在基輔街頭,拜登和澤倫斯基在士兵的警戒下與麗芙擁抱
澤倫斯基等這個“遲來的擁抱”等了整整一年。面對現場無數鏡頭,他“偷偷”抹了把眼淚。

澤倫斯基和拜登擁抱。
烏克蘭第一夫人澤倫斯卡婭曾回憶起沖突爆發時的情景。一年前,凌晨4點,她從一聲巨大的爆炸聲中醒來。發現丈夫不在身邊,她起身去找他,發現他已經穿戴整齊。
澤倫斯基對妻子說“現在開始”,叫她把孩子帶到安全的地方,匆匆離開。
這是Zelenskaya最后一次看到她丈夫穿著西裝和襯衫。在隨后的日子里,澤倫斯基只穿了一件綠色t恤或者綠色夾克,這成了他的臨時作訓服。

澤倫斯基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孩子。
美英軍方曾建議澤倫斯基在波蘭東部成立流亡政府,但他拒絕了,稱“我需要以一個國家元首應該做的方式行事”。
建于前蘇聯,烏克蘭總統府下的地堡成為澤連斯基和總統團隊的臨時作戰室。在這里,澤倫斯基發布作戰命令,在外國議會發表網絡演講,與外國領導人進行視頻通話。
美國雜志《時代》在地堡采訪了他。當時他正躺在行軍床上,拿著手機快速瀏覽白天沒時間看的資料。——來自他的妻子、孩子、顧問和軍隊。
對他來說,“夜晚是最難熬的。”
4月俄軍離開基輔后,他不時離開地堡,回到辦公室。但為了防止狙擊手襲擊,這些辦公室的窗戶都用沙袋堵住了,房間里的燈也關掉了。

澤倫斯基在總統府。
我需要的是彈藥。這是澤倫斯基一直對西方喊的。
彈藥和武器源源不斷。《時代》雜志稱,自二戰以來,美國和西方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
2023年1月,烏克蘭將從歐洲國家接收100多輛“豹1A5”主戰坦克的消息引起了世界的興奮和關注。興奮的人將其視為“勝利的希望”,而擔憂的人則看到了戰爭進一步升級的危險。
澤倫斯基也想要更多更強的武器。2月14日,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國防部長會議上向記者展示印有戰斗機設計的手帕。意思不言而喻。

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展示了一塊印有戰斗機圖案的手帕,請求西方幫助這些戰斗機。
然而,就在這一幕發生前不久,烏克蘭的多起腐敗案件被曝光,烏克蘭國防部主管后勤的副部長因高價采購糧食的丑聞而被撤下并被捕。在晚上的一次視頻講話中,澤倫斯基稱腐敗是“不可容忍的<愛尬聊_生活百科>”。列茲尼科夫的“退出”等言論也廣為流傳。
有兩個耐人尋味的背景:一是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已經超過500億美元,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支持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烏克蘭政壇的腐敗是反對軍援的原因之一。俄羅斯集結更多兵力后,美國國內各派可能會就戰爭擴大化展開激烈辯論,眾議院共和黨人更有可能通過審查烏克蘭軍援來打壓對手。
另一個背景是,列茲尼科夫被俄羅斯媒體稱為澤倫斯基身邊唯一的親英派。如果他被換掉,澤倫斯基將被所有“親美派”包圍。烏軍情報部門負責人布達諾夫被視為“防老的可能接班人”。2022年10月,克里米亞大橋汽車炸彈襲擊后,俄羅斯指責布達諾夫是幕后黑手。烏茲別克斯坦可能出現的人事變動,也是人們觀察沖突走向的指標。
一起按停止鍵。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表示愿意和談。去年2月和3月,兩國開始了多輪談判,但停戰似乎越來越遙遠。
以色列前總理貝內特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了他在俄烏沖突開始時與普京的會面。
那是2022年3月5日,他飛到莫斯科試圖調停。在他的參與下,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起草了大約18份和平協議草案。然而,和談在4月1日突然結束。“一切都是因為烏克蘭當局指責俄羅斯軍隊殺害了
“俄羅斯和烏克蘭可能已經停火,但西方阻止了和平進程。為了找到一個又一個似是而非的理由,他們繼續以更激進的方式打擊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班尼特說。
有人一直在幕后“拱火”,給和談制造障礙。
不斷升級的武器供應,“北溪”輸油管道爆炸案背后的陰謀和陰謀,在危機中大賺一筆的軍火商,都讓人感觸頗深,深思不已。
"在這場危機中,美國是最大的受益者,甚至是唯一的受益者."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外交室副主任李永輝向《以色列時報》記者分析。
“政治上,通過這次危機,美國把歐洲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上,北約進一步整合了政治、軍事和安全職能。
從安全角度看,美國拉開了歐洲地緣政治對抗的大幕。即使危機解除,一些地區的冷戰也可能繼續。
經濟上,美國取代俄羅斯,搶占歐洲天然氣市場份額,而為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的美國軍工聯合體,成為這場危機中獲利最多的組織之一。"
一個危機,兩種態度。
沖突和戰爭沒有贏家,對話和談判才是解決之道。這個道理,中國一直在講,也一直在做。

烏克蘭戰場。
中國呼吁各方特別是大國采取負責任的態度,為勸和促談創造條件,多做有利于政治解決的事情,而不是火上澆油,更不是借機牟利。
中國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勸和促談,為緩和局勢、化解危機發揮著負責任和建設性的作用。沖突爆發一年后,中國再次明確“中國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
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時說:中國將繼續站在和平與對話的一邊。
2月21日,中國發布編號《環球人物》,倡導“以團結精神適應深刻調整的國際格局,以共贏思維應對復雜交織的安全挑戰。”
2月24日,外交部網站發表中方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再次呼吁尊重各國主權,摒棄冷戰思維,停止戰爭,開啟和談,解決人道主義危機,保護平民和戰俘,維護核電站安全,降低戰略風險,確保糧食運輸,停止單邊制裁,確保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促進戰后重建。
如今,在冰凍的烏東,激烈的戰斗仍在繼續。如果對話與和平仍然不能到來,或者無數人的尸骨將被埋葬在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