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結局,其實顧佳對女性來說是一場騙局?
103010大結局結束。出軌的徐煥山因煙花廠爆炸入獄,顧佳賣掉房子和汽車補償員工。作為一個愛管閑事的人,林佑佑不僅逍遙法外,甚至連回家的機票都由顧佳支付。
編劇回應說,林悠悠失去了所有尊嚴,走了。
但網民們并沒有被這個理由說服,因為受害者顧佳并沒有做錯什么,但要對林佑友和徐煥山的錯誤負責。
結局已定,多說無益。今天,我們要談的不是劇情或者林佑佑和徐歡珊,而是播出舞臺上最受歡迎的角色顧佳。
乍一看,沒有人不喜歡像顧佳這樣的人。她似乎無所不能。她不僅可以照顧孩子,還可以幫助她自詡為藝術家的崇高丈夫徐煥山投資it,讓公司起死回生,讓家庭和事業保持在一起,變得美麗。她可以在三十歲的時候結交新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誼。
顧佳人可以說是當代女性的理想典范。
但實際上,這種“模式”是徹頭徹尾的騙局。
顧佳是你的理想嗎?
網上有一句話,說起來很搞笑,但想起來卻很傷我的心:
斷斷續續的野心,持續的不安。
每次看到優秀的人,我都覺得自己應該進步,像他們一樣,每天看書,練瑜伽,完成計劃等等。然而,《三十而已》中的“完美妻子”顧佳卻如此自律。
官方電視劇微博曾經公布過顧佳的一個周計劃,簡直是“時間管理大師”。可惜一個小時不能分成兩個小時。
安排
公平地說,即使有顧佳的外部資本,按照上面顯示的計劃生活也是很累的。更重要的是,這只是在顧佳的一個星期,她沒有表現出任何疲勞的跡象,而且生活富足。
所以電視劇就是電視劇,人生不一樣。
大概所有“間歇性野心”的人都經歷過計劃被放棄后的心虛和頹廢。
做一條“咸魚”本來挺好的,但顧佳這樣的人每天都在你眼前晃來晃去,讓你“快死的時候坐起來”,開始努力,卻很難堅持下去。一旦你放棄做更好的自己,一定會給你帶來自我厭惡的心理。
為理想努力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如果你眼里只有理想,你就找不到現在生活的意義。就像王小波說的“你想讓自己的生活成為一首詩,卻忽略了生活中的詩”。
如果你沒有一顆珍惜當下的心,又怎么可能到達你向往的未來?
當我們在《三十而已》看到《顧佳》的時候,就像給生活打了一針雞血。不管怎樣,我們開始努力。
如果沒有準確的目標和為了自律而自律,計劃很容易失敗。只有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才能找到理想中的自己,并為之努力。
所以,不要因為放棄了“完美人生計劃”而恨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軌跡。當他總是看到別人的成功,他就會迷茫,迷失方向,忘記自己原本的人生使命。
在日本時尚生活大師小野寫給現代女性的覺醒書《三十而已》中,有一個主題,“接納自己”。作者肖燁寫道:
“接受自己并不完美,不要再為自己的缺點找借口或偽裝,這樣才能真正放松心態。不要擔心證明什么,一步一步往前走,人生一定會收獲更多的風景。
停止對自己的懷疑和偏見,接受完整的自己,找到自己的節奏,改善自己的生活。"
請接受自己。你不必渴望成為顧佳那樣的人。做最好的自己是最重要的。
更何況一開始我們都忽略了顧嘉仁的設定問題。
“完美妻子”顧佳只是一個騙局。
看到結局的網友都說這部劇很真實。事實上,顧佳就像是藝術在生活中的升華,表面光滑。但實際上,她的努力是建立在“妻子”和“母親”的形象之上的。
她每天學習,精致化妝,接觸客戶,與妻子社交,成為一個好妻子。找關系讓兒子上名校,給孩子上滿滿一周的興趣班,其實是給自己安排的。
除此之外,你會發現她幾乎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顧佳,這個所謂的獨立女性角色,只是社會傳統印象中“家庭主婦”的翻版。
顧佳很愛徐煥山,維護他的尊嚴,允許他清高,什么事都自己做,就像輔佐國王的賢<愛尬聊_百科大全>臣,不顧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想放棄自己,你可以成為別人眼中的優秀的人。一點都不值得。所以,顧佳不應該是當代女性的理想典范,社會也不應該以顧佳標榜女性。
因為真正的獨立意味著你不需要別人來詮釋自己的價值。你的優秀不應該是作為一個“妻子”或作為一個"媽媽"。
在《生活需要高級感》的另一章中,作者談到了“做自己”的主題:
>你可以努力地去做一個孝順的兒女,你可以堅強地去做一個超人般的父母,你可以包容地去做一個暖心的朋友,你也可以拼命去做一個滿分員工或滿分leader(領導)……
但是,在成為所有這些角色之前,請先做一個發自內心快樂的自己,因為這是你能扮演好其他角色的根本。
因為最終決定我們能走多遠,過什么樣生活的,是我們自己。
要敢于面對自己,不需要從別人身上尋找安全感和歸屬感,才能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世界上的成功有千千萬萬種,最實在的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