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大結局:我們只有王漫妮的痛,卻沒有王漫妮的命?
《三十》迎來大結局。在這三位女性中,最具爭議的是王曼妮,她有著扭曲的人格。
一個貧窮而美麗的小鎮女孩來到上海賣奢侈品。為了扎根大城市的夢想,漂泊八年。
王曼妮這個角色,在上海奮斗的孤獨和艱辛是真實的;
然而,與現實生活相比,她的主角多了一個好運氣:出門遇到貴人,總有出路。
它不是生活的劇本。我們大多數人只有王曼妮的痛苦,卻沒有她的生活。
如果真的以“王曼妮”的身份生活,恐怕未必會有類似的大團圓結局。
一個人在外面徘徊。
我只能養活自己。
在這部劇的前半部分,王曼妮向我們展示了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最真實的樣子。
每天在固定的早餐攤買早餐,坐固定的地鐵上下班,凌晨兩點,年復一年。
對她來說,軍裝就是鎧甲,連隊就是戰場。孤軍奮戰,一個人像團隊一樣生活。
在大城市,只有忙碌的工作才能帶來最大的安全感。
作為店里的金牌銷售,她永遠是最認真最努力的,鞠躬90度,沒有人做得比她更標準。
工作不開心也是十有八九。
因為表現突出,太搶風頭,被心懷惡意的同事反制,差點丟了工作。
但是,這些工作的困難,并不比每一次漲房租、整容抄底更讓人擔憂。
技能取得的成就是最有效的回血劑,勝過千萬種安慰。
每個在外<愛尬聊_百科大全>漂泊的單身女孩都有兩件最難處理的事情:生病和搬家。
鐵打的群居動物不敢生病。生病不僅沒人管,還得耽誤工作。
因為工作的原因,王曼妮長期憋尿,并患上了急性腎炎。
暈倒在房子里后,媽媽,遠離她的家鄉,叫了救護車,把她送到了醫院。
一個男人躺在病床上,怕家人擔心,還堅持說小病不嚴重,沒什么事。
習慣了長期租房的生活,也怕房東打電話突然說要漲價或者不租。
不敢買太多東西,因為到了搬家的時候,都成了麻煩的負擔。
“繼續前進,你將永遠無法在這個城市扎根”。
總之,不管你怎么努力,怎么光鮮亮麗,歸根結底還是缺乏歸屬感。
就像劇中那句令人揪心的臺詞:
所有選擇漂泊的人應該知道他們離開家的那一刻,
以后,你就是自己的家,養活自己的一天。
“精致而貧窮”的生活方式
不要輕易學習
王金錢,顧名思義,愛錢,拜金,欲望十足。
王曼妮是典型的月光族。
漂泊8年,30歲,一分錢沒攢,一無所有。
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我每天都會遇到上海最有錢的人。
習慣了揮金如土,已經被物欲洗腦;
潛意識里一直想找個有錢人嫁給自己。
雖然他不承認,但顧佳早就看穿了這一點。
在上海,月薪15000,她租房子,月薪7000,背負著巨大的房租壓力。
但她同意花這筆錢,因為“坐在熱鬧的陽臺上,我覺得自己屬于上海”;
公司獎勵
的郵輪旅行,贈送了免費的普通艙,而行政艙需要加錢一萬八。王漫妮沒有現錢,但就算刷信用卡分期付款,自己也要升到行政艙去體驗;
至于平時的衣服、鞋子,她只買奢侈品大牌。因為到了30歲,只想要追求最好的品質。
飽受物質的困頓,對精致的生活更是無比渴望。
超前透支的消費主義,在王漫妮身上,體現地淋漓盡致。
有人說她愛慕虛榮,但或許她只是想用錢,來彌補那份得不到的歸屬感,只可惜用錯了方式。
王漫妮把每一分錢都花在了明處,花在了別人看得見的地方,
以為這樣就能融入上海,拉近和大城市的距離,離上層社會更進一步;
實際上,這種拜金主義的「精致窮」,留下的只是一個空殼,風一吹就散,什么都證明不了。
王漫妮心氣太高,能力平庸。
她看不清大城市的本來面目,只知道要更好的生活,卻不知道要如何積累和努力。盲目地攀比、融入,既不理智、也不成熟。
現實生活中的漂族們,如果像她這樣肆無忌憚地透支生活,怕是永遠也達不到自己理想的終點。
力所能及的消費,固然是苦澀生活中的甜味劑;但如果能力配不上野心,倒不如退而求其次,認清現實。
戀愛腦上頭
會讓自我徹底迷失
最讓王漫妮人設崩塌的,大概就是和海王糾纏不清的這段感情戲了。
作為一個在上海打拼多年的普通女孩,沒背景沒學歷,貌美是她最大的優勢。
而王漫妮自認為有能力嫁給一個財務自由的高富帥,實現階層跨越,躋身上流社會。
當梁正賢出現在生命中,對她而言,無疑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整個人生,指引著她的方向。
自從和梁正賢在一起,原本專注事業的漫妮,把「配得上他」當成了自己新的奮斗目標。
在這段飛蛾撲火的感情中,漫妮全身心地投入和付出,醉在美夢里不愿醒來,抓住他以為抓住了全世界。
王漫妮錯就錯在高估了自己,她以為真心就能換來真心,灰姑娘真的可以撿到水晶鞋。
事實上,她最為珍視的自尊自愛,在海王眼中其實一文不值。
就在和渣男墜入愛河,無法自拔的時候,正牌女友來店里鬧事,結果發現自己被小三。
被羞辱的漫妮,加上受情傷的打擊,沖動之下,憤而辭職。
對于辭職這個決定,店長好言相勸,并不贊成:
拼了這么多年,現在卻拿安身立命的飯碗開玩笑,最后搞不好就是人財兩空;
閨蜜也并不同意:
失戀的時候,工作才是治愈的良藥。
王漫妮不考慮為了一個渣男,放棄賴以為生的工作值不值;也不考慮這樣突然離職,下一步應該怎么辦。
輕易放棄了事業,自己斷了所有后路。最后輸得精光,被迫選擇離開。
家鄉或是遠方
心安即是歸處
回到了老家的王漫妮,從上海無人問津的小透明,變成了人人關注的宇宙中心。
每天有人噓寒問暖,走到哪里都引人注目,過個生日也能大擺宴席。
接著在父母的安排下,順理成章地開始了相親,對象是鎮上一位有口皆碑的優質青年 — 碩士畢業的規劃辦干部張志。
然而,見過了大世面的漫妮,一般男人怎么可能入得了她的眼。
從第一次見面起,張志一本正經的官腔,就讓漫妮渾身不適。
兩個人約會、吃飯、看電影,全無默契可言,就連看電影的笑點都完全不一樣。
時間久了,王漫妮深深感受到:
小鎮居民沒有距離感的親密關系,過分熱情、令人窒息;而和并不同路的張志相處,只是彼此湊合、貌合神離。
心野慣了的王漫妮,已經安定不下來,不甘心困在一座小鎮,過著一眼就望到頭的日子。
最終她還是拖起行李箱,在父母含淚的目光下,義無反顧地離開。
王漫妮兩手空空毫無準備,只想著回到上海,重新闖出一片新天地。
幸運的是,此時又空降了一位貴人—魏總相助。
有了這位神助攻,讓這個原本莽撞而沖動的決定,也變得無比正確。
當漫妮找到魏總幫忙時,魏總開出了令人尷尬的條件:
試用期順利度過,就讓她做店長;
如果失敗,只能做貼身助理。
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
才智過人的王漫妮,突破重重阻礙,成為了試用期最優秀的員工,而不用“躺著賺錢”。
最后還婉拒了魏總的好意,打算拿著10萬元獎金出國留學,看看外面的世界。
比勇氣更重要的
是腳踏實地
總的來說,王漫妮是幸運的。
主角光環加身的王漫妮,在每個難熬的時刻,都有人托底,扶她起來:
失戀的時候有初戀照顧,失業的時候有老總扶持。
雖然過程波折,但無論怎么折騰,她都能拿到happy ending的劇本。
事實上,現實中的我們,不見得都能有這樣的好運。
她的勇氣和心高氣傲,確實值得敬佩;但比勇氣更重要的,是腳踏實地,朝自己夠得著的目標去努力。
如果只是盲目地奮斗,好高騖遠,迷失方向,換在現實中,很可能撞得頭破血流。
王漫妮的身上,確實能看到千萬個大城市漂族的縮影。
每個背井離鄉打拼的人,誰沒有過城市越大,心里越曠的孤獨;
誰的身后沒有遠在老家,頭發見白,日夜惦念的父母;
誰的心里沒有閃過 “心氣沒了,漂不動了” 的念頭。
但不一樣的是,我們沒有那么多后路,只有自己咬緊牙關硬抗下來。
現實沒有劇本那么美好,也沒有那么多選擇的權利。
我們不會恰到時機地遇到從天而降的貴人,也沒有碰巧出現的青梅竹馬療傷。
關鍵時刻,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大結局最后的畫面,是王漫妮的這句話:
愿每一個我們,都保有而已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