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惑》中反映的一些現實?
(圖片來自網絡)
最近在追《二十不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心里還是把自己想象成二十歲。我覺得這部劇挺適合我這個年齡段的。
雖然我現在28了,但是《三十而已》可能更適合我的年齡。但是我從《二十不惑》看到了一些真正能反映我們現實的東西,一些我這個年紀想成長必須要經歷的現實。
1.利益可以讓人放棄所謂的承諾。
當我看到紅料APP創始人丁總堅決放蔣鴿子追加1000萬投資。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放到現實中,會有人做嗎?
很多人可能會說,江沒有誠意,沒有跟著他去農家樂。還有人說丁總不容易,手下還有那么多人要養。
然而,紅茬APP能夠一夜爆紅,吸引投資人的強烈關注,不正是因為姜帶給他的完美演講嗎?
而且,江把丁當成了真正的朋友。但是,在利益面前,過于情緒化也成了劣勢。
回到那個問題,現實中,會有人這么做嗎?
雖然回答很寒心,但確實反映了現實。誰會為了所謂的口頭承諾而放棄巨大的利益?在很多人看來,傻子才會做出那樣的選擇。但是我覺得真的很難搞定這樣的傻子。
真希望這樣的傻子多一些,然后現實就不會這么慘淡了。
2.競爭永遠存在,競爭對手不擇手段。
《二十不惑》有太多的競爭關系,比如梁爽和博主的競爭,比如普領資本和其他公司的競爭,等等。
其實現實中這些競爭會更加激烈。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自媒體,現在可能人少了,因為之前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人瘋狂的加入自媒體大軍,一度讓很多人認為自媒體的第二個春天來了。
然而,我們面前的現實更像是曇花一現。在這個時間點上,媒體如果不改變策略,真的會死掉。
自媒體競爭真的很激烈,能脫穎而出的都是踩在大部分自媒體創作者身上的。當然,這些尸體中有許多被遺棄了,因為它們被其他人不公正地詆毀和虐待。因為有人想上位,有人注定是行尸走肉。
這只是個人競爭,如果放在企業之間,競爭也會一樣激烈。但是,如果你有什么不起眼的黑點,就會被無限放大,成為競爭對手挑戰你的籌碼。
當然,嚴復在《天演論》中的一個觀點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想要在這個世界上過得更好,就得磨練自己的真本事,擦亮自己的刀槍,以應對眼前的戰場。
3,感情,很難吃。
看到趙卓越,在我看來,像我這樣的創作者,都在為自己的情懷和夢想而努力著,努力著。
但現實中,感情很難吃,靠感情賺錢更難。
可能有人會說,“網絡上也有一些靠感覺吃飯的人,比如拍照片的,專注做音樂的。不都是憑感覺吃飯的嗎?”
但是,我們能看到的只是少數,看不到的是很多所謂的“失敗者”,他們為了自己的感情不斷努力。
也有人可能會說:“你不被別人看到,只能說你不夠努力,不夠優秀。”
但真正的優秀是什么?真的只用粉絲數來衡量嗎?
只是我覺得,即使我們和我一樣被視為“失敗者”,也不應該隨便妥協。只要我們有<愛尬聊_讓生活聊出新高度>心,只要我們能堅持這份愛,我們終將成為自己的“贏家”。
4.不是所有的電視劇都有完美的結局,也不是所有的生活都是完美的。
看這部劇的時候,我總是期待一個好的結局。比如,梁爽想成為一個受歡迎的超級博主;比如姜也想和自己的男神在一起,愛情事業蒸蒸日上;比如段家寶也可以成為金牌經紀人;比如羅燕也可以收獲溫暖的家庭和感人的愛情…
然而,有那么多完美的事情發生,即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生活也不可能是完美的。
即使我們很幸運,即使我們可以看淡一切,我們總會有遺憾、失落和痛苦,我們每個人都會在這些遺憾、失落和痛苦中慢慢改變,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
但俗話說,“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我覺得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在過程中是否真的認真的活著,認真的對待自己的人生。
沒有什么是完美的,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珍惜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