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話題工具人,95后的這個愿望在《二十不惑》里實現了?
開播二十天后,一路乘風破浪的《紅樓四子》迎來了畢業告別,《二十不惑》即將在湖南衛視迎來大結局。
湖南衛視加暑期檔,這個組合只要遇到一部質感好,青春氣質的劇,就沒有播不好的。盡管有《同門姐妹》《三十而已》聯袂出演,但《二十不惑》的收視率依然位居59同城和全國網第一,其在愛奇藝的獨播人氣位居電視劇熱播榜第一。

103010的類型很難界定。是青春劇,但是走出了封閉的校園,職場劇,但是沒有打怪獸的大眾化程度。是女劇,但是降低了愛情的基調。是話題劇,但不是拍成吵吵鬧鬧的議論文。
劇中的四個小女孩和我們身邊的年輕人一樣,世故、開朗、多面。你也可以說是一部打破熒屏誤區,為95后畫像的寫真劇。
你的“不困惑”和我的“不困惑”好像不一樣。
很難描繪一代人的肖像。
我們的國產劇,除了少數關于我國革命的宏大敘事,大多寫“這一個”和“那幾個”或者最多寫“這一小群”。尤其是當代城市題材,是從實踐到現實,從小到大的主旋律。
像《二十不惑》,把代際畫像的決心放在劇名里,是最陡的爬坡。
面對成千上萬的人,我們必須找到一種“精神”來為群體形象定調。但觀眾接受了,卻總有點叛逆。
你不為我寫,我就推著暗喻、影射,看到模模糊糊的“鏡中的我”,多半會爭著共鳴。但如果你要說是對我和我這一代人的正面攻擊,那我就和你好好談談“真假”這個問題。

30的姐妹們有著濾鏡的青春回憶,踏上社會門檻的畢業生們有著溫暖的親身經歷。即使是準大學生、高中生,身邊也有哥哥、姐姐、學長、學姐,一定要看到、聽到.
關于青春,似乎每個人都是專家。但是大家都是從自己的經歷出發,對比電視劇的原始尺度,所以“真假”這個問題是無解的。
作為一部描寫95后的青春劇,有沒有選擇展現這一代年輕人的差異?他們有沒有觸及一些自己最關心的話題?他們的生活成分真的恢復了嗎?
如果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可以說是為95后的熒幕形象增添了血肉,為打破代際誤解做出了貢獻。

103010就是這樣一部劇。看了幾十集,勾起了我很多青春的回憶,給了我很多關于95后的新鮮知識。前者是因為一代又一代相同的青春困惑,后者是因為一代又一代不同的解謎方法。
鄰家勵志少女姜(卜冠今飾)、自我冷酷的校園女神(關曉彤飾)、想做咸魚的游戲屋(李庚希飾)、樂天富家女段家寶(董思怡飾)。103010中的四個主角確實有鮮明的標簽,是對一些特定人的抽象。

但是當這四個棱角不一的女生走到一起,我們就知道95后不是鐵板一塊,是時候打破刻板印象了。
姜,一個普通的出身,寫出了當代版“孩子,一個窮人,早早當家”的故事。宿舍四個人里,她是第一個選擇進入職場的,也是公認的規劃清晰,身材小的那種。但在她入世的過程中,既沒有辛酸的渲染,也沒有反擊的祝福。

在荊棘叢生的社會叢林中,起點較低的往往只專注于當下,而江的“不迷茫”則是努力站得越來越高,堅守常識、專業和底線。

梁爽的選擇是,在“顏值即正義”的觀念影響下,每個漂亮的女孩都要克服過去的一道坎。離開“富二代”男友,堅持自力更生做美妝博主,是她的“不迷茫”。

原來我們并不經常把這個問題擺到臺面上,而總是把顏值和能力的二元對立放到潛規則的框架里。003010大概是國產青春劇的第一次公開表達。顏值不是“飯票”的代名詞,但也可以成為一種自我認同,一種職業身份。
沒有遠大志向,只要運氣好,游戲房石(羅燕飾)的人生選擇大概是最符合我們95后“喪”“佛”印象的了。

但沒有野心不代表沒有原則和底線,靠簡單的規則生活也不一定比所謂的世故圓滑低。找到自己的立足點,畫出自己的人生法則,守護自己的童心和愛好,這才是石頭的“困惑”。
擁有優越生活和慈愛父親的段家寶是四個女孩中最困惑的。她有隨和、大方、坦率的優點,但也有遇到困難就退縮的缺點,總是用錢來解決一切。
.jpg" />在世俗眼光中,大不了回家繼承家業的她最有退縮的權利。但她卻把對娛樂行業的熱情轉化成了做經紀人的職業理想,雖然頻遭打擊卻不放棄。如果說,經濟獨立對姜小果來說是道必答題,那么對段家寶而言就是個小選項。走出廣闊的安全區,畫出大膽的一筆,這是大寶的“不惑”。

《二十不惑<愛尬聊_百科詞條>》里不是沒有困惑。恰恰相反,它每集開篇都用標題提問,把那些20歲人生要解決的難題放到聚光燈下。

但在遭遇這些困境時,每個年輕人都有自己的解惑法。換句話說,到達理想的路徑他們也許還不清楚,但目標和準則是了然于胸的。這大概就是95后的“不惑”。
入世這件大事
和以往的青春劇相比,《二十不惑》的敘事要復雜得多。
這不僅僅是因為主角多,也不是因為每個主角都在“搞事業”,還因為主創們在每個主角周邊,都編織了一張密實的情感大毯。
站在畢業的門檻上,摸索職場規則經受世事歷練是首要任務,但卻不是成長與社會化的全部。從青春到半熟的“入世”也是各種情感關系蔓生交雜的時刻。

在職場之外,《二十不惑》中的四位女主角,每個人都有愛情、親情、友情上的矛盾和困擾。這些線索有時平行發展,有時交織纏繞,讓這部單元性很強的劇既能波瀾起伏,又和錯綜的生活同構。
在風投實習的姜小果,實習生活占去了她大量的時間精力。但這并不妨礙《二十不惑》用有限的戲份,表現她和母親之間的特殊情感模式。
劇集開篇時,一個買手機的風波,就把女兒和單親母親之間的代溝與羈絆表現得細致入微。故事中段,母親到深圳看女兒的喜感段落,打工給女兒攢錢買名牌包的溫情橋段,又讓這種嬉笑情深的母女關系升了溫。

到石頭身上,這種“入世”和情感成熟的關系,聯結得就更加緊密。
她跟母親魏律師之間的關系,一開始是典型的約束與被約束的狀態。這是一個強勢母親和一個沒長大的孩子之間,最常見的相處模式。
因為母親的情感問題,母女之間產生誤解,一度關系破裂。女兒不理解中年人情感的粘稠,母親找不到解釋的方法,隔閡就這樣越積越厚。斷絕關系后,石頭沒了躺平當“咸魚”的權利,久未開工的社會化進程終于啟動。

要知道,社會身份獨立和情感成熟從來都是結伴而行,這一過程,也為母女關系的和解提供了契機。
最終,在母親遭遇曝光危機的脆弱時刻,成長了的石頭扮演了保護者的角色。在這種微妙的身份對調后,母女溝通的大門終于打開。

梁爽和大寶的對手戲,則把事業、友情和愛情的矛盾揉到了一起。
梁爽是個新手美妝博主,大寶是業余經紀人,兩個臭皮匠搭伙烏龍多多,事業上的波折與起伏自不必多說。最重要的是,在兩人的相處過程中,鋪開了全劇最溫暖的一條友情線。

開篇時,梁爽失戀被騙也只能打開手機跟siri哭訴,那種極致孤獨句句扎心。到后來,梁爽再賭氣出走,大寶隔著幾個人也要追著關心她的狀態。正是這種友情帶來的溫暖和安全感,讓梁爽卸下了自我保護的盔甲。

說來有趣,在以往的青春偶像劇中,溫暖如春的草根女孩肩負著的往往是,融化冰山總裁內心堅冰的任務。但《二十不惑》中,這種溫暖卻藏在兩個女性的友誼中。

臨近收官,隨著大寶和暖男熊治(徐紹瑛 飾)的分手,劇迷對這條愛情線的爭議也多了起來,尤其在大寶表露了對攝影師趙優秀(牛駿峰 飾)的暗戀后,很多觀眾表示不接受、不理解。

但其實,如果參照大寶的職業選擇,我們就能理解她為什么會告別熊治。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迷迷糊糊,但大寶并不是一個愿意待在安全區里的姑娘。套用電影《真心半解》中的一句經典臺詞,她是那種為了收獲完美畫作,敢在最后畫出出格一筆的人。她注定不會選擇一眼望到頭的安全感情,況且她才二十歲。
后浪,不當話題工具人
如果要總結《二十不惑》的優點,我認為最突出的要數,它在自帶話題的情況下沒有拍成“議論文”,更沒有讓劇中的年輕人們成為證明某種觀點、傳遞某種情緒的工具。
而把年輕人當話題工具,應當算是如今國產劇乃至網絡輿情中,都很常見的非理性現象。
“‘三觀黨’‘牌坊精’式言論網絡盛行,95后是不是觀念倒退的保守一代?”
“‘985廢物引進計劃’上熱搜,當代年輕人走入低欲望時代了嗎?”

稍微掃射一下如今網絡上的熱門話題,如此讓人情緒涌動、心生焦慮的代際討論比比皆是。
但是,年輕一代真的像我們擔憂的那樣,會成為中國的“垮掉的一代”和“平成世代”嗎?恐怕不見得。
論從文,我們有留守女孩鐘芳蓉不選熱門專業,高分報考北京大學考古系,只為圓夢;論從武,還有清華學子郭婧放棄保研機會,投身軍營成為女子特種兵。有夢就去追,不給自己設限,絕非精致利己但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跳出話題,這種率性與坦然才是當代青年的精神關鍵詞。
《二十不惑》展現給我們的正是年輕人這樣的一面。

在網生一代聚集的知乎上,關于《二十不惑》的討論話題有160多個,在這些問題下,年輕人們挖細節、磕CP,談情節對現實的映照,聊人物的心理和動機。
不論他們的觀點是夸還是杠,能激起這么多表達欲,就證明“紅樓四子”的生活,95后真的看了下去。
而對于80、70后來說,《二十不惑》也不僅是憶當年的好引子,還有讓人深思的發問。
“我們是變了,還是長大了?”“真相,是否越求越模糊?”當我們看到劇中那群敢作為、真坦誠的年輕人努力回答這些問題時,難免也會想,我們的答卷寫完了嗎?
成長是個延續的命題,有時候掉頭看看來路再接受一下“后浪”們的洗禮,很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