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惑》:如果你覺得“別扭”,那這部劇真拍出了“不惑”?
《三十而已》說“剛”,透露出一種“成熟、淡然、灑脫”的氣息。
《二十不惑》的“不迷茫”二字,讓人感受到二十歲左右年輕人特有的豪爽和驕傲。初生牛犢不怕虎。
30歲了,要努力工作,不斷攢錢。20歲的你,應該大手大腳,簡簡單單的自己創業。
這種年齡帶來的差異感在兩部劇中真實的體現了出來。30歲的你有多小心,20歲的你有多大膽魯莽。
所以《二十不惑》真的不能讓我們迷茫,反而讓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充滿疑惑。
例如,在江與總經理周的第一次面談中,江談到了自己。
但周總經理說:“獎學金和10萬加對我來說不算什么。從你剛才的介紹中,我得不到任何與行業相關的有用信息。所以你現在可以走了。”
這可把大多數大學生難住了,讓人不禁想:沒有姜的厚臉皮和聰明,我們又有多大可能與清華北大的高材生同臺工作呢?
再比如大寶和梁爽的創業。大多數人都對新興的網絡名人博主行業充滿了好奇和嘗試的欲望,但看了梁爽和大寶之后才知道,這個行業表面上并不光鮮。
如果沒有能刷黑卡的段家寶,大學里的“梁爽”該何去何從?
相比迷茫,《二十不惑》更能做的是把大學和社會聯系起來,為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提供小加油站。
看劇過程中感受到的“別扭”也是因為這種過渡帶來的不適。能緩解這些不適的,是朋友的關心,家人的依賴,甚至是情侶之間的相互扶持。
從校園到社會,劇中有很多思考。
隨著空間的變化,美好的幻想被一一打破。
剛開始校園場景占比較大,取景多來自宿舍、教室、食堂,色調以暖色調為主。
這時,除了蔣的實習,紅樓的三兒子還沉浸在大學的庇護中。是玩游戲和崇拜偶像的時候了。
宿舍雖然不豪華,但卻裝載著每個人的大學記憶。各種窗簾,干凈的陽臺,有些凌亂的桌子,足以將觀眾帶回大學時代。
之后四人陸續開始工作,取景多來自公司、酒會等校外場景,主色調由暖轉冷。
姜的職場尷尬和富家女段家寶的職場失意,再加上觀眾的考研焦慮和美妝博主的曲折探索。
矛盾也從之前的小沖突變成了職場上的“勾心斗角”,一點點失敗都會影響到你的“錢途”。
雖然姜的聰明使她看起來很順利,但<愛尬聊_尬聊百科>這部劇削弱了她成功背后的緊張、悲傷和痛苦。
在現實中,我們會比姜、熬夜更多,比上自習室更多。沒有段家寶的“廁所外交”,我們只能低頭道歉。
性格的轉變反映了初入職場的不成熟。
在服裝方面,姜在學校和在公司有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一種是休閑裝,一種是職業裝。
臉上的妝容,姜在學校不怎么打扮,但在職場上,他會化其他的頭發、粉、口紅,化妝的痕跡非常明顯。
甚至在名字上,羅燕一直被稱為校園里的“石頭”這個綽號。突然,《羅燕》把觀眾拉回職場,昵稱和真名的變化也換了兩個場景。
姜這個角色,校園劇和職場劇比較均衡,地位也比較貼近大眾,演員——卜冠金選得恰到好處。
因為她總是穿著職業裝讓人覺得不舒服,甚至在背了給她買的包之后,還讓彈幕發出“江的包真的配不上她”的感覺。
其實這種尷尬的感覺就是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的不適應,《二十不惑》用外在的形象向我們傳達了這種感覺。
正如劇中所說:
我們都是這個新世界的實習生。我們期待著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請善意的說,初次見面請多關照。
但是這個陌生的世界告訴我們,我們第一次相遇的時候,你在這里,無足輕重。
初入職場,我們都想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比別人強,假裝堅強。
這種“不迷?!敝皇潜砻娴?,真正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還得經歷很多心酸和眼淚。
感情的傳遞只能是“真”的。
除了場景布置和人物形象,劇中的劇情和對話也讓人深有同感。
p>彼此真誠,一起長大
總是能想起周總對小果說的一句話“其實你大可不必這么在意同學之間的感情,畢業之后,大家就各奔東西了,可能不再是朋友了。”
知乎上也大有人感慨,這部劇太理想,大學舍友本就是無法選擇的命運,性格不合也沒辦法強求。
可是姜小果直接回應:“那是你,我姜小果的朋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是我的好朋友。”
劇里的四個人都很幸運,她們是可以彼此磨合的,但更貴在互相原諒、互相坦誠。
大寶瞞著石頭和小果去當梁爽的經紀人,明明她自己做的很開心,卻礙著面子,秉著“善意的謊言”卻把兩方都傷得很深。
她們之間令人羨慕的友情不是天上掉餡餅掉的,是她們用四年的時光磨合出來的。
紅樓三子中兩人吵架總有一人做中間者來協調,梁爽加入后,也憑借刀子嘴豆腐心改變了紅樓三子對她的印象。
也怪不得小果會毫不猶豫地說出這樣的話了,因為她們是真心交過的姐妹,互相坦誠、沒有隱瞞、互幫互助,不貪錢也不勢利。
沒有遇到合適的室友,那至少我們可以做到不苛求別人,做真實的自己同樣會收獲珍貴的友誼。
親情細膩無聲,但不應被忽視
姜小果先是煩母親總是學不會提取微信里的錢,最后換了一部和母親同款的手機,又抽出時間耐心教母親,這個小細節就打動了無數在外學習工作的人。
后來愛面子的母親來深圳自己穿了假貂,卻給女兒小果買了價格昂貴的真包。
羅艷和母親的關系一直很疏遠,但母親總為自己女兒的前途著想,買了考研大禮包還細心地劃上了重點和寫了注釋。
梁爽一直有通透的奶奶陪伴,放假回家時,奶奶也支持梁爽的工作,并說服梁爽的父母“衣服要挑合身的穿”,父母雖不能完全理解,卻也沒有阻礙她前行。
小榮姐的借口不是母愛,那只是打著母愛幌子的自私和丑陋。
我知道真正的母愛是什么樣的,因為我正擁有著它。
真正的母愛溫柔無私,無論你身處何處,只要你閉上眼,就能被媽媽的愛擁抱。
沒結婚前,就算20歲,也還是個孩子,我們常常與父母爭吵鬧矛盾,也在體諒理解中漸漸長大。逐漸理解父母的深情,逐漸體會大人們的苦楚,就算再忙,也抽空給家里回個電話吧。
愛情這種事,誰能說得清
大寶的愛是最迷糊的,也是最真實的。
盡管大寶和大熊在外人眼里再怎么合適,既然不是心動的人就選擇分手,起碼做到不互相傷害。
懵懵懂懂的青春時期,有人或許談過很多次戀愛,也有人快大學畢業才開始人生初戀。這段在校園里的戀愛大多不攀金錢、不比地位,有的只是一段單純的心靈對話。
而到羅艷這里則是兩代人的對話,也讓人體會到成人世界的復雜。
適合的人和心動的人在成人后變得更難抉擇,要么隨心所欲、忠實自己,要么違背原則、茍且偷生。而父母愛情還會影響到下一代人的感情,最終導致石頭和路然的分手。
在這段充滿謊言與“都是為了你好”的感情中,兩人的感情也變得一擊就破。
都說學生時代的感情是脆弱的,經不起考驗的,其實不在于單純毀了它,而是這份單純的愛意抵擋不住成人世界的駭浪,不能為了彼此而磨合的感情當然走不長遠。
小果的愛情看似瑪麗蘇,但比較起來還是周尋更適合小果。
小果對周尋來說是過去那個拼命的自己,他愿意提拔關心小果,大抵是看到了小果身上的一股韌勁和努力。他既懂小果為了生活的心酸,也把小果每次的“盲目”努力都看在眼里。
周尋看到小果的難處、為她披衣服,而弟弟段振宇只是覺得小果冷,強行披衣服。
弟弟與小果出身相差甚大,弟弟不懂小果為生活的讓步。弟弟對小果的專一,可能很快就會被瑣碎的柴米油鹽所抹去。
就連梁爽和趙優秀的性格搭配還是很出人意料的,這四對兒的感情都走向了外人眼里的“不合適”,如果沒有看過程,那真讓人覺得別扭。
這種別扭與合適對應,其實反映了青春期的一種常態——關注自我。
我們有理由選擇我們喜歡的,也有機會找到更合適自己的,我們不擔心未來會怎樣,并且很看重此時此刻的感情狀態,不管看起來有多合適,不是心動的人就不會交往。
在這個年紀,能夠做到忠實自己才是真的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