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穿越》:諾蘭對一部46年前科幻電影的“回答”?
在數億光年的天空中,人類只是滄海一粟。在億萬年的時空里,人類的歷史不過是一眨眼的功夫。然而,我們人類存在的價值,我們為之奮斗的事業,我們的榮譽和恥辱,我們的愛和恨,難道它們只是為了在一切結束后永無蹤跡嗎?
自人類誕生以來,在科學命題和自我認識方面取得了許多開創性的成就。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在300年前發現了杠桿原理和浮力定律。英國科學家牛頓在300多年前發現了宏觀世界的“力學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幾十年前發現的“相對論”,把人類的視角擴展到了更神秘的微觀世界。
這些科學發現不僅使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世界,也使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處境。然而,在這些開拓性和探索性的成就之后,人類不僅沒有征服天空的喜悅,反而在更加客觀地審視這個世界之后,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和無知。在這種無知意識中,也是人類面對自然不自信的自我懷疑和自我認識。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科學探索無非是煩惱,無聊,社會分工,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無情。人性的自私,枯燥的科學,是什么力量驅使很多人窮盡一生,那些虛度光陰的人竭盡全力放棄一切,為之奮斗?如果是錢,不如做生意,如果是榮譽,不如求名。還原到大多數科學家的生活中,他們的生活大多是單身,安靜而深遠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對科學探索的動力和真正目的的探索,也是對人類自我認知最簡單的定義。微觀的量子,宏觀的宇宙,讓現在的人類在認識天空之前,只有“慢慢漫長的路”。
近日,著名導演諾蘭的經典之作《星際穿越》在全國各地重新上映。這部2014年首次出現的電影描述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未來世界。是近年來世界影壇少有的科幻巨制。但在影片上映后的幾年里,很多科幻迷喜歡討論影片中涉及的“黑洞”、“蟲洞”、“時間旅行”、“五維空間”等意象是否足以符合科學理論。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影迷忽略了一點,諾蘭的作品本質上仍然是一部藝術片,雖然在形象上足夠真實,讓屏幕前的觀眾嘆服、折服。
其實在這部電影中,所謂的硬核科幻只是電影大師諾蘭對人類自知之明的一種形象“包裝”。諾蘭以電影的方式,向屏幕前的觀眾提出了一個足以讓全人類深思的問題:“由于環境的持續惡化,地球即將毀滅,人類即將毀滅。當下,作為個體的你,是應該選擇和家人一起履行親人的職責,還是應該為了全人類的延續,放棄后顧之憂,孤注一擲”?這個問題不僅僅是針對一個描述未來世界的想象場景,而是針對整個人類歷史,對人類自我存在的邏輯和價值提出疑問。
在諾蘭的電影中,故事發生在離現在不太遠的未來。在這個世界上,由于地球環境的不斷惡化,許多農作物因為無法適應急劇變化的環境而滅絕。在人類生存的壓力下,我們不得不削減科學探索的開支。曾經生機勃勃的人類社會,因為環境的不斷惡化,變得死氣沉沉,毫無生氣。
影片的主角庫珀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的兒子湯姆即將在15歲時高中畢業。他的女兒墨菲雖然只有11歲,但天性中透露出一種科學家敢于<愛尬聊_百科詞條>探索、求真務實的精神。在一個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現象”的指引下,庫珀來到了一個神秘的地方,接受了一個拯救人類的“星際”。完成這個任務的前提是庫珀要拋棄他的家庭幾年,甚至永遠。
在這一幕中,諾蘭用女兒墨菲的《苦口婆心的勸說》,向屏幕前的觀眾展示了整個人類投身科學時的意識斗爭。某種程度上,自我犧牲的科學精神與自私的人類欲望之間存在著先天的不可調和的矛盾。但相對來說,什么是自私,什么是無私?對于女兒墨菲來說,父親庫珀為了夢想拋棄整個家庭是自私的嗎?當庫珀作為父親對女兒父愛的自私和庫珀作為宇航員對太空探索的自私欲望交融在一起,就變成了一種對全人類的無私。諾蘭的高明之處在于,這些錯綜復雜的自我意識細節,可以通過精心編排的故事,清晰地呈現在屏幕前的觀眾面前。
在《星際穿越》的過程中,諾蘭巧妙地運用了時間這一元素。由于《星際穿越》之后時空的不同步,諾蘭在《只是拜訪》中把庫珀的“水星之旅”變成了穿越。影片的男主角馬修麥康納,正如他父親感人的淚水,感染了銀幕前的每一位觀眾。這一幕,被諾蘭演繹得柔情而富有詩意,是科幻電影中難得的動人瞬間。而諾蘭通過這一幕,將整個人類的情感詩意地鏈接到了天空中的時空。在這一刻的影像中,人類的情感擁有跨越億萬光年的力量,也正是因為愛和親情的力量,庫珀和布拉德等人來到了這顆人類從未踏足的遙遠星球。
從這一幕開始,諾蘭的電影逐漸從被動質疑演變為主動質疑。
回答。回答什么呢?回答關于人類存在的本質,關于人類之于這個世界的力量源泉,關于人類在時空之中如何變得永恒和不朽。而這個問題其實并不是由諾蘭本人提出的,而是自人類誕生之初,便一直糾纏在存在,就如同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科學命題一樣,它們一直都在,只是缺少發現。早在1968年的時候,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斯坦利.庫布里克,就曾聯合當時最著名的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創作了被譽為電影史上最經典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游》。相對于諾蘭的影片《星際穿越》而言,這部52年前的太空科幻電影要晦澀的多,究其原因,是因為這部影片只有疑問,沒有答案。在影片中一直有一個智能生物打造的黑色石板,象征著人類對自我和外太空未曾探索到的認知。
用影片的編劇亞瑟克拉克的話說:“如果你能理解2001的全部,那我們就失敗了,我們要提出的問題超出我們的想象”。這就是這部具有開拓性影片的立意,他是為了讓觀眾主動思考,主動去探索答案,就好像人類歷史上所有偉大的科學工作者一樣,去做出具有開拓性和探索性的認識。我們不得而知有多少人因為這部影片受到了啟發,但是《星際穿越》的導演諾蘭肯定是其中之一。
如今諾蘭執導的影片《星際穿越》便通過影像,對《2001太空漫游》中的設問,給出了屬于諾蘭自我思考后的答案。諾蘭將庫珀和墨菲之間的父女情,貫穿于整個以人類自救為目的的星際穿越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里,人類的探索精神,自私欲望,和無知無解的愛交融在了一起。而當所有的元素拼連在一起時,銀幕前的觀眾仿佛能夠感受到整個人類崛起、延續、自我突破的恢弘歷史。
為了給出自己所有的解答,諾蘭甚至在銀幕上呈現了一個五維空間,原來當時間作為一個可操控的對象時,人類只需要一個場景再加上愛的力量,便可以改寫整個人類歷史。在銀幕之上,諾蘭巧妙的將時間、空間、情感獨立開來,相互穿插,最終營造出一個屬于人類歷史的多維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所有的因素清晰可見,又穿插交融,最終交相輝映成一個炫彩的人類自救史。
在諾蘭的答案里,愛的力量,是人類超越時空,并可以永恒存在的原動力。雖然還有很多無知無解的科學命題,讓諾蘭的影像答案“漏洞百出”,但是在52年的電影史上,諾蘭的影片,應該是對斯坦利庫布里克在影片《2001太空漫游》這部影片中,關于人類自我價值的“設問”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