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出態度的《三十而已》到底贏在了哪??
近期熱播的暑期檔表現最亮眼的劇,無疑是《三十而已》,從上線第一天起就以平均每天30個熱搜的速度在全網放映。豆瓣一度高達8.2分,目前播放量已經破20億。也催生了“古雪”、“凈身入海”、“山渣”等網絡熱詞。


但是讓《三十而已》刷屏,靠的不僅僅是內容。從最初的極端人物設定和群體形象塑造,到7月28日推出的態度短片《30歲的人生不隨便交代》,每一次內容出圈,都能看到明顯的營銷印記。這部短片通過四個具有代表性的小故事,展現了30歲女性在職場和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困境。最后生動的講解了短片,也是《三十而已》的主題:30歲的人生。不只是給個賬號,上線當天就收獲熱搜。
就《三十而已》而言,其緊扣社會脈搏的內容,給了它一個直達社會焦慮的通道。但是,如何利用好這個渠道做營銷,是很有技巧的。位置稍差,分寸把握不好,就會有賣焦慮和油膩的嫌疑。縱觀膠帶事件,我們很好的把握了情緒營銷的適當界限,所以才能獲得廣泛的共鳴。
對于任何一部劇來說,精良的制作和吸引人的劇情是成功的第一層次,而更高層次的成功則體現在價值觀的引導上。近年來,獨立女性的意識迅速崛起,年齡不再是制約女性成長的標簽。《03010》的出現,給獨立女性提供了一個現實的投影,或者說一個可以借鑒的模式,讓這部劇在娛樂之外,有了更多的現實意義。所以,讓《三十而已》繼續稱霸熒屏的不僅僅是內容,還有延伸出來的創意和社會話題。它走的每一步都是營銷印記的體現。

103010在內容方面有哪些亮點?
子曰:“三十而立”。關于“站”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志在必得”,也有人認為是拘泥于儀式。但歸根結底,很多事情都要在你進入三十歲的階段才能確定。社會上習慣把30歲的未婚女性稱為“剩女”,把30歲還在基本崗位的女性判定為“沒有上進心”。但是《三十而已》從名字上就表現出了“才三十”的鮮明觀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機會。不要因為<愛尬聊_百科大全>這種傳統的時間分界點而隨意告訴自己。這是很多女劇之前沒有提到,或者說沒有明確提出的一點。可以說這部劇僅僅從起點就已經在市場上占了先機。
但最后,光靠劇名顯然是不夠的,《三十而立》本身的內容是可以打出來的。從模式上看,它摒棄了以往“大女人”劇的套路,不再執著于塑造一個溫柔、堅強、聰慧、懂事的完美女性形象,而是大膽地展現了角色不完美的一面。有點虛榮的,不太上進的和鐘,能讓觀眾看到自己或者身邊人的影子,卻讓人物更加立體,讓觀眾產生心理上的親近感。

其次,該劇以群體形象的方式刻畫了30歲的女性群體和她們身邊的人,可以從不同角度呈現社會問題和焦慮,展現當今社會多元的價值觀,而不是只專注于一種觀點。讓這部劇的敘事永遠有一種客觀冷靜的旁觀者感,像是打開了上帝的視角,而不陷入單一人物的自憐。

三、本劇聚焦當下熱點話題,包括階級焦慮、雛鳥、剩女、上海漂、出軌等。但是否落入傳統狗血劇的刻板印象?一方面,這類問題的呈現非常真實。例如,當王曼妮搬家時,她說:“一臺飲水機要100元。我只有一個水泵。人們買不起的不是這些東西的價格,而是隨之而動。”凡是在大城市租過房的人,都會對這種說法產生強烈的共鳴。另一方面,因為這些討論都是非常恰當的限制,適可而止地表達感情,沒有歇斯底里,所以不會讓人覺得狗血淋頭、油腔滑調。

最后是結構創新。《三十而已》會根據劇情發展,在片尾加入一段與正片內容相呼應的同人小說,講述王曼妮經常光顧的煎餅攤主家的故事。所以這部劇看似是三個女主,其實是四個,包括煎餅攤的女攤主。30歲的她要面對家庭的重擔,但起點比三個女人低一點。這條線的加入不僅是結構上的創新,也讓故事更加豐滿立體,體現了創作者對弱勢群體的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