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黑科技”之 Microsoft Surface 進化史?
今天微軟黑科技第一期講的是微軟Surface,可以互相觸摸和互動。需要提前說明的是,這是微軟七八年前的技術。這里的Surface不僅指當前的Surface平板電腦,還指觸摸顯示技術。隨著最近曝光率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對這款產品感興趣。
一坨微軟Surface 1.0想不出更好的形容詞來形容這個又大又笨重的家伙。TA為90KG,長一米,寬60 cm,也就是屏幕分辨率只有1024768,但不得不承認,2007年這款產品的發布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種亮眼的感覺。在2007年年中的D5大會上,微軟展示了這款產品,而微軟的開發時間至少要往前推兩年,也就是說,10年前,微軟就已經有了這樣BT的“黑科技”。
(微軟Surface位于微軟中國中心1號)
想想你還在用什么?當年iPhone剛發布的時候,微軟已經在微軟Surface上把touch玩到了52分,也就是說支持5個人同時開弓,多了兩個手指。
說實話,以當時的技術,幾乎不可能造出支持52點觸控的設備。微軟互動娛樂部門在這款設備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解決觸控問題,最終以非常精彩的方式解決了這個超級多點觸控的問題。
事實上,微軟Surface 1.0上的屏幕根本不是現在的觸摸屏。它的表面只是一塊30英寸的鋼化玻璃,中間沒有像現在的觸摸屏那樣的液晶顯示層。工程師們通過Surface 1.0內部的一圈紅外攝像頭和普通攝像頭,實現了觸摸手勢的捕捉和圖片的顯示。紅外部分捕捉手勢,利用投影原理將畫面投射到玻璃底部。既解決了觸控和屏幕顯示的問題,又體現了手勢操作。
雖然微軟官方曾經說過這款產品是為了展示Windows Vista的無限可能,但其實我覺得這款產品就是“安裝”,微軟工程師炫耀自己的技術和創新能力沒有任何底線。
當然,就像我們在更多的場合沒有見過這款產品一樣,Surace 1.0最終會成為一款示范產品,更多的時候會出現在一些整容的地方。比如財大氣粗的酒店、酒吧、賭場,香港有一個娛樂場所可以一次購買好幾套這種產品。1萬美元的售價讓很多人腿肚發抖,但這款產品卻打開了另一扇門,一個全新的視野、觸覺和互動。
一位更有實力的SecondLight表示,2007年的報告交給老包后,這是需要應對的一年。雖然研究院的大部分研究對產品化沒有明顯的限制,但如果太不靠譜,第二個財年預算就會減少,做研究也不容易,微軟研究院也是如此。
那么2008年我們打算玩什么呢?2008年10月,微軟研究院終于帶來了自己全新的研究成果。“SecondLight”技術在以下視頻中進行了演示:
(注:視頻稍后拍攝)
這項技術的渲染載體是微軟Surface 1.0的定制設備。SecondLight在Surface 1.0的基礎上增加了雙層顯示的概念,讓同樣的投影畫面可以顯示兩層不同的內容,聽起來不可思議,但確實如此。通過這種技術,投射的畫面在鋼化<愛尬聊_百科>玻璃上顯示第一層的內容,比如一個小腿,而透過玻璃的光線會顯示另一層的內容,也就是半透明的材質,比如小腿的詳細介紹。
這項技術的實際應用市場非常廣闊。你可以在教學、商場、娛樂場所等各種場所使用這項技術。屏幕的兩層分別顯示內容。比如在博物館,給參觀者發一張張紙,如果你對屏幕上展示的物品感興趣,就把白紙放在上面,查看展示物品的詳細信息。
然而,眾所周知,這是微軟的炫耀。后期因為資金方向和實際產品化的困難(主要是賣的很貴,不容易賣),沒有SecondLight。你現在應該可以在微軟位于雷德蒙的總部體驗這項技術了。總的來說,還是很神奇的。
將三星轉出市場化在CES 2011上,微軟向我們展示了三星SUR40臺式電腦,又稱Surface 2.0。更類似于聯想之前發布的Horizon,以表格的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這款產品的功能和最早的微軟Surface沒有太大區別。SUR40最大的亮點在于采用了真正的LCD屏幕,省去了不必要的攝像頭陣列,最終厚度從56 cm減到了10 cm。
當然,缺點還是很厚,但至少可以裝個架子當書桌。同時將PixelSense的技術引入Surface 2.0,屏幕上的每個像素相當于一個小攝像頭,可以感知光線和顏色。在屏幕上拿著一個文件,揭開它,你可以得到一個非常清晰的掃描。
SUR40的配置與第一代相比也有所提升,第一代大致為108.5 x 69.9 x 10.2 cm,AMD Athlon II X2處理器(雙
核,主頻2.9GHz),重36公斤,4GB DDR3內存,320GB硬盤,40寸寬屏(1920 x 1080)、使用Windows 7 64位操作系統。至此微軟也算是推出了Microsoft Surface市場化計劃,雖然產品自身很酷炫,但考慮到尺寸(還是大)、重量(還是沉)、價格(倒是便宜了一點,8400美元起)等多個方面的因素,這款產品在市場化上還是有不小的困難。微軟將自己對于Microsoft Surface的研究轉入技術輸出階段,借助這款設備進行一些技術研究,并且將其徹底作為展示工具,用來演示微軟在觸控、投影等技術方面的突破。
當然收購了Perceptive Pixel之后,微軟在這上面倒是有商業化的計劃,現在為企業用戶提供55英寸以上的定制顯示屏,不過價格也是感人,如果中國企業想要購買,算是美國到中國的運輸費用,著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價格面前投影雖然功能簡陋但也能忍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