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炒作“婆媳矛盾”引流營銷 短視頻平臺爛梗泛濫問題何解??
紅星新聞,“我打了婆婆一巴掌,兒子干凈利落地離開了家”,這句話經常出現在Tik Tok、快啊汽車等短視頻平臺上。在這些視頻中,女博主向鏡頭講述了被丈夫和婆婆刁難的故事。這些版本驚人的相似,有的甚至有相同的開頭。不久前,同樣的“凌晨3點我把73歲的父親趕出家門”的視頻也曾在平臺上走紅。
高度重疊的故事內容,甚至敘事手法都如出一轍。紅星新聞發現,這些發布類似視頻的博主,大多是靠炒作“婆媳矛盾”來引流,從而積累粉絲達到變現的目的。
對此,互聯網分析人士丁道師表示,如果平臺對這種現象視而不見,允許主播“妖魔化”婆媳關系,故意夸大、夸大婆媳矛盾,可能會形成不良導向,進一步加劇社會焦慮,不利于構建和諧穩定的家庭關系。
短視頻平臺上有大量相關視頻。
靠炒作“婆媳矛盾”引流營銷
平臺:如有違規,將進一步處理。
近日,短視頻平臺上出現了類似的“婆媳糾紛”故事,即一女子婚后被丈夫和婆婆刁難,最后女方打了婆婆耳光,帶著孩子干干凈凈離家出走。紅星新聞梳理發現,發布這些視頻的博主都反映自己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被養母接走的。他們的養母辛辛苦苦把他們養大后,和當地人結婚生子。兒子一歲的時候,養母突然生病,他就帶著養母一起住,但是婆婆對此很有意見。激烈爭吵后,她終于下定決心離婚,“打了婆婆一巴掌”,帶著養母和兒子干干凈凈地離開了家。
眼尖的網友發現,短視頻平臺上這樣的“經歷”不止一次。他們中有些人穿著考究,有些人相貌平平。雖然口音不同,但她們都有著相同的“經歷”:被養母帶大,上班時間和男友結婚,婆媳關系不好,最終帶著養母和兒子離開了家。
這些人都嫁到同一個家族了嗎?事實上,紅星新聞發現,發布這些視頻的博主大多是靠炒作“婆媳矛盾”來引流,從而積累粉絲達到流量變現的目的。甚至在視頻的最后,大部分博主都以“我來xx平臺是為了學習短視頻,因為我看到很多普通人在這里翻身,他們真的賺到了錢”結尾,并表示他們也想通過運營短視頻讓“養母”和“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懇請網友為其點贊。
在Aauto Quicker的一個博主主頁上,他一共發表了55篇作品,近一半的視頻都是關于家庭矛盾和夫妻關系的。內容類似于“打我婆婆耳光”。其賬號下的其他視頻內容主要是關于商品的,賬號也有自己的Aauto Quicker店鋪,共56件商品,都是100元以內的商品,累計銷量892件。
此外,紅星新聞還注意到,仍有一些賬號雖然沒有明顯的帶貨傾向,但往往依靠情感故事獲取視頻流量。比如某博主,一共發表了32篇作品,大部分都是關于婆媳關系和夫妻矛盾的,其中《婆婆突然來兒子家,兒媳卻這樣對婆婆》 《結婚當天只因新娘一句話,婆婆竟取消婚禮》。
紅星新聞致電Aauto Quicker的客服電話舉報了這一現象。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暫時無法核實此類視頻或賬號是否涉嫌違規,但后續平臺會加強監管,如有違規將采取進一步措施。
“同質化流量文案”
專家建議:通過技術手段全面提升
紅星新聞記者通過搜索關鍵詞發現,近年來,短視頻平臺上利用“造謠”詞語引流營銷的情況屢見不鮮,如“凌晨3點我把公公趕出家門”“老婆養了孩子
此前,紅星新聞曾報道過“三句話讓男人為我花18萬”“二婚帶娃嫁小8歲的高富帥”等類似視頻現象。通過調查發現,這些有相同經歷的視頻博主,大多是女講師。他們不僅是“同校老師”,還有專門的社團在培訓。他通過把自己包裝成高情商的成功人士,試圖通過高價賣詞、賣課的方式從大眾身上收割“韭菜”。
“我打了婆婆一巴掌”已經成了爛梗
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董表示,短視頻中同質化的文案內容成為網絡梗,流行蔓延到不良使用,與碎片化的媒體環境密切相關。“網絡梗本質上是一種碎片化的語言模因。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從幾句話形成流行的爛梗,尤其是技術因素帶來的影響。”而“流行梗”不僅短小精悍,易懂好記,而且戳中痛點,引起共鳴,在網絡上很容易被模仿和抄襲。碎片化的傳播讓這些語言模因更快引爆互聯網。
Tik Tok官方清理同質化文案獲取流量的賬號。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表示,在互聯網平臺上,同質化的博客流量拷貝非常普遍。比如大眾在影視劇解讀中經常看到的視頻,幾乎都是用的同一個文案,甚至鏡頭和剪輯手法都一模一樣。“為什么會有這種視頻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些視頻內容可以吸引眼球,吸引流量,有了流量就會有粉絲,有了點擊,就可以變現。”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視頻內容是捏造或者偽造的。為了保護視頻內容的原創知識產權,維護視頻內容的差異化,平臺應該加大監管和清理力度。”丁道師建議,短視頻平臺應該通過技術手段、用戶舉報等方式進行綜合整治,防止和減少這類內容的泛濫。
丁道師指出,如果平臺對這種現象視而不見,任由主播“妖魔化”<愛尬聊_生活百科>婆媳關系,故意夸大、夸大婆媳矛盾,可能會導致不良導向,進一步加劇社會焦慮,不利于構建和諧穩定的家庭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