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2》終極boss揭曉,“大表哥”王放還有什么是我們不知道的??
編劇必須讀圣經——。羅伯特麥基寫的《故事》里有一句話,故事的主人公和情節發人深省和動人的程度,完全取決于與之對抗的力量。換句話說,反派的塑造決定了整個故事的精彩與否。
近日,《河神2》迎來收官,幕后大老板終于浮出水面。傻傻搞笑的“大表哥”范均瑤變身黑暗瘋狂的復仇者,整個故事走向高潮。
有網友驚訝于賢惠無害的大表姐隱藏的如此之深,因為在此之前,大表姐這個新角色已經圈了不少粉。但有些細心的觀眾早就發現了大表哥的“馬腳”,其實可能是演員故意留下的想象空間。
從現場來看,雖然范均瑤不是《河神2》的靈魂,但絕對是該劇的一大亮點。
在103010結束之前,我們聯系了《大表哥》的扮演者王芳。他對塑造前后反差巨大的角色感到非常興奮,而當他發現自己的小創意被觀眾津津樂道地討論時,他又會覺得值得,演員和觀眾的關系也不過如此。
在王芳看來,對一個演員來說,除了在片場,最幸福的時刻就是他的角色得到認可。比如《反派在演戲》讓觀眾對角色又愛又恨。比如在《河神2》的彈幕中,出現了他們曾經的角色名字,——“大背頭”和“大福子”。這些都是作為演員的快樂時刻。
1黑暗大表哥的養成:音樂與細節
103010最后一集,河神小分隊終于查出,所有事件的幕后主謀是大表哥。范均瑤摘下了眼鏡,卸下了偽裝,陰郁的氣質和冷酷的眼神取代了前二十集的傻傻、滑稽、賢惠、無害。
王芳說,因為前后人物反差很大,為了找到范均瑤后期的陰暗情緒,他特意在網易云音樂上建了一個名為《河神2》的專輯,把聽過的會引起負面情緒的音樂都放在這里。拍攝間隙,他一直沉浸在這種情緒中,極度抑郁的時候,表現出了范俊耀的陰暗狀態。
在王芳看來,演員是在扮演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和心理,所以要真正理清人物的動機。"這意味著你能聽懂他說的每一個字."
因為母親是封建迷信的受害者,范均瑤癡迷于現代科學,認為追隨封建迷信的人屬于邪惡,所以心甘情愿地成為古騰堡協會的成員,希望讓大家付出代價。
反面角色不容易塑造,尤其是前期需要偽裝,后期反差大的角色。反轉太多會讓觀眾有被騙的感覺。如果反轉不夠精彩,也會收縮劇情高潮。
然而,王芳飾演的化學家范均瑤卻爆炸頭,戴著眼鏡,穿著西裝。前期癡迷于做科學家,后期慢慢顯露出高學歷素養。最后他露出了真面目,行云流水,一氣呵成,不會讓觀眾覺得突兀和受騙。
王芳告訴我們,他總是把握住這個人物和所有人物的適當界限。“范均瑤前期其實是不能加入河神小分隊的,不然后面的觀眾會覺得被騙了,但是他除了搞笑什么也做不了,因為現在的觀眾都很聰明。從劇本的結構來看,這個人物很可疑。”
所以在隱藏和暴露之間,王芳留下了一個楔子。
比如范君堯送小藍藍印刷機的那一幕,兩人在追憶童年的故事,小藍藍突然問:“后來,你為什么走了?”范均瑤背對著小藍藍,用平靜的聲音說:“家人讓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表現出陰郁的一面,也很有故事感。
在戲的結尾,小藍藍感謝了范君堯。小藍藍走后,范均瑤站在原地,眼神空洞,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是,表哥”,這更顯示了人物背后的復雜和多疑。
至于整體的人物設計,王芳在前期選擇了將范均瑤演繹成一個傻乎乎的可愛形象。“你可以選擇很多方式來表達這個角色,而我選擇了有點傻,有點搞笑。因為場景本身不在你身上,你也需要隱藏起來,再用深刻的方式表達出來,反而適得其反。”
在整個破案過程中,范均瑤也對小分隊保持著淡淡的疏離感,只在關鍵時刻為領導小組提供幫助。
播出后,王芳飾演的范均瑤惹人喜愛,人氣爆棚,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大表姐”。
王芳似乎總是因為他的角色而得到觀眾給的親密的昵稱。
仔細觀察他參與的這部劇的彈幕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比如《河神2》,范均瑤一上彈幕就開始刷“大背頭”。這是《魔王》中王角色的昵稱,而在三叉戟中
戟》的彈幕里,又能看到《芝麻胡同》里的“大福子”。一路走來,王放留給觀眾的,是一個個有辨識度的角色。
2 一人千面與演員的“根”
在刑偵大劇《三叉戟》中,原本每集只有幾分鐘劇情的青年三叉戟因為表演自然,和中年三叉戟契合度十分高而人氣飆升,甚至有網友建議拍攝一部《三叉戟前傳》。
王放在劇中飾演三叉戟之一的大背頭的青年時代,也就是年輕版陳建斌,得到不少網友的好評。
他告訴我們,實際上青年三叉戟的劇情是整部劇拍攝到三分之二后,主創們臨時商量出來的,他被找過來飾演年輕時候的大背頭。幸運的是,王放是陳建斌的戲迷,而且認真揣摩過前輩是怎么演戲的,臨危受命倒也得心應手。
開拍之前王放看了前期拍攝的素材,開始揣摩人物。
“他(大背頭)年輕的時候想必會更意氣風發一些,我找的狀態更像陳建斌老師在《中國式關系》里的狀態。兩者都是心里很有數但很高傲的人”。而呈現出來也有種意氣風發的瀟灑和果敢,和中年大背頭在懲奸除惡上的精神追求一致。
在這之前,王放在《芝麻胡同》中飾演的大福子也給觀眾留下的深刻印象。
劇中大福子是何冰飾演的醬菜園東家嚴振聲的左膀右臂,身著長衫,氣定神閑,實際他有更深一層的身份——潛伏的底下共產黨員。
《芝麻胡同》劇照
前期的大福子平時不言不語,但冷靜果斷,后期則需要展示出柔情的一面。
王放坦言,大福子是自己覺得難度很大的一個角色,“因為這個角色作為醬菜園的伙計既要保持對老爺和這個家庭的忠誠,又要權衡自己作為一個地下黨對自己信仰的忠誠。”
他再次抓住了角色的“根性”,把作為共產黨人的特點植入到醬菜園伙計身上做了融合。比如嚴振聲遇到危險,大福子立刻能端起槍抗爭,做事冷靜,有大局觀,對很多事情一針見血。
一個有情有義、忠孝兩全的角色就立起來了。
《芝麻胡同》劇照
王放喜歡去尋找人物的“根”,抓住這個就能找到人物的靈魂。
在《我們的法蘭西歲月》中,王放飾演聶榮臻時,便通過分析聶榮臻的一生,來抓住偉人淡定的性格,并將這種處變不驚融入到角色中,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偉人。
可塑性強是王放給很多觀眾留下的印象。
從業多年,王放接觸過各類電視劇、電影,飾演了一系列角色,有正面、有反派,有主角、也有配角。所有演員都想演主角,王放也不例外,但他清楚地知道哪些角色更適合自己,也早就厘清了演員和角色的關系。
《我們的法蘭西歲月》劇照
“
《故事》里有一句話,如果編劇能寫出神級臺詞,那么再小的角色也會有大腕兒愿意去演。我覺得這是對于演員和角色的關系一個非常好的詮釋。”正是因為秉持著這種態度,我們看到了王放塑造的很多有魅力的角色。
”
他既可以是現代劇中意氣風發的大背頭,是民國劇中憨厚呆萌的大表哥,是軍旅戲中的硬漢排長,也可以是商業電影《動物世界》中令人過目不忘的白西裝男,能讓觀眾脫口而出角色名已經是對一個演員最大的褒獎。
《熱血尖兵》劇照
3 一個不設限演員的無限可能
出身于解放軍藝術學院的王放有著和圈子里大多數演員不同的經歷。
那段下部隊演小品和話劇的日子讓王放印象深刻,“每年要演三四百場。因為舞臺劇需要從頭演到尾,節奏、人物相對更連貫,所以演舞臺劇感受會更嗨。”也就是在那段時間,王放積累了自己對表演的第一階段的認知。
他說自己不是那種“來得特別快”的演員,會多下“苦功夫”、花比較長時間來揣摩細節,這樣出來的人物會更貼近劇本最本質的樣子。
比如在準備聶榮臻這個角色時,他通讀了聶榮臻女兒所著的書、聶榮臻傳記和相關歷史,從心理上貼近角色。在拍古裝劇,他習慣把戲服穿回自己屋里,“因為想把衣服穿得特別舒服、穿得像自己的是需要時間的”。
演員的一切生活似乎都是在為角色做準備。王放也不例外。但他絕不是那種孤獨的苦行僧,喜歡把自己全身心地交給生活、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喜歡收集老錄音機、喜歡打槍、喜歡機車……有趣的是,這些愛好有時候與演戲也產生了莫名聯系。
王放最近在拍年代戲《光陰的故事》,需要老式隨身聽,正好他自己收藏了此類老物件,就直接拿來<愛尬聊_尬聊百科>用在戲里了。
又比如之前拍《芝麻胡同》,角色設定是共產黨員,槍法要好,他平時打槍的愛好派上用場了,上子彈、端槍、瞄準、射擊,一氣呵成。而王放也認為,一個演員,只有了解生活的復雜性才能表達出人物的情感。
王放還愛家裝設計。別人覺得搬家又忙又累,他反而喜歡搬家,幾乎三四年搬一次家,每次都會選一個自己喜歡玩的地方,“比如7米高的倉庫、在四合院挖地下室、小獨院、聯排大露臺、空中花園……”
最近王放又搬了家,自己搞裝修,不亦樂乎。
王放的設計之一
有時候他還把家裝的愛好帶到了游戲里,疫情期間瘋狂沉迷動物森友會,把自己的島建成一座迷宮。
對了,王放還是資深科幻迷,劉慈欣的《三體》在《科幻世界》連載時,王放就是這本書的第一批重視讀者。能出演劉慈欣任何小說的影視化作品,對他來說都是一種夢想,“我非常希望有機會參演那個戲,哪怕是客串一下都不會有遺憾”。
王放承認,自己是那種在喜歡的東西上尋求極致狀態的人,當然包括演戲。
比如在拍《三叉戟》時,盡管網友對青年時期的大背頭已經非常認可,但他總覺得可以更好一些。“其實可以更像,從語言結構上按照他的說話方式去演每一句,但我覺得那樣可能有點過了,所以多少還是往后找了一點。”他喜歡看自己演的戲,然后反思。
別看如今對演戲這件事堅定不移,但曾經有段時間,王放對自己的演藝生涯感到懷疑,干脆放棄,轉身從商做了幾年生意。但后來又“自私”地回來了。“我還是覺得演戲才是我這輩子最喜歡的事,放棄不了。”
他也曾經反思過自己內斂的性格是不是真的讓自己錯過了很多好機會?然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什么年齡演什么角色”。
早已過而立的王放自己有了足夠的認識、對表演有了厚重的積淀,他可以演成熟的精英男、也可以掌握落魄奶爸······作為演員能演繹的年齡跨度和角色多樣性正在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