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用戶鏈接 創造平臺價值?
摘要
在媒體融合轉型的實踐中,主流媒體積極搭建自主可控的平臺。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上游新聞在起步前努力轉型升級,加大投入,通過整合創新和連鎖媒體,全力打造西部第一新媒體集群,探索構建自主可控、傳播力強的新型傳播平臺。
重構用戶鏈接,創造平臺價值
——上游新聞構建自主可控平臺的探索
江波羅潘勇
媒體融合初期,主流媒體多采用“借船出海”的模式搭建平臺。通過在第三方平臺開戶,他們用黨媒的公信力和優質內容贏得了流量和用戶。經過幾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主流媒體意識到,要打造真正有影響力的新媒體,就必須搭建自己的平臺,這也成為媒體融合實踐的新趨勢。
主流媒體構建自主可控平臺的必要性及現狀
牢牢掌握輿論話語權,就要打造一個全新的自主可控的傳播平臺。媒體機構的性質決定了我們要想搭建自己的平臺,必須注重自主性和可控性,否則就會失去主流媒體占據主戰場的優勢和話語權。
主流媒體的新媒體大多脫胎于黨報或廣播電視臺等傳統媒體。在搭建自主可控平臺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制約因素:面臨用戶、數據、產品和服務以及生態運營的競爭,與商業平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第一,大部分主流媒體的自有平臺建設仍然或多或少延續了傳統媒體的運營思路,盈利模式比較單一。第二,內容生產同質化比較嚴重。有些媒體依靠“中央廚房”來提高新聞產品的生產效率,但容易出現“流水線”操作模式。第三,隨著新的傳播技術和手段的發展,每個人都是傳播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媒體的影響力。第四,出現了全媒體人才匱乏、斷層、素養參差不齊的現象。在搭建自主可控平臺的過程中,需要培養更多具有中國立場和全球視野的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
探索上游新聞建設自主可控平臺
基于以上問題和思考,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重慶上游新聞傳媒有限公司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一直在努力打造一個自主可控的媒體平臺。
“造船出海”形成了全國性的影響力。上游新聞是崇寶集團打造的新聞客戶端。2015年11月18日上線,目標是立足重慶,走向全國。這也是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打造的自主可控平臺。2022年11月,重慶上游新聞傳媒有限公司獨立運營。按照重慶市委、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黨委的要求,向全面建設重慶第一黨的目標邁進,成為省級主流新媒體客戶端媒體深度融合的最新樣本。
目前,上游新聞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全國影響力,拓展了“新聞政務服務業務”的模式,搭建了全新的、自主可控的傳播平臺,形成了新聞信息發布的主渠道,既呈現了豐富多彩的新聞信息內容,又為受眾提供了多樣實用的場景服務,提高了全國影響力,形成了在本地精耕細作、立足全國、面向世界的綜合媒體格局。
形成連鎖媒體新模式,提高用戶粘性。在實踐中,上游新聞致力于打造連鎖媒體,也稱為“M媒體”。
m有三層含義:媒體,傳播信息的媒介;Mall,意為購物中心,被做成令人眼花繚亂的新聞商城;元宇宙,意為元宇宙,代表了一個新的社會系統的數字生活空間。
互聯網時代讓一切都“鏈”得更遠了。在這三個M的框架下,連鎖媒體豐富了“超級茶”的功能
以上游新聞《弄玉朋友圈》為例。這是由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和中國建設銀行重慶市分行共同打造的全國首個農民綜合在線服務平臺。“弄玉朋友圈”動員全社會力量,采取集中接入、集中導航、集中信息處理、集中發布的方式,形成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各種終端和功能、各種服務手段和應用于一體的傳播格局,總體形成“信息發布中心、資源處理中心、平臺互動中心、專家咨詢中心和指揮調度中心”。通過傳遞黨的聲音、國家大事和農業財經信息,講述農村故事,建立了“惠農金橋”,有效溝通了農民與專家、農民與政府、農民與市場、農民與信息、農民與世界。宣傳功能和服務功能并重,為“三農”發展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利用和整合信息資源,達到共建、共享、共贏的目的。2022年,“弄玉朋友圈”總訪問量已達11.54億,反哺上游新聞客戶端,提高客戶端傳播效果的可控性。

上游新聞“弄玉朋友圈”頻道界面。
與此同時,“弄玉朋友圈”帶來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顯著提高。“弄玉朋友圈”從單一的內容生產者轉變為平臺搭建者、公共服務者和社會管理者,充當鄉村振興和金融服務的中介和協調者,實現了用戶、內容和服務的廣泛連接。如北碚區策劃實施的“弄玉朋友圈”到美、柳蔭、清涼夏、柳蔭農村之夜經濟消費活動周,促成柳蔭鎮政府、建行北碚支行、上游新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鄉村振興升級版,推動小微企業貸款、快貸、農民住房貸款、建信人壽落地,為弄玉簽約。
2022年,在中國記協主辦的聚焦“新時代、新智慧媒體、新融合”的媒體科技學術峰會上,“弄玉朋友圈”被授予科技賦能“新聞”推薦案例。“弄玉朋友圈”以“政府財經互聯網黨媒平臺”的新媒體模式,通過共建共享服務鄉村振興,備受關注。
內容優秀,體現獨立可控主流媒體的地位。上游新聞致力于打造重慶第一黨,順應主流思想,聚焦時政經濟新聞,自主可控,特色鮮明,傳播力強。重大節點、重大事件不缺席,讓正能量產生大流量,好聲音成為最強音,成為主流宣傳和內容生產的主力軍。
重大主題報道是各大媒體的競技場,也是檢驗媒體融合水平和成果的考場。在黨的20強宣傳報道中,上游新聞推出H5產品《相“繪”二十大時光》,以10個場景描繪了黨的20強時代的幸福畫卷,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反響強烈,成為現象級媒體作品。舉報《西部陸海新通道加速跑丨重慶:當好“牽頭人” 擴大朋友圈促進大開放》全網推送。

新媒體產品“畫”了前20次。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上游新聞聯合江蘇等10省份推出大型專題策劃報道《江山如此多嬌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中國》,取得了高質量的傳播效果。
2023年1月21日,重慶除夕舉行“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焰火晚會,吸引了數千名市民和游客。為保證觀看焰火表演的市民和游客安全返程,重慶軌道交通將末班車延遲至凌晨3點20分,送班前不收班。上游新聞第一時間發布圖文原稿《你坐過凌晨3點的地鐵嗎?除夕夜,重慶軌道延長運營至3:20》,將重慶作為“寵物游客”的形象傳遍網絡。《上游新聞》第一期之后,引起了全國med
精美的原創內容提升了上游新聞的傳播力,從一組數據可以看出:在第32屆中國新聞獎中,《重慶紅色故事50個故事》系列報道獲得二等獎;在黨的二十大宣傳中,推出了3000多個系列報道產品,總訪問量超過6億人次。關于貫徹落實習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布報道3800余篇,閱讀量1.9億,“天天學習”欄目總閱讀量6300萬;共發布抗疫類文章17916篇,其中31篇報道閱讀量超過1000萬,總閱讀量超過17億。上游新聞通過自制,聚焦優秀的新聞產品和服務,提供有價值、有深度、有質量的傳播內容。
打造全媒體矩陣集群,形成品牌溢出效應。在新媒體格局下,構建全媒體矩陣,拓展全媒體集群,發揮規模聯動效應,是主流媒體轉型的方向。上游新聞也在打造以客戶為龍頭的傳播集群。到2022年12月,上游新聞客戶端下載量達到6000萬,日均發布量超過3000篇,市外訪問用戶超過60%,全網矩陣用戶覆蓋超過1億;Tik Tok、Aauto更快、視頻號等主流短視頻平臺用戶超過700萬,短視頻月均閱讀量超過11億,居重慶媒體第一;上游新聞已入駐人民網、Phoenix.com、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新浪新聞、網易新聞、搜狐新聞等12家第三方平臺,用戶總量近千萬,月均閱讀量超2億,居重慶第一;百度資訊指數、雙微指數、微博熱搜數、Tik Tok頭條指數、第三方平臺用戶數等12項互聯網影響力數據指標位居重慶第一,成為重慶乃至全國重要資訊第一渠道。基于此,上游新聞客戶端主導的傳播矩陣實現了對用戶的有效傳播。
全網矩陣帶來品牌溢出效應。2022年8月,在重慶北碚區縉云山阻擊山火的報道中,上游新聞記者拍攝的新聞照片和視頻《星光長城》在上游新聞客戶端發布,引起全網共鳴,閱讀量突破50億,創重慶新聞報道歷史之最。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王文斌通過個人海外社交媒體賬號轉發,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
《星光長城》只是上游新聞品牌泛濫的一個縮影。通過新的合作機制,傳播指數和全網上游新聞數量猛增。上游新聞小紅書賬號運營半年,粉絲突破12萬,閱讀互動2000萬,互動率重慶第一,具備初步商業價值。通過全媒體矩陣,正面主流報道通過新媒體運營模式登上重慶及全國熱點榜,平臺影響力數據指數位居重慶第一。
上游新聞構建自主可控平臺的發展趨勢
為順應媒體融合發展趨勢,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力推華龍。com收購上游新聞67%的股份。“華龍。com-上游新聞“強強聯合重組后將在內容、技術、運營等方面進行深度整合,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強化全媒體營銷,實現體制機制之長互補,融合協同發展。
全力打造西部第一新媒體集群。這次重組使得華龍。com與上游新聞優勢互補,放大整合效應,實現“華龍”戰略布局。com深耕重慶,精耕重慶,上游新聞立足重慶,面向全國,攜手形成新媒體集群”。
“華龍。com-Upstream News”不斷增加視頻傳播的比重,推出互動視頻,強調與用戶的互動功能,從單一的產品向
充保集團整合華龍。com、上游新聞技術人員和資源,成立重慶華龍數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由500萬元提升至3000萬元,擁有各類技術人員260余人,全面提升內外服務能力。<愛尬聊_頭條百科>重慶華龍數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媒體融合產業服務、城市公共智慧服務、網絡安全趨勢服務為基礎,以全方位服務用戶為中心,賦能智慧城市高質量發展。
深化互聯網產業全面布局。2022年,上游消息穩定了市場的運行,實現了盈利。目前正著力于重點產業化平臺建設,尋找新的投資項目,加快傳媒相關產業的收購兼并,做好生態布局,探索新的收入增長點。通過發揮報業集團的平臺優勢和專業團隊優勢,實施“全案策劃、全球實施、全媒體推廣”的“三服務”模式,大力拓展現象級品牌IP,持續做好各類評選活動,著力打造“全球渝商大會”項目,搭建對話交流、共同發展的平臺;推動重慶招商引資,推出區域工業品牌包裝等商務項目。
此外,充分匯集行業領先的技術資源,整合海量數據資源,探索推進輿情大數據平臺建設,形成核心競爭力,打造重慶輿情服務領導品牌。同時,依托新媒體宣傳和人才優勢,形成了標準化、規范化的服務體系,基于內容的運營項目覆蓋率不斷提高。
結論
整體來看,上游新聞通過整體設計、理念轉變、用戶運營、資本運作、技術支持等方面不斷深化改革,在重慶發揮了首端的作用,在打造西部第一新媒體集群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在打造自主可控平臺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放眼全國,主流媒體主要受用戶、定位、理念、技術、內容、資本、流程等因素影響。雖然國內主流媒體在用戶數量、內容影響力、融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資金不足、內容風控能力弱、團隊建設難等問題。上游新聞也面臨這樣的挑戰。整體營收規模、日活用戶等指標與平臺型互聯網公司還有較大差距,需要進一步“破圈”實現生態發展。
主流媒體搭建自主可控平臺是一個全面復雜的過程,沒有現成的標準可循。上游新聞的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改革實踐仍在進行,也為我國主流媒體搭建自主可控平臺提供了一些借鑒和啟示。
本文發表于2023年2月《新聞戰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