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系》:金秀賢的回歸之作,是否被過譽了??
時隔五年,金秀賢帶著《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系》回來了。
強大的演員陣容和早期的故事理念,加上網飛的大制作,無疑讓這部劇成為目前最受關注的韓劇。
從播出到現在,某種程度上,該劇辜負了大家的期待。從演員表演、故事設定、服裝道具、后期包裝,很多方面都可圈可點,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國內觀眾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8分。
這部劇不錯,但真的有很多人認為的那么無懈可擊嗎?還是說它是一部經過了精密計算,看似反套路,卻依然在用舊有模式吸引觀眾入坑嗑糖的爽???
103010體現了哪些創作方法?最后的效果有沒有受到一定程度的好評?
男女對調版的“霸道總裁愛上我”,
甜虐結合的爽劇
103010的劇情圍繞著一家精神病院展開:精神病院里帥氣的男護士溫剛泰(金秀賢飾)和《冷艷》里有錢又漂亮的童話作家高(飾)之間,互相糾纏,陪伴,治愈。
精神病護士和童話作家,這是一個典型的、挖掘故事的職業,他們的劇在背景和性格上都做到了極致,增加了他們身份之間的懸殊感。
在后臺,男性主要是和患有自閉癥的哥哥住在一起,有更多的尷尬和限制。女方的設定是,童話風靡全國,甚至到了暢銷海外的程度,就會有更多任性的資本。這樣你們兩個人的沖突和對比會更強烈。性格方面,男方溫柔不爭,在關系中比較被動;女人看起來總是堅定而武斷,她的線條大膽而直接,很有煽動性。
從這種強烈的對比和碰撞中,很容易聞到一種熟悉的味道。這不就是言情小說和劇中常用的“霸道總裁愛上我”的設定嗎?區別只是男方和女方的身份特征顛倒了。
女性形象塑造的主動性和攻擊性也與近年來女性地位和話語權的提高密切相關。女性可以表達自己的欲望,主動追求自己愛的人,這在幾年前的韓劇里是很難想象的。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系》 2013年大火的時候,當時由主演的錢也是一個任性霸道的妹子形象,但是連露肩露背的打扮都要在所有教授的掌控之下。這個設定肯定會被現在的觀眾看得太陳腐。
正是高這位活躍而又難搞的女主,填補了市場上強勢女性角色的空白,戳中了很多觀眾尤其是女性的心。
除了霸道總裁的反轉,《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系》的男女主各有各的惹事屬性。劇情在兩人輪流救對方性命的門檻下不斷推進,感情也因此升溫,看似互虐。其實從上一個故事開始,就瘋狂的扔糖,頻頻出現牽手動作和一些小的肢體觸碰。
高書店無論何時簽售,不顧形象,大罵與剛泰哥哥發生沖突的一家人;還是剛泰在一個雨夜騎著摩托車找到了文英,并把她帶回了自己的住處。他們的感情濃度似乎和一開始的一般愛情劇不一樣,節奏更快,過激的地方更少。
在兩個人相愛相殺的過程中,女主的潛臺詞是“我喜歡你不喜歡我的<愛尬聊_百科網>樣子,我也沒辦法”,而男主的狀態是“我嘴上說不喜歡,但內心和身體都極其誠實”,這進一步強化了“霸道作家愛上卑微男護士”的模式。
讓觀眾感受到“甜”,這種“甜”來自于兩個人的密集互動,來自于女主對日常生活中難以表達的情緒和心理的輕松表達,來自于劇中制造的無數巧合;讓觀眾感受到“虐”,這種“虐”來自于極度的落差造成的隔閡,彼此造成的難以治愈的心理創傷,彼此出身家庭造成的意外災難。
該劇融合了“甜”和“虐”兩種元素,用充滿套路的組合拳打造了一部愛情劇,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高概念+極端設定,能否成為創作捷徑
如前所述,這部劇的人物設定在身份和性格上都被推到了極致,主線劇情的推進也離不開精神病和精神病院。
有了這個極端設定的前提,劇里一切不符合常理的事件和瘋狂甚至荒謬的反應都有了解釋的余地。
剛哥經常夢見被蝴蝶追,所以兩人不到一年就要搬家;高文英常年生活在爸爸媽媽的控制和詛咒下,所以經常做噩夢,性格任性、霸道、愛爆發。剛太太小時候說“我生你是為了照顧弟弟”,讓他心理上很難真正成長起來。
換句話說,編劇只要是想讓男女主發生沖突,或者是誤打誤撞產生誤會,就可以拿出身家庭的創傷和精神病院的不可控因素做文章,這就有點太懶了。而激烈任性的劇情當然滿足了觀眾天生對八卦和劇場的熱愛,但也很難說不是創作的捷徑。
/>如此極端的設定必定會簡化主要人物生活中一些常識性的動機,讓人物里普通人的經歷越來越遠。導演和編劇自然就省去了很多描摹細枝末節,梳理和深究人物動機的功夫。
按照制造流水線產品的角度,這當然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操作方式。但如果按照藝術的衡量標注,這種模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劇作的深度,沒能讓故事走得更遠,更具說服力。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觀眾看到這部劇時會不自覺地聯想到另一部前些年大火的韓劇《沒關系,是愛情呀》。那部劇也以精神醫學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角用愛情療愈彼此的故事。
包括今年三月份播出的由丁海寅和蔡秀彬出演的浪漫愛情題材韓劇《半之半》,丁海寅飾演的角色,職業是開發用于輔助治療失去親人傷痛的人工智能,一部分情節與心理創傷和面對創傷的態度緊密相關。
能看出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題材很受韓劇創作者歡迎,也是市場比較買賬的一種類型。
但《沒關系,是愛情呀》把成年人在感情中的互動描摹得十分細致,觀眾也有更多可代入,與現實生活進行對應的空間。而《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系》則是將精神病題材與暗黑系的童話風格進行結合,架空化的處理更加遠離現實。
劇作不僅在整部劇的最開始采用了灰黑色調的童話,將男女主角對應到童話故事里的身份在正片里也設置一個“被詛咒的城堡”,還在“現實”劇情里運用恐怖的鏡頭、音樂和剪輯節奏處理,例如高文英夢境中出現一襲黑衣女者的類恐怖片的母親形象,又如精神病院里傳出半夜女者歌聲的情節。
這些并不落地的元素相互糅合,很容易讓觀眾出戲,情緒累積之后的結果就是觀眾絲毫不會信以為真,對男女主角心理問題的寬容度也會隨著故事推進而降低。
網飛的大制作,在何種程度上影響劇作風格?
這兩年,網飛大有逐漸開辟別國賽道的野心和動作。在東亞國家里,他們率先實行實驗的就是韓國。從驚悚恐怖的古裝瘟疫大戲《王國》,到講述高中生犯罪的黑色校園故事《人間課堂》,再到這部《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系》,網飛把美劇中那種強烈沖突和反轉的情節、激發腎上腺素的快節奏應用到韓國的故事中。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系》在制作過程中,還有意識地雜糅了不同類型的劇作風格。這部劇自然是愛情故事為主,卻在很多地方借鑒了喜劇片的拍攝手法,還融合了懸疑故事的置景和敘述方式。情節主線講的是小情小愛,推進的節奏并不是很快,但多種元素的疊加會給觀眾造成一種很飽滿很宏大的錯覺,像是一種留住觀眾的障眼法。
但一味地疊加,試圖把每種類型片子的優勢都彰顯在這一部劇里,顯然也會造成一些問題。很多場景的切換會過于生硬,人物的情緒存在不連貫的地方,非主要角色的出場時間晚且有些亂,定位也不是太明確,更像是為了推進男女主角故事線的工具人。
這也是這部劇總體而言比較可惜的一點,創作者不懂得做減法,很容易顧此失彼,不能從全局上呈現一個好的故事脈絡。
從情感推薦的層次的來看,這部劇里男女主角雖然開始就已經爆發了超出一般標準的荷爾蒙,卻缺乏兩人心生情愫的心理動機,似乎顏值和沖突就把二人綁得死死的。而或許出于劇作整體體量的角度考量,《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系》,把兩人之間的電波拉得非常長,以時增時減起伏的手法讓情感滲透的速度變慢,接吻橋段甚至比“吻戲八集定律”的常規操作韓劇還要晚上一集。
不過不得不承認,整部劇的演員表演彌補了不少劇作上的短板。
金秀賢自《來自星星的你》之后,就再無現象級的劇作出現,急需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回歸之作”,而在韓國國內,走他這樣清朗俊秀且治愈系戲路的男演員也逐漸變多,這部劇的合作理解成制作方和他自身的彼此互救。
徐睿知與這部劇的形象貼合度極高,加上浮夸華麗的造型包裝,可以預見幾年內很少有一部韓劇的女性形象比她更令人印象深刻。
幾位實力過硬的演員出演配角,也給這部劇增添了一些可信度和國民度。飾演鋼太哥哥的吳政世幾乎貢獻了本劇的最佳表演,他把角色自閉癥的結巴、繪畫方面的天賦和內心的盤算演繹得淋漓盡致,沒有一刻不在角色狀態之內,為鋼太的很多行為做了情緒上的鋪墊。幾乎在所有著名韓劇中出演前輩的精神病院院長的扮演者金昌完和國民媽媽一樣的金美京等,也為這部劇增色不少,彌補了一些情節上的缺憾。
整體而言,這是一部令人觀看感受有些分裂的劇作,一方面劇情的bug不容忽視,另一方面對于情緒的把握又是準確的,制作的水準也較高,能看出網飛是想以標準化的方式完成一個項目高投入與高回報的流程。
反觀國內,甜寵劇熱度不減的市場環境下,這部劇中成功與欠缺的地方,同樣需要我們學習和反思。既然做爽劇,就要明白“爽”的元素和背后觀眾的心理,當追求爽和短平快這一步有底氣完成時,可以進一步思考,如何讓一部作品在情緒和喧鬧之后,能留下更多余韻和可供解讀闡發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