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2》變味了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王心怡。
播出過半,《河神2》口碑逐漸升溫。
女子學院和“水晶宮”對芙蓉花的藝術處理,迷幻而美麗,獲得了許多贊譽;老河神、胡管家、付曉集體下線賺足了眼淚;幕后boss依舊深藏不露,環環相扣的劇情引發了諸多猜測.
在經歷了前期演員變化的適應期后,觀眾似乎開始越來越回歸劇集本身。關于劇情、制作等的討論。在社交平臺上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聲音。
但一直存在爭議。更不用說演員更換引發的討論,節奏慢、感情戲太多、查案筆墨少、丁卯戲太多等問題也時常出現。
相比《河神》豆瓣8.2的評分和20億的播放量,《河神2》目前7.5的評分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些問題對劇集的影響。
三年過去了,《河神2》有變化嗎?
制作人、導演李瑱常本把《河神》系列和團隊形象地比喻成一家“烤鴨店”:“店沒變,鴨子還是我們烤的,餐廳的服務員也沒走。”女士們先生們,烤鴨仍然很美味。
不過,雖然主創團隊沒有變化,但《河神2》在《河神》的延續基礎上進行了改動和升級。
于是,在一個午飯早已過了,晚飯還有點早的“微妙”時刻,那些有關 《河神2》 演員變動、角色“加戲”的爭議,創作的改變與升級, 《河神2》 的系列化等話題,在與《河神》的制片人常本和導演李瑱的對話中,鋪陳了烤鴨的誘惑和他對味道的幻想。
“變動”很多,不止演員
雖然距離官方公布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年,但毫不奇怪《小河神》的演員變更仍然是關于《河神2》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受眾是先入為主的,接受變化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比較是必然的。這也直接體現在《河神2》前期的大部分評論中。
豆瓣換演員的探討
事實上,團隊在做決定時就預測到了影響。但是,在他們看來,“先入為主的觀念是正常的,是一個中性詞,沒有錯。”
導演李瑱說,對于《河神》系列來說,“河神”是一個角色。他住在龍王廟里,有一個名叫顧瑛的兒媳婦。他的主人是一位老河神。這些元素是固定的。“只是不同的演員處理這個角色的方式不同。”關于《小河神》兩個版本的對比,導演李瑱說:“現在的《小河神》有兩種感覺,這是必然的,因為兩個不同的演員在詮釋它。但我們并不是重新塑造一個‘河神’,他只是不同的演員扮演同一個角色,表現出不同的狀態。”
或許,這樣的“性格”變化,也與人物隨著故事的發展而成長成熟有關。畢竟經過“魔道”一案,“小河神”應該也有一些性格或者思想上的變化。《河神2》總是連接《河神》,把故事往前推。
這或許也能解釋《河神2》中“小河神”與顧瑛的感情線提升和場景增加的原因。在《河神》邪惡之水的源頭,“小河神”和顧瑛已經是生死之交。有了吻戲,第二季要做的就是順勢發展。
不僅感情線自然推進,《河神2》承擔了上一部,而且很快就進入了新的故事,保持了相同的文化背景、場景、語言風格等等。這和主創團隊一直沒變有關,連龍王廟雕刻佛頭的師傅都是同一個人。
103010系列佛頭
但是《河神》不是一成不變的。最明顯的就是片頭的變化:每一集的人物都有不同的關鍵詞。這是田導演第一季未實現的夢想的實現時刻。“這個片頭的形式不是基于劇的目的,而是我們想做一些別人沒做過的不一樣的事。也是一種儀式感。”
制片人常本和導演李瑱告訴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看似簡單的標題實際上需要很多想法和資源。白色造型和水墨畫效果不是特效,是3D打印注入的進口顏料;內容也要根據關鍵情節和人物性格提煉關鍵詞。另外,片頭的拍攝已經接近全劇的尾聲,需要把演員集合起來,或者拍一個演員的片頭,才算完成。整個片頭制作周期花了三天。
操作起來當然有難度,但是《河神2》還是要做的。希望團隊變得更加勤奮,要求團隊更加專業。《河神2》在“升級”,努力“不重復”。
比如劇的結構也是《河神2》和《河神2》的根本區別。四集左右以一個案件結束,“神奇古道”貫穿全劇—— 《河神》。講故事的方式更加單元化、篇章化,幕后boss也更早出現在觀眾面前。相比之下,《河神》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開始了一場經典的案件調查。
劇風格:終極boss隱藏極深,正方勢力一直兜兜轉轉尋找最后的兇手,但每個案件之間還要有所勾連。《河神》劇照
所以,崔瘋子案的真兇顯然不是聶小秋,那么是誰呢?揭秘仍需等待,只留下將銅牛一分為二的書立點題,以及顧唯良案的發生。而顧唯良案又以驚人的巧合,看似完結,卻又引出火牛圖和“接檔”的女子學院案件。
截至16集更罷,終極boss仍未露出水面,但觀眾<愛尬聊_健康養生>猜測的興趣也不斷被激起。再加上其他短暫的挖坑與埋坑,時不時出現的“小驚喜”,讓《河神2》的推理性、懸念感更強。
導演田里坦言《河神2》的劇作結構確實更有難度:要把所有的信息點埋在24集中,完全勾連起來,又不能讓觀眾覺得太過于沉悶,每一個案件感覺是破了,但其實又沒破,布局感會更大。
“我可能就是不愿意重復,希望每一步都有突破,而且是從根本上,也就是劇作結構上都不一樣,下次沒準我又會換別的方式。”
除此之外,從服裝造型、攝影器材,到置景等,“升級”是全面的。24集的《河神2》拍攝了135天,比同體量的《河神》耗時更久。
這是一場強度更大,卻合作更默契的經歷。
有關《河神》系列化的一步
“河神”系列遠未結束。
其實,在創作《河神》時,團隊并沒有形成做系列化的想法。“不是從《河神1》開始就想要系列化的,是個逐步整理思路,完善系統的過程。”而宣布打造《河神2》的消息,也只是在《河神》慶功會上公布,“愛奇藝和工夫影業都非常支持這個項目,給了我們開始系列化的信心和很多幫助。”
《河神》慶功會
至于要將《河神》開發成系列劇的原因,常犇說到:愛奇藝和工夫影業有著大力的支持,創作和制作的協助;也有基于團隊本身對于題材的喜好,以及創作能力的了解;有題材先天特質的考量,比如與傳統文化有關聯,民國年代的傳奇感;也有平臺方的決策等等。“把它做成一個系列,難的是每一部都有突破。”
于是,有人感覺在《河神2》中,丁卯的戲份變重了。其實不止丁卯,不少角色也被“加了戲”。顧影有了親生父親的“身世線”,而可能是生父的顧唯良又隱約與老一輩人物關聯頗密;肖蘭蘭有了幼時的故事補充,多了大表哥的陪伴和幫助,人物更加立體。
同時,老一輩的關系和藏而未露的故事,又將時間跨度拉大,試想想如果將老一輩的故事糾葛講述出來,應該也是吸引人的;更多人物登場,也共同建造了宏大的世界觀。“其實不是丁卯的戲變重了,是其他每一個角色的戲都變重了。你會發現每一個人都可以單拎出來,他的人物關系和人物狀態都跟第一季不一樣。”這是導演田里有意為之的結果,“以后無論從哪個方向、人物切入,都有創作的空間。這是在為整個系列做鋪墊,把調子定下來。”
在導演看來,《河神2》才是《河神》系列化的開端。
《河神》系列人物關系
既然搭建了宇宙,聯系與貫穿的元素必不可少。除了主要角色之外,《河神2》與《河神》相同的津門色彩,更為密集的歇后語、俗語臺詞設置,甚至片頭關鍵詞獨白風格等都算得上一種延續。
有意思的是,集導演、編劇、片尾曲作詞為一身的田里,也同時兼任起演員的工作,出演了陸老板——長著彩燈胡子,戴著一方一圓的眼鏡,賣給聶小秋觀音蓮的鬼市老板。田里表示自己還會“堅持演下去”,其實這也是“河神”系列需要貫穿人物的設置。
《河神2》前期準備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正式上線距離《河神》已經過去了近三年。三年時間里,網劇市場、觀眾的審美和口味都有了變化。但《河神》似乎仍然保有競爭力:這類劇集的受眾群體相對穩定,《河神》首先要做的,是“服務”好這類受眾,讓他們滿意。同時,《河神》仍然具有題材、元素的獨特性。“我們做烤鴨就先要把烤鴨做好,做好它的品質。”
如今,這只等了三年的“烤鴨”進程過半,那些人物故事、那些幕后真相、那些終極懸念依然隱藏在深處。各位客官,不妨再繼續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