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誰????
請問,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誰啊<愛尬聊_尬聊生活>?
有生之年2013 2022-04-15 20:06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詠懷》,是宋代邵康節所作。全詩如下: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討蓉滅喆 2022-04-15 20:08
showmessage 2022-04-15 20:09
法律和道德的碰撞 2022-04-15 20:11 “一望二三里”出自:邵雍[北宋哲學家]《山村詠懷》。 原文是: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釋義: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遠,薄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 村莊旁有六七座涼亭,還有許多鮮花正在綻放。 ”一去二三里”出自:徐再思《無題》。 原文是: 一望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樓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釋義: 到二三里遠的地方,有四五個生著炊煙的人家。 路過六七座亭臺樓閣,周圍有十幾枝花。
yxl111 2022-04-15 20:12 去乃動詞, 望乃形容詞 一去二三里,表明動作已經開始,行動過后 一望二三里,表明未有行動開始,只是視野所過
qk13218319905 2022-04-15 20:12 宋朝理學家邵雍(康節)的《蒙學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有生之年2013 2022-04-15 20:06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詠懷》,是宋代邵康節所作。全詩如下: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討蓉滅喆 2022-04-15 20:08
作者是北宋哲學家邵雍
山村詠懷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譯文
一去有二三里遠,輕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
亭臺的樓閣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鮮花在。
showmessage 2022-04-15 20:09
“一去二三里”出自山村詠懷,作者是邵雍。
1、原文
山村詠懷
宋代雍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花。2、翻譯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遠,輕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亭臺的樓閣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鮮花在綻放。3、賞析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兩句是一種線狀的視覺印象一去”做水平運動,”二三“虛指數量多,炊煙裊裊呈垂直狀態,“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兩句變換為點狀視覺印象:亭臺座座,鮮花朵朵。
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每句安排一個量詞,即“里”、“家”、“座”、“枝”,新變化,也在每句中安排兩三個數字:“一”字打頭,“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歸句首,把十表示數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序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編織在一起,隨著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中。
法律和道德的碰撞 2022-04-15 20:11 “一望二三里”出自:邵雍[北宋哲學家]《山村詠懷》。 原文是: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釋義: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遠,薄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 村莊旁有六七座涼亭,還有許多鮮花正在綻放。 ”一去二三里”出自:徐再思《無題》。 原文是: 一望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樓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釋義: 到二三里遠的地方,有四五個生著炊煙的人家。 路過六七座亭臺樓閣,周圍有十幾枝花。
yxl111 2022-04-15 20:12 去乃動詞, 望乃形容詞 一去二三里,表明動作已經開始,行動過后 一望二三里,表明未有行動開始,只是視野所過
qk13218319905 2022-04-15 20:12 宋朝理學家邵雍(康節)的《蒙學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