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雞圖是誰畫的呢??
320****265 2022-05-10 06:17 目的即借雞的五種自然天性宣揚人的五種道德品性。比如一,雞身上的花紋表示有文化。二,雄雞的模樣很英武。三,雄雞打架很勇猛。四,母雞護小雞很仁慈。五,雄雞報曉很守時,表示守信用。這些都是他對大臣的要求。畫家的表現手法十分生動,一只錦雞縱身上攀,壓彎了芙蓉枝,表現出了錦雞的重量感。《芙蓉錦雞圖》是宋徽宗趙佶所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我國經典傳世名畫之一。此畫作曾是宋以后歷代皇帝珍愛的藏品,畫上的收藏印有“萬歷之寶”、“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顯示該畫的巨大價值。 《芙蓉錦雞圖》縱81.5厘米,橫53.6厘米,為一幅絹本立軸,雙勾重彩的工筆花鳥畫。在畫中,一只色彩絢麗的錦雞落在芙蓉枝上,回首出神地仰望著右上角一對翩翩飛舞的蝴蝶,顯出一種躍躍欲試的神態。芙蓉的一枝,由于錦雞的落下而微微地彎曲了,似乎給人一種顫動的感覺,更顯出花枝的柔美。 這幅畫,通過剎那間的動態,把花、鳥、蝶三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富有生活情趣的意境。設色富麗而典雅,整個畫面,充滿了秋色中一派盎然的生機。而且,本幅畫的右上方宋徽宗趙佶以瘦金體題“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鹥”,右下書款“宣和殿御制并書”,并書草押書“天下一人”。 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細瘦而遒勁,被特稱為“瘦金書”,他的花鳥畫技法,又被稱為“工筆院體畫”,他的詩、書、畫,在一張作品中顯得非常和諧,獨具風格,在繪畫史上有“三絕”之譽。《芙蓉錦雞圖》是趙佶的代表作之一。 花鳥畫包括花卉、瓜果等植物和昆蟲、鳥類、魚類、走獸等動物題材。西洋畫中畫花卉、鳥雀的繪畫稱之為靜物畫,畫家以寫實的方法對著景物寫生,甚至畫僵死的獵物。與此相對應的中國繪畫中的花鳥畫,完全是憑借記憶默畫花卉和動物,也稱之為寫生。與西方繪畫的寫生概念不同的是,中國繪畫的寫生是表現自然物象的生命活力。此外,中國花鳥畫家借畫花鳥表達了許多寓意,如畫家往往以動植物的自然屬性比喻人的社會屬性。高大的松樹不畏風寒,畫家將它喻為英雄,而矮小的荊棘多刺,畫家將之喻為小人,竹子、梅花、菊花都較耐寒,故將它們比作君子。有的花鳥畫表達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也有的花鳥畫是表達作者對人生、世事的感懷。 中國古代皇帝比較喜歡畫花鳥畫。宋徽宗趙佶畫《芙蓉錦雞圖軸》,目的即借雞的五種自然天性宣揚人的五種道德品性。比如一,雞身上的花紋表示有文化。二,雄雞的模樣很英武。三,雄雞打架很勇猛。四,母雞護小雞很仁慈。五,雄雞報曉很守時,表示守信用。這些都是他對大臣的要求。畫家的表現手法十分生動,一只錦雞縱身上攀,壓彎了芙蓉枝,表現出了錦雞的重量感。 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的三鼠圖軸是很有意趣的寫意畫,看到圖中機敏可愛的老鼠,使人忘記了鼠類可憎可怖的一面。朱瞻基最早將老鼠作為美好的藝術形象來描繪,也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老鼠之美感的藝術家。由于老鼠一胎多子,苦瓜等果實里面也有很多種子,因此將它們作為繁育能力最強的動物和植物。宣德二年(1427年),盼望生子多年的朱瞻基終于得了第一個兒子朱祁鎮,即后來的明代正統皇帝。朱瞻基畫此圖正是為了記錄他得子的最幸福的一年。 明末畫家徐渭沒有帝王那樣的心態,更沒有優裕的生活條件,他一生非常坎坷,多次參加科舉考試,沒有一次成功。徐渭懷才不遇,發出了癲狂般的感慨和憤怒,他畫墨葡萄軸,正是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樣被拋在野藤里。人們說,這張畫的墨點就如同徐渭辛酸的淚珠。比較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畫家,他們的花鳥畫透露著不同的情感,這就是中國古代繪畫內在的不同的精神所在。
小背包茶店 2022-05-10 06:22
北宋徽宗趙佶繪,縱81.5cm,橫53.6cm。絹本設色立軸,雙勾重彩工筆花鳥畫。《芙蓉錦雞圖》,絹本設色,縱81.5厘米,橫53.6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全圖設色艷麗,繪芙蓉及菊花,芙蓉枝頭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錦雞,扭首顧望花叢上的雙蝶,比較生動地描寫了錦雞的動態。這種表現形式,在宋代花鳥畫中很是流行。五彩錦雞、芙蓉、蝴蝶雖然均為華麗的題材,但如此構圖便不同于一般裝飾,而充滿了活趣。加以雙勾筆力挺拔,色調秀雅,線條工細沉著;渲染填色薄艷嬌嫩,細致入微。錦雞、花鳥、飛蝶,皆精工而不板滯,實達到了工筆畫中難以企及的形神兼備、富有逸韻的境界。畫上有趙佶瘦金書題詩一首,并有落款。
整幅畫色彩艷麗,典雅高貴。一個由靜到動的瞬間,造型生動,令人叫絕:畫面上只有芙蓉花的一角,疏疏的兩枝嫻靜地半開著。一只錦雞驀然飛臨芙蓉枝頭,壓彎了枝頭,打破了寧靜。枝葉還在顫動,而美麗的錦雞渾然不顧,已回首翹望右上角那對翩翩的彩蝶,躍躍欲試。詩意畫旨,盡在其中。這本是芙蓉、錦雞、蝴蝶之間的故事,作者卻似不經意地從左下角斜出幾枝菊花,妙趣橫生,既破了左下角空白,又渲染出金秋的氣氛,還可作為芙蓉花的參照,點出其高下位置,使它的出現不致顯得突兀。
芙蓉錦雞圖 (4張)
畫面抓住錦雞飛臨的瞬間,力量動感都凝固在其中。鳥兒欲飛,先向下蹲,然后用力蹬出,芙蓉花一枝也被帶得傾斜,彎曲中見挺拔,挺拔中見婀娜。寬大的葉片也隨之翻仰旋轉,向背反側,各盡姿態。在葉片的翻轉中呈現出空間感、立體感,可見作者觀察細致入微。芙蓉整體設色淡雅,以烘托羽毛鮮艷的錦雞,而枝頭綻開的芙蓉花用明亮的白色,鮮活而亮麗。觀畫中趙佶的自題詩,可發現趙佶畫這只五彩斑斕的大錦雞,是為了頌揚儒家文、武、勇、仁、信這五種倫理品德。此畫設色濃麗,暈染細膩,傳達出皇家的雍容富貴氣派。
M37****2183 2022-05-10 06:27 中國畫分工筆(雙勾、白描)、寫意(大寫意、小寫意、沒骨)、兼工帶寫。勾線工整細致、設色富麗的是工筆畫;不勾線或少勾線直接設色的是沒骨畫;書法入畫、墨分五彩、大開大合、用筆瀟灑、氣韻兼顧的是寫意畫。既有工又有寫的乃兼工帶寫是也。芙蓉錦雞是中國花鳥畫經常表現的題材,既有工筆、沒骨又有大小寫意,當然也有兼工帶寫。很入畫的,寓意吉祥,畫家最愛。
周先生0932 2022-05-10 06:30
趙佶是一位藝術家皇帝,他終日潛心迷戀于書法和繪畫,無心坐在龍椅上處理龐大的大宋政事,他先是啟用高俅,封他為殿帥府太尉,接著又重用蔡京、童貫之類,把一切朝政都交由這幾個人處理。而他則專注于文化藝術事業,并親自掌管翰林圖畫院,給畫家以優厚的待遇,鼓勵他們創作優秀的作品,像米芾、張擇端等一代大師遂應運而生。他廣泛收集民間文物,特別是金石書畫,擴充翰林圖畫院,將御府所藏歷代書畫輯編成《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他對于宋代畫院的建設和院體畫的發展,對于書畫藝術的的推動和倡導,以及對于古代藝術的整理與保存,是有突出貢獻的。他稱得上是一個“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這位亡國皇帝政治無能,生活窮奢,但是藝術造詣極深,吹彈、書畫、聲歌、詞賦無不精工極研,堪稱一代大家。平生著作極多,都散佚無存。存世畫跡有《芙蓉錦雞》、《池塘秋晚》、《四禽》、《雪江歸棹》等圖。有詞集《宋徽詞》。趙佶(1082-1135),北宋徽宗皇帝,在位二十五年,(1082-1135)。在他主政時期,奸臣當道,窮奢極欲,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傳位與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所俘,與兒子一起淪為亡國之君,最后死于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
趙佶的書法,初習黃庭堅,后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瘦金書”是書法史上的一項獨創,其特點是瘦直挺拔,側鋒如蘭竹,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所謂“如屈鐵斷金”。這種書體,這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書體,趙佶把它的藝術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后代習其書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正如《書史會要》推崇的那樣:“筆法追勁,意度天成,非可以陳跡求也。”傳世書帖有《草書千字文》、《閏中秋月詩帖》等。嘎嘎9 2022-05-10 06:35
宋徽宗趙佶雖然是個昏君,卻是個大藝術家,尤其是他的花鳥畫,可謂一代宗師。然而有許多被題為“宣和殿御制御畫”作品,其實卻不是趙佶的親筆,往往由當時皇家畫院的畫師代筆。所以現存傳為趙佶所親制的二十余幅圖畫,要分清哪些是趙佶真跡?哪些是贗品?還真是個難題。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宋神宗子,哲宗弟,曾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哲宗無嗣而即位,到宣和七年(1125)傳位欽宗,做了二十六年的皇帝。作為君主,他在政治上昏庸腐敗,對內貪暴荒唐,對外懦弱無能,十足一個蠹國害民的統治者。然而他卻是一個杰出的藝術家,能詩詞,著有《宣和宮詞》已佚,近人輯有《宋徽宗詩、詞》;工書法,自成一家,稱“瘦金體”,有《千字文卷》等墨跡傳世;擅丹青,花鳥山水,精巧深微。天機盎然,藝術上都有所建樹,許多作品流傳下來,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歷史文獻中著錄有宋徽宗趙佶的大量繪畫作品,他曾對臣下說:“朕萬機余暇,惟好畫耳。”可見他在繪畫上確實下了不少功夫,僅以流傳到今天的作品而論,其質量之高,人或稱他為劃時代開派之宗師;其數量之多,在宋代畫家中也是非常突出的。據初步統計,趙佶的重要作品如今還流傳在國內外的,共有二十余件。問題是這些傳世作品中,到底有多少是趙佶親制的手筆?對于這個問題,歷來藝術界就有不同看法。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說:“獨丹青以上皇(趙佶)自擅其神逸,故凡名手,多人內供奉,代御染寫,是以無聞焉爾。”這是說當時的名筆畫手,大多被招入御畫院,都曾為皇帝代筆作畫,有的甚至連自己的姓名都被湮沒了。徽宗在位二十余年,其間對畫院特別有興趣,也特別重視,大量吸納人才,佳作自然噴涌,所以北宋畫院是我國歷史上皇家畫院最鼎盛的時期。可悲的是,許多畫家都需為風流皇帝代筆,成為御用畫家。而趙佶作為皇帝,在侵占別人成果為已有的過程中也絕無羞恥之感,反而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元湯垕《畫鑒》說:“《宣和睿覽集》累至數百及千余冊,度其萬機之余,安得暇至于此?要是當時畫院諸人,仿效其作,特題印之耳。然徽宗親作者,自可望而識之。”史載,趙佶曾將從各地掠奪來的花石禽獸視為“諸福之物,可致之祥”,而陸續加以圖繪,以十五幅為一冊,累至千冊,名曰《宣和睿覽集》。這樣龐大的畫冊,其中萬余幅畫,怎么可能是趙佶一人所繪呢?顯然,其大部分是畫院中畫家的代筆,這些人有時需專門“供御畫”。其中許多畫上雖有趙佶手書“御制御畫并書”的字樣,卻也不一定是他的親筆。《畫鑒》說,趙佶的真跡,他“可望而識之”,但沒有說明趙佶的親筆有些什么特征,也沒有舉什么例子,所以不免是在自我吹噓。
元王惲題《宋徽宗石榴圖》詩:“寫生若論丹青妙,金馬門前待詔才。”也是說趙佶繪畫,大有捉刀之人,許多作品,趙佶只是在畫上加以自己的題印而已。南宋《秘閣畫目》、《中興館閣錄·儲藏》對趙佶親筆的“御畫”和趙佶在別人畫上題字的“御題畫”,進行了分別記載,但后人仍有各種懷疑。
今人對傳世的趙佶畫也作了大量的分析考訂,以下略作介紹。
如《聽琴圖》諸畫,謝稚柳先生從畫的題字方面推論其畫的真偽。《聽琴圖》舊為清內府所藏,胡敬的《西清札記》說是趙佶自畫像,畫中彈琴者為趙佶,下右首低頭靜聽者是大臣蔡京。圖右上角有趙佶所書“聽琴圖”三字,左下角簽署著“天下一人”款押,鈐“御書”朱文一印。正中有蔡京題詩,傳世的趙佶畫,有蔡題的不止一幅,如《文會圖》、《雪江歸棹圖》、《御鷹圖》都有蔡題,可見當時在皇帝畫筆上題字似乎還較隨便。問題是所題詩的內容,差別很大。《聽琴圖》蔡所題詩為:“吟徵調商灶下桐,松問疑有入松風。仰窺低審含情客。似聽無弦一弄中。”這詩中,蔡沒有一字對皇帝畫筆加以頌揚。而《雪江歸棹圖》卻題著“皇帝陛下,丹青妙筆”,還說:“蓋神智與造化等也。”《御鷹圖》蔡也題“皇帝陛下,德動天地”與“神筆之妙,無以復加”等等肉麻的頌揚之詞。可見后兩畫應出于趙佶真筆,如為代筆御畫,蔡京就不可能加以如此的頌揚,因為對于一個善畫的皇帝來說,給予代筆御畫加以過分的恭維,這就會有諷刺皇帝的嫌疑了。
此外,《文會圖》有趙佶的親筆題詩:“題《文會圖》:儒林華國古今同,吟詠飛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人彀,畫圖猶喜見文雄。”蔡京的和詩為:“明時不與有唐同,八表人歸大道中。可笑當年十八士,經綸誰是出群雄。”謝稚柳先生認為,如果此圖為趙佶親筆,怎么會用“畫圖猶喜見文雄”這樣的語氣呢?這明明是在觀賞他人作品時所用的語氣,包括開首所寫“題《文會圖》”,也不像在題自己的畫。蔡京的和詩在畫的左上角,與右上角和趙佶題詩遙遙相對,而蔡京的詩也只是依韻和皇上的詩,引申趙佶的詩意,標榜當時要勝過唐代,卻沒有一字涉及皇帝畫筆。這與《聽琴圖》的題詩風格一致。所以,《聽琴圖》與《文會圖》都不是趙佶的真筆,或也不是代筆,而是畫院畫家的作品為皇帝所滿意,便加以御筆題詩,蔡京也只是奉命題詩,故沒有對畫本身加以贊揚。
而趙佶的《竹禽圖》、《柳鴉蘆雁圖》、《枇杷山鳥圖》、《金英秋禽圖》、《四禽圖》、《祥龍石圖》、《杏花鸚鵡圖》諸畫,其大體的藝術主旨,在追求一種雍容高雅、無微不至的寫生,筆致秀挺溫婉,形象俊俏生動,或也有雄健的格調,其筆勢純然一體,散發出一種靜穆的墨氣。所以上述作品應大都出于趙佶親筆,當然有的仍存爭議。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芙蓉錦雞圖》與《臘梅山禽圖》,畫上雖有趙佶題詩和簽押,謂“宣和殿御制并書”,都為趙佶傳世名作。但從畫筆風格方面看,似乎與上述真品有異,沒有趙佶骨子里那種筆情墨意。同樣,《聽琴圖》與《文會圖》中的那些人物與山水竹木,也與上述親筆有別,實為“御題畫”。
《畫鑒》還說,宣和時畫院畫家周怡專“承應摹仿唐畫”。就是說畫家周怡專門為皇帝描摹唐畫,可見一些傳為趙佶臨摹唐人的作品也是靠不住的。如趙佶的《摹張萱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都不是趙佶真跡。前者筆勢冗弱,殊不流暢;后者所畫馬的四蹄呆滯無神,與趙佶的藝術手法很不相類。
徐邦達先生在《古書畫鑒定概論》中說:“最奇怪的是宋徽宗趙佶的繪畫,幾乎百分之八九十出自當時畫院高手的代筆。他既不是年老力衰,也非疲于應酬他人,因為所有的畫幅大都存于宮內為自己欣賞——著名的所謂‘積至千冊’的《宣和睿覽集》,盡管題上‘御制’、‘御畫’、‘御書’,但實際上那些‘御畫’沒有一幅是親筆的,自己欺騙自己,真不明白他是一種什么心理,可能是要托以傳名后世吧!”
而謝稚柳先生為之辯解道:“有一個推想,這些畫絕非‘代御染寫’,事實上趙佶的畫并沒有‘代御染寫’之作。那么,這些不提作者名氏的御題畫,看來都是‘三舍’學生的創作,或者是每月考試的作品,被趙佶入選了,才在畫上為之題字,這已經是顯示了皇帝的恩寵。然而,被人說成是‘代御染寫’,這是這位善畫的皇帝尊嚴始料所不及的吧!”(《宋徽宗趙佶全集》序)
總之,如今要在所有題有趙佶“御畫”的作品中,分別出哪些是趙佶的親筆畫,哪些不是,已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同時,宋徽宗如此自欺欺人的原因,恐怕也很難完全猜透。
qkoufu0666 2022-05-10 06:35 歷史背景是指當時時代?芙蓉錦雞圖是趙佶所繪制,當時的趙佶生活在詩書畫全盛、名家輩出的北宋時代。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的變革,使軍人逐漸失去了以往左右政局的力量,保證了中央對國家的絕對統治。 文官政治被確立為統治國家的最高原則。北宋的皇帝自宋太宗起就沒有不愛字畫 2 的,多年來宮廷采取各種手段到處征集字畫,搜羅畫師,到宋徽宗的時候,“翰 林圖畫院”已經創立了百余年.宮中收藏的字畫已超過盛唐,多達上萬件。在宮 廷的影響下.北宋的王公、士大夫都以收藏鑒賞書畫為榮.他們競相附庸風雅.講 求藝術蔚然成風。宮廷書畫藝術的繁榮與士大夫書畫創作,使北宋名家輩出.李 成、范寬、米芾、黃庭堅、崔自等書畫大師如群星耀日。當時的京都汴梁藝術家 云集,連酒館茶樓都張掛書畫供客人欣賞。北宋書畫藝術的發展到了全盛的時期。 參考自豆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