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地震預警系統有哪些預警缺陷??
目前的地震預警系統有哪些預<愛尬聊_百科>警缺陷?
rmzRUZXE 2022-05-11 22:26 地震預警系統并不是地震預測系統. “地震預警”是指突發性大震已發生、搶在嚴重災害尚未形成之前發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動,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也稱作“震時預警”.地震預警系統是指實現地震預警的配套設施. 按照系統響應的順序可包括:地震監測臺網、地震參數快速判測系統、警報信息快速發布系統和預警信息接受終端.整套系統的特點是高度集成、實時監控、飛速響應,尤其是飛速響應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地震預警系統其實就是在和地震波賽跑,多跑贏一秒,就能多獲得一秒的應對時間,用分秒必爭來形容最為恰當不過. 地震波是一種機械波,具有一定的傳播速度,也就是說,當地震發生后,大家不會立刻感覺到地面的震動,而是要等相應的地震波傳播到人所在的位置.這個時間差給地震預警留下了一顯身手的空間. 地震預警系統的工作原理就在于可以探測到地震發生最初時發射出來的無破壞性的地震波(縱波即P-波,primary wave),而破壞性的地震波(橫波即S-波,secondary wave)由于傳播速度相對較慢則會延后10~30秒到達地表.深入地下的地震探測儀器檢測到縱波(P-波)后傳給計算機,即刻計算出震級、烈度、震源、震中位,于是預警系統搶先在橫波(S-波)到達地面前10~30秒通過電視和廣播發出警報. 預警系統的原理決定了地震預警系統能夠提供的應急時間是有上限的.預警系統面臨一臺尷尬的規律:越是地面運動強烈的極震區,能提供預警的時間就越短;對預警系統依賴越弱的地區,能提供的預警時間反而越長.預警系統在關鍵技術上還沒能做到十全十美,尤其是地震參數的快速判定,以及復數個地震同時發生時,震源參數分離獨立判定. 中國雖然是個多地震國家,由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巨大,但除大亞灣核電站在法國人承建時建立了一臺由地震監測網絡和人工決策相結合的地震預警系統外,中國尚未自主建設過其他重大工程地震預警系統,有關研究工作也僅是剛剛在個別高校和研究所興起. 地震預警系統面臨三個困難:硬件條件的限制;技術上的困難——地震發生后,只可以用到近震源有限臺站的初期信息來確定地震基本參數,并實時預測尚未到達的破壞性地震波的強弱.信息的有限性會影響地震事件自動判別的可靠性和地震基本參數的測定的準確性;地震預警的局限性——地震預警系統并不是萬能的,其應用受到臺網條件、技術發展及震源所處位置等客觀條件的限制. 地震預警系統建立的阻礙在于思路、體制和科技三方面.同時由于部門利益分割嚴重致使地震相關工作大多是地震局在負責,打破部門分割,少一些‘本位主義’;發動多部門參與研究,避免思路僵化,引入競爭機制也是地震預警系統建立中需要克服的困難.
rmzRUZXE 2022-05-11 22:26 地震預警系統并不是地震預測系統. “地震預警”是指突發性大震已發生、搶在嚴重災害尚未形成之前發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動,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也稱作“震時預警”.地震預警系統是指實現地震預警的配套設施. 按照系統響應的順序可包括:地震監測臺網、地震參數快速判測系統、警報信息快速發布系統和預警信息接受終端.整套系統的特點是高度集成、實時監控、飛速響應,尤其是飛速響應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地震預警系統其實就是在和地震波賽跑,多跑贏一秒,就能多獲得一秒的應對時間,用分秒必爭來形容最為恰當不過. 地震波是一種機械波,具有一定的傳播速度,也就是說,當地震發生后,大家不會立刻感覺到地面的震動,而是要等相應的地震波傳播到人所在的位置.這個時間差給地震預警留下了一顯身手的空間. 地震預警系統的工作原理就在于可以探測到地震發生最初時發射出來的無破壞性的地震波(縱波即P-波,primary wave),而破壞性的地震波(橫波即S-波,secondary wave)由于傳播速度相對較慢則會延后10~30秒到達地表.深入地下的地震探測儀器檢測到縱波(P-波)后傳給計算機,即刻計算出震級、烈度、震源、震中位,于是預警系統搶先在橫波(S-波)到達地面前10~30秒通過電視和廣播發出警報. 預警系統的原理決定了地震預警系統能夠提供的應急時間是有上限的.預警系統面臨一臺尷尬的規律:越是地面運動強烈的極震區,能提供預警的時間就越短;對預警系統依賴越弱的地區,能提供的預警時間反而越長.預警系統在關鍵技術上還沒能做到十全十美,尤其是地震參數的快速判定,以及復數個地震同時發生時,震源參數分離獨立判定. 中國雖然是個多地震國家,由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巨大,但除大亞灣核電站在法國人承建時建立了一臺由地震監測網絡和人工決策相結合的地震預警系統外,中國尚未自主建設過其他重大工程地震預警系統,有關研究工作也僅是剛剛在個別高校和研究所興起. 地震預警系統面臨三個困難:硬件條件的限制;技術上的困難——地震發生后,只可以用到近震源有限臺站的初期信息來確定地震基本參數,并實時預測尚未到達的破壞性地震波的強弱.信息的有限性會影響地震事件自動判別的可靠性和地震基本參數的測定的準確性;地震預警的局限性——地震預警系統并不是萬能的,其應用受到臺網條件、技術發展及震源所處位置等客觀條件的限制. 地震預警系統建立的阻礙在于思路、體制和科技三方面.同時由于部門利益分割嚴重致使地震相關工作大多是地震局在負責,打破部門分割,少一些‘本位主義’;發動多部門參與研究,避免思路僵化,引入競爭機制也是地震預警系統建立中需要克服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