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者感染率、重癥率遠低于非煙民?別被帶偏了 事實恰恰相反!?
放開以來,多地正在首輪達峰,甚至一些城市已經完成了首輪達峰,中招的比例在提高,大家在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以避免中招的基礎上,有些人在鼓吹抽煙的人不易感染,甚至稱有吸煙史的人其重癥率、死亡率也較低。
那么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抽煙或者有吸煙史的,真的不易中招嗎?是吸引眼球的亂說一通,還是有數據作為支撐呢?
吸煙者感染率遠低于非煙民?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一說法的由來:大約在兩年多之前,就有人在鼓吹吸煙者感染率遠低于非煙民,這種說法不僅在國內有,在國外也有,比如2020年法國有研究人員稱,與法國普通人群25.4%的感染率相比,每日吸煙者感染的比例只有8.5%,由此得出吸煙者感染率遠低于非煙民。
然而事實上法國的這項研究,并未經過正式同行評審,結論是不被認可的。而且世衛組織當時還表示要保持謹慎的態度,沒有足夠信息證實煙草或尼古丁在預防或治療中有任何聯系,也沒有能降低感染風險的事實支撐。
隨后這種說法又傳到了國內,尤其是2020年年初,一篇《吸煙者感染新冠病毒率遠低于非煙民?鐘南山首篇論文出爐》的文章在廣泛流傳,而且還引用了鐘老論文中的一些數據來驗證,比如文中提到:
在臨床數據中,1099病例中,現在吸煙的、有過吸煙史的,分別是137例和21例,在1099樣本中的占比分別僅為12.6%和1.9%;而1099樣本中,沒有吸煙史的卻多達927<愛尬聊_百科網>例,占比高達85.4%。
由此唐突得出“吸煙者,或者有吸煙史的,感染率遠低于非煙民”的結論
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這顯然是在斷章取義,這樣的結論明顯是在偷換概念,原因在于以下兩方面:
首先,論文中的上述數據,是病例構成比,而非感染率,如果要證明吸煙者感染率遠低于非煙民,那么科學的做法應當是分別統計吸煙者和非吸煙者,他們密接后的發病率分別是多少。
比如1000名吸煙者密接,其發病率是多少;1000名非吸煙者密接之后,其發病率是多少。這兩項數據對比,才能得出結論。
再者,根據《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我國的煙民約有3億人,而全國人口基數是14.13億人,煙民的占比約是21.2%。
換句話說,每5個人中,才有一個煙民,那么放在感染人數上,也就意味著每5個感染者中,才可能出現1個煙民。再通俗的講,煙民群體本身就少,感染者就更少了。
就像上文中的數據一樣,現在吸煙和有過吸煙史的,總占比是12.6%+1.9%=14.5%,這不略等于21.2%的煙民占總人口的比例嗎?倘若樣本數不是1099,而是10990或者更多,那么相信占比會更趨近于21.2%。這個道理就像是擲骰子,如果擲10萬次,那么1-6出現的概率會無限接近于1/6的。
綜上來說,這一結論的得出,完全是在斷章取義、偷換概念,有意或者無意的把病例構成比換成了感染率比。而這一概念的偷換也太隱蔽了,致使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輕易相信了這一結論。
事實上,這篇論文中也直接指出,在重癥率以及其他一些方面,吸煙者風險反而大于非吸煙者,比如:
在這1099樣本中,有926例是輕癥,曾經吸煙的、正在吸煙的,占比僅為1.3%和11.8%,而剩下的86.9%的輕癥,都是非吸煙人群。
再比如在需要機械通氣、進入ICU或死亡的患者組中,7.6%的患者有過吸煙史、25.5%的患者正在吸煙,總比例超過33%。換句話說,在這組重癥患者中,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吸煙或者有吸煙史的,比例較高。
除了以上數據作為支撐之外,世衛組織也曾說過,吸煙者比非煙民,感染的概率會翻一倍,重癥和死亡的風險約高出40%-50%。此外,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中,2020年3月份發布的一篇《新冠肺炎患者的性別差異和吸煙傾向》中也提到,患者中,男性比例更高,且男性煙民中發展為重癥、死亡的概率也更高。
由此可見,吸煙非但不是護身符,反而會增加中招概率、重癥概率、死亡概率,且不可相信毫無事實根據的“吸煙者感染率遠低于非煙民”的荒唐說法。
那么為什么吸煙者的感染及重癥、死亡幾率,會更高于非吸煙者呢?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下:
其一,吸煙者的ACE2受體往往比既往吸煙者、非吸煙者要高,而ACE2是病毒的主要受體大家都簡單知道中招或者未中招這一結果,卻不知道感染的邏輯是什么,比如病毒到底是怎么進入細胞的?
查閱了一些資料,大致明白了其中的感染邏輯,簡單來說,病毒在進入體內之后,就要找一個附著點,道理就像是我們乘坐地鐵需要找一個座位一樣,列車才能載著我們到達目的地,而人體中的ACE2,就像是一個“座位”,也就是病毒的受體。
更科學的說,ACE2載著病毒侵入人體黏膜,并引發活動性感染。那么,如果ACE2較多,則進入體內的病毒就更容易附著、更容易隨著ACE2的活動而侵入黏膜或者細胞,感染的幾率、發展為重癥或者死亡的概率也就相對較高。
而事實恰好是正在吸煙的人,其ACE2要比既往吸煙者高得多,既往吸煙者又比沒有吸煙史的群體高。
所以從煙草造成ACE2升高、病毒侵入并致病的邏輯來說,吸煙者比非煙民更易感染。
其二,從傳播的三種方式來看,吸煙者感染的幾率更大大家都知道,新冠的傳播方式有三種,分別是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和氣溶膠傳播,每一種傳播方式都類似于“接觸”,接觸的概率越大,則中招的概率也就越大。
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一直在強調要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的原因所在,正是為了切斷傳播通道。
然而,相較于非煙民,煙民在吸煙的時候,會摘下口罩,這無疑就增加了接觸的概率,而且吸煙越是頻繁,其幾率越是增加,這個道理不難理解。
舉個例子講,前段時間一位親戚在醫院手術后住院,我和大舅家表哥去醫院探望,雖然我們兩人都吸煙,但我進入醫院之后就控制住了,一顆煙也沒抽,而大舅家表哥卻在樓道和廁所抽了好幾支煙。今早上給我打電話,好像有癥狀了。
這個例子就是吸煙者能增加接觸概率,從而增加感染風險的最好例證。
其三,從煙草尼古丁給人帶來的身體損害來說,致重癥、死亡的概率也同步增加在高、中、低人群的劃分中,自身帶有基礎疾病的,屬于高風險人群,因為中招可能就會引發基礎疾病的爆發。
吸煙對身體的傷害,我們自然無需過多的贅述了,像煙草中的尼古丁等這類有害物質,對人體最大的傷害就在于肺等呼吸系統,以及心腦血管。
而有肺部或者心腦血管疾病的,則更容易在感染之后引起一些并發癥,從而發展為重癥或者死亡。
另一方面,吸煙者,尤其是長期吸煙者,其免疫力也不及非煙民,別說是新冠了,就算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其因免疫力低下而感染的風險也是相對較高的。
綜上三個方面,毫無疑問,無論是從吸煙更容易接觸病菌、導致免疫力下降、引起肺部或者心腦血管基礎疾病,或者是導致ACE2升高等各個角度而言,煙民感染幾率或者重癥幾率,其一般都會高于非煙民。
所以,吸煙者感染率遠低于非煙民的說法,可以確定100%是錯誤的,非但不是所謂的護身符,反而有弊無利,不可輕信,大家一定要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和科學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