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便利化、攻堅共性難題 今年北京政務服務工作劃了這些重點?
4月5日,北京市2023年政務服務工作會議召開,新京報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北京將繼續推動政務服務改革,強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重點攻堅高頻共性難題,繼續推進北京各級政務服務中心便利化升級,不斷增強企業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圍繞“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深化政務服務改革
2023年,北京將繼續推動政務服務改革,為首都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新優勢。
這意味著,圍繞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將提升創新主體獲得服務便利度,優化平衡服務和監管,降低創新創業制度成本。圍繞服務業擴大開放、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協同推出高含金量的突破性制度創新政策,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報備即批準”等政策擴面增效。圍繞用好數據這個最新最活躍的生產要素,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健全數字經濟準入準營制度,提升數字經濟相關審批便利度。
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持續優化231項“京津冀+雄安”四地通辦事項服務效能,聚焦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企業跨地區生產經營、產業鏈供應鏈協同,以及教育、就業、社保、醫療、養老、婚育、出行等與企業群眾密切相關的異地辦事需求,再推出一批區域通辦事項,推進京津冀“跨省自助辦”。在京津冀自貿試驗區179項“同事同標”事項基礎上,探索推進京津冀區域行政許可事項同源、統一規范,加快實現高頻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推進京津冀電子證照互認、個人辦事結果互認等工作。
“每月一題”重點攻堅17個高頻共性難題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一條12345熱線牽引起了一場首都超大城市治理變革。2023年,北京將落實《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提升市民服務熱線平臺服務水平,落實好首接負責、“吹哨報到”、央地協調聯動等工作機制<愛尬聊_尬聊生活>,增強協同辦理實效。
在今年,“每月一題”將重點攻堅17個高頻共性難題。北京還會完善提級響應機制,探索建立“每月一題”治理類街鄉鎮建議代表機制,打通基層疑難問題提級響應新渠道。優化接訴即辦考評體系,將首接負責、主動治理、解決疑難復雜問題激勵等納入考評,鼓勵基層改革創新破解難題。深入推動接訴即辦向學校延伸,搭建立體化全天候訴求反映渠道,精準回應師生關切。
便利化升級 實現“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
記者從北京市政務服務局獲悉,為方便企業群眾辦事,全市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將推進便利化升級。
具體而言,深化綜窗2.0改革成果,在市、區級政務服務事項例外清單基礎上,實現市、區級政務服務中心事項進駐率100%、委托受理率100%和授權審批率100%。打造100個街道(鄉鎮)政務服務中心和1000個社區(村)規范化建設示范樣板。充分發揮“好差評”、反映“辦不成事”窗口的“探頭”作用,加強問題分析和制度完善,實現“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
今年,市政務服務網將新增單位繳存住房公積金、檔案接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申領、社會保障卡補領換領等400個以上事項實現“一口申報”的統一申辦受理模式。優化133項“跨省通辦”事項服務,新增社保繳費、公積金補繳等22項“跨省通辦”事項。本市還將提升政務服務全程電子化水平,推出不動產權證、機動車行駛證等20類電子證照在線查詢調用,推動高頻電子證照在不動產登記等領域掃碼亮證應用。
此外,加速接訴即辦數智轉型,將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融入訴求辦理全流程和熱線發展的全生命周期,提升熱線暢通、派單精準、辦理高效、考評科學能力,實現智能化和人性化相結合。完善知識庫運行機制,增強算法能力,深挖數據富礦,優化智能統計分析、城市預警感知等功能,對接“京智”平臺,推動從“傳感器”向“處理器”、從“晴雨表”到“診斷書”的轉型升級。
相關新聞鏈接
北京市政務服務局推出公益宣傳片《做最好》
當辭職創業,卻不知如何開始;當資金短缺,面臨巨大經營壓力;當肩負重任,要在短期內完成多家門店開店手續;當簽證到期,證明材料卻還欠缺……工作創業的路上,遇到這些難題怎么辦?北京政務服務推行告知承諾、證照聯辦、政策公開講、貸款服務等,解決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創業的每一步保駕護航。
新京報記者 田杰雄
編輯 唐崢 校對 柳寶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