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葉雨耕的提問:DNF《地下城與勇士》:"政府職能存在越位缺位 政府主導型經濟亟待改變"是《公共管理學概論》第二章的案例分析題。?
網絡才不要呢 2022-05-15 21:02
一、政府行使職能越位、缺位、不到位原因 上世紀70年代亞洲四小龍的崛起被視為是政府主導型經濟體制創造的奇跡,而中國的經濟轉型也 從70年代末起步。 對于正處于轉型的國家而言,政府的特殊職能是指對不發育市場機制的補充和替代。但是這是有代價、有風險的補充和替代,是處于過渡階段的的,若不能較好的把握一個度,那么就有可能出現兩個極端--“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中國長期以來形成了政府主導型的經濟體制,政府“宏觀調控”和相關政策的運用對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的、積極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過多地使用了行政的手段和直接的方式,二是把經濟周波問題和結構問題混同在一起。長此以往,就形成了政府職能與市場功能不分,政府與企業不分,政府與社會中介組織不分,政府與事業組織不分的局面,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政府大包大攬,屬于社會公共領域的事務,靠公民個人、社會組織和市場又不能解決的,政府卻不適時出面解決,說得簡單一點就是政府與社會組織的職能配置出了問題,從而也就導致了“越位”與“缺位”的現象。 如果把政府看作是一個理性的商人,那么站在商人的角度,他也是會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然而,這個商人又是一個特殊的商人,它擁有大量不對稱的信息,占有著一國的資源,支配著全社會的財富。因此,如果政府無法正確定位好自己,無法正確的行使好自己的職能,一再“越位”、“缺位”,那么,整個經濟轉型過程就會受到阻礙,甚至于整個國家的經濟連同政治都會遭殃。因此,如何減少甚至消除政府職能的“越位”和“缺位”就成為了當前經濟轉型過程中一個及關重要的問題。二、政府主導經濟會忽視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要在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的前提下,加強政府宏觀調控 具體措施建議如下: 1、我國正處經濟轉型的特殊時期,政府要做好定位,明確政府的主要職能是對不發育的市場機制的補充和替代,而這個補充和替代要把握好度,要跟隨市場機制的發育而變化,盡可能減少由于“政府失靈”產生的代價和風險。 2、在市場價格機制對經濟活動進行調節的過程中,政府應運用貨幣、財政和稅收工具,按照一定的原則,對市場進行干預,調節供求以減少經濟周波的震蕩。但是在干預過程中政府應通過市場價格機制間接實現的,而不是直接調整價格,直接干預企業。 3、在市場監管過程中,要跟隨市場化的進程,同時要加大實施力度,努力克服“缺位”和“不到位”的現象。 4、指定更為合理的資源分配計劃,重新分配資源,推進資本的社會化,如在國有企業的改革過程中。 5、克服利益障礙,加強市場化改革,推動市場發育,把有限的資源投放到公共服務領域,真正成為公眾利益的代表,人民的好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