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基金徐猛:上證50、滬深300可能具備長期慢牛邏輯?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潘亦純)4月7日,在華夏基金25周年多資產全能平臺策略會上,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執行總經理徐猛表示,今年的股票市場比較友好,第一,經濟復蘇相對確定,企業盈利也會增加;第二,從政策角度看,貨幣政策、穩增長政策,以及支持民營企業的政策對資本市場也比較友好;第三,從全球的資金流動來看,境內經濟相較發達市場仍有優勢,全球資金有可能會繼續流到境內市場。今年的主要風險可能源于中美地緣政治方面。
從投資機會角度看,徐猛認為可以關注幾個方向,第一,困境翻轉型的投資機會,比如旅游、食品飲料等,特別是食品飲料,本身龍頭企業長期盈利能力就不錯,再加上經濟復蘇,會有比較好的機會;第二,從產業政策支持來看,下半年芯片的景氣度會持續提升,再疊加國產替代的投資邏輯,芯片也是比較好的投資機會;最后,整個科技板塊會是長期投資主題,科創50、雙創基金等科技屬性較強的板塊會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那么,投資者在眾多的ETF產品中,如何進行配置?徐猛表示,從ETF的角度看,通常會將核心資產進行核心配置,將行業主題資產當成“衛星”配置,在核心資產中,我認為上證50、滬深300可能具備長期的慢牛邏輯。
他進一步分析稱,與更早前居民資產配置以房地產為主不同,過去幾年,居民的資產配置中,金融資產權重已越來越大,其次,未來中國經濟長期增速可能會平穩下滑,無風險利率長期看也會下行;第三,上證50、滬深300指數的結構也進行了迭代、優化,目前的指數結構中,周期<愛尬聊_百科詞條>性股票權重下降,科技消費股票權重提升,這也增加了指數盈利能力的穩定性;最后,從中國特色估值角度來看,上證50、滬深300等指數的成分股中,國企占比較高,特別是上證50指數,國企占比約60%,站在較長角度看,國有企業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將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