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策軍碑是誰畫的呢??
請問<愛尬聊_尬聊生活>一下,神策軍碑是誰畫的呢?
文心J 2022-05-28 13:45 《神策軍碑》全稱《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圣德碑》,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立于皇宮禁地,碑石大小不明,崔鉉撰文,柳公權書。碑文記錄了回鶻汗國滅亡及安輯沒斯來降等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此碑由翰林學士承旨崔鉉撰文,集賢院學士判院事柳公權書寫 是年,柳公權66歲。“左神策軍”是唐天子最精銳的部隊之一,由擁立武宗有功的宦官仇士良指揮。武宗駕臨“左神策軍”軍營時,仇士良借機奏請立此碑以紀圣德,武宗應允。因柳公權當時為左散騎常侍,又是當朝一流書家,故皇上命其書寫。因是奉旨書寫,故柳公權的書寫特別鄭重,竭盡全力.神策軍碑的碑文記錄了回鶻汗國滅亡及安輯沒斯來降等事
涼_309 2022-05-28 13:47
冬天愛喝湯 2022-05-28 13:55 柳公權, 柳公權享年八十歲,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師死于任上。遺傳事跡 他的傳世書跡很多,影響較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軍碑》、《金剛經》等。 1、《神策軍碑》:楷書,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權的代表作之一,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書體風格更有特色,結體布局平穩勻整,左緊右舒,也是較好的臨寫范本。
鄭迎麗 2022-05-28 14:02 《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權書并篆額,邵建和、邵建初鐫刻。立于唐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 楷書共28行,行54字。藏西安碑林。《玄秘塔碑》是柳公權六十四歲時所書,書體端正瘦長,筆力挺拔矯健,行間氣脈流貫,顧盼神飛,全碑無一懈筆。 有以方取勢,引筋入骨之贊。或以為筋骨特露,雖遒媚勁健,然晉法至此大變矣。明王世貞《池北偶談》:“玄秘塔銘,柳書中之最露筋骨者,遒媚勁健,固自不乏,要之晉法亦大變耳”。清王澍《虛舟題跋》說此書是“誠懸極矜練之作”。劉熙載《藝概》謂:“柳書《玄秘塔》出自顏真卿《郭家廟》”,由此可看出他學顏出歐,別構新意。王世貞云:“柳法遒媚勁健,與顏司徒媲美。書家謂驚鴻避弋,饑鷹下韝,不足喻其駕意。”顏、柳結體用筆差別顯然,顏書平和,柳書險勁,然都不失端莊沉著之態。故歷來學大楷的人,往往以此碑和歐書《九成宮碑》、顏書《多寶塔碑》為入門典范。 《神策軍碑》全稱《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圣德碑并序》,崔鉉撰文,柳公權楷書。唐會昌三年( 公元843年)立,原碑久佚。《神策軍碑》為柳公權68歲時所書。記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軍事,《神策軍碑》是柳公權楷書的代表作之一。其筆法與結構極精煉而凝重,保留了左緊右舒的傳統結構。運筆方圓兼施,運用自如。筆畫敦厚,沉著穩健,氣勢磅礴。讀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對“顏筋柳骨”這句話的藝術特征的理解。
M34****5536 2022-05-28 14:06 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圣德碑并序翰林學士.承旨朝議郎.守尚書司封郎中.知 制誥. 上柱國賜紫金魚袋. 臣崔鉉奉敕撰. 正議大夫. 守 右散常侍.充集賢殿學士.判院事.上柱國.河東縣 開國伯. 食邑七百戶. 賜紫金魚袋. 臣柳公權奉敕書. 集 賢直院.官朝議郎.守衡州長史.上柱國.臣徐方平 奉敕撰額 .我國家誕受天命. 奄宅區夏. 二百廿有馀載. 列 圣相承.重熙累洽.逮于十五葉.運屬中興.仁圣文 武至神大孝皇帝.溫恭濬哲.齊圣廣泉.會天地之昌 期.集謳歌于潁(邱)邸.由至公而光符歷試.逾五 讓而紹登寶圖. 握金鏡以調四時. 撫璿璣而齊七政. 蠻 貊率俾. 神祇□懷. □□□初. 惟新霈澤. 昭蘇品匯. 序 勸賢能. [祗 ]畏勞謙.動遵法度.竭孝思于昭配.盡 哀敬于園陵. 風雨小愆. 虔心以申乎祈禱. 蟲螟未息. 輟 食以軫乎黎元. 發揮典暮. 興 [起]□□. [敦睦 ]九族. 咸 秩無文. 舟車之所通. 日月之所照. 莫不涵泳至德. 被 沐皇風. 欣欣然. 陶陶然. 不知其俗之臻于福壽矣. 是 以年谷順成.災沴不 [作 ].惠澤 [潤 ]于有截.聲教溢 于無 [垠 ]. [粵 ]以明年正月.享之玄元.謁清廟.爰 申報本之義.遂有事于圓丘.展帝容.備法駕.組練 云布.羽衛星陳.儼翠華之葳蕤.森朱干之格澤.盥薦齋果. [謙 ]拜恭寅. 故得二儀垂像. [百 ]靈 [受 ]職. 有 感斯應.無幽不通.大輅鳴鑾則雪清禁道.泰壇紫燎 則氣霽寒郊. 非煙氤氳. 休征雜沓. 既而六龍回轡. 萬 騎還宮.臨端門.敷大號.行 [慶 ]頒 [賞 ]. [宥 ]罪錄 功. 究刑政之源. 明教化之 [本 ]. 考 [臧否 ]于群吏. 問 疾苦于蒸人.絕兼并之流.修水旱之備.百辟競莊以 就位.萬國奔走而來庭.搢紳帶鹖之倫. [鳳釵 ]椎髻 之俗. 莫不解辮蹶角. [蹈 ]德 [詠仁 ]. [抃 ]舞康莊. 盡 以為遭 [逢 ]堯 [年舜日矣 ].皇帝惕然自思.退而謂群 臣曰.歷觀三五以降.致理之君.何常不滿招損.謙 受益.崇太素.樂無為.宗易簡以臨人.保慈儉以育 [物 ]. 土階茅 [屋 ]. 則大之 [美是 ]崇. 扺璧捐 [金 ]. 不 [貪之 ]寶。斯 [著 ]. [伏 ]惟 [荷 ]祖宗之丕構.屬寰宇 之甫寧.思欲追蹤太古之遐風.緬慕前(拓本此處佚 失二頁) 詞. [或 ]以為乘其饑羸. [宜 ]事 [撻滅 ]. [或 ]以 [為 ]厚其 [賻賵 ].用助歸還.上曰.回鶻嘗有功于 國家.勛藏王室.繼以姻戚.臣節不渝.今者窮而來 依. 甚足嗟憫. 安可幸災而失信于異域耶. 然而將 [欲 ]復其穹廬。故 [地 ]亦重勞 [矣 ]. [理國 ]之人.必在使 其忘亡存乎興滅.乃與丞相密議.繼遣慰喻之使.申 撫納之情. 頒粟帛以恤其困窮. 示恩禮以全其鄰好. 果 有大特勤嗢沒斯者. [死 ]識 [忠貞 ]. 生知仁義. 達 [逆 ]順 [之 ]理.識 [禍福 ]之 [道 ]. [荷忠義 ]于鴻私.瀝感 激之丹懇.愿釋左袵來朝上京.嘉其誠(拓本下冊亡 佚)
118****284 2022-05-28 14:10
文心J 2022-05-28 13:45 《神策軍碑》全稱《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圣德碑》,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立于皇宮禁地,碑石大小不明,崔鉉撰文,柳公權書。碑文記錄了回鶻汗國滅亡及安輯沒斯來降等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此碑由翰林學士承旨崔鉉撰文,集賢院學士判院事柳公權書寫 是年,柳公權66歲。“左神策軍”是唐天子最精銳的部隊之一,由擁立武宗有功的宦官仇士良指揮。武宗駕臨“左神策軍”軍營時,仇士良借機奏請立此碑以紀圣德,武宗應允。因柳公權當時為左散騎常侍,又是當朝一流書家,故皇上命其書寫。因是奉旨書寫,故柳公權的書寫特別鄭重,竭盡全力.神策軍碑的碑文記錄了回鶻汗國滅亡及安輯沒斯來降等事
涼_309 2022-05-28 13:47
《神策軍碑》,稱為《帝巡幸左神策軍紀圣德碑》,會昌三年書。蒙詔帖碑原立于唐禁內,早佚,今北京圖書館藏宋拓本僅為兩冊,為南宋賈似道之物。此碑比前碑更厚實,如軍旅列陣,森嚴威武,不可侵犯。清孫承澤《庚子銷夏記》評:“書法勁中含溫恭之致,乃最得意之作品。”
冬天愛喝湯 2022-05-28 13:55 柳公權, 柳公權享年八十歲,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師死于任上。遺傳事跡 他的傳世書跡很多,影響較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軍碑》、《金剛經》等。 1、《神策軍碑》:楷書,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權的代表作之一,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書體風格更有特色,結體布局平穩勻整,左緊右舒,也是較好的臨寫范本。
鄭迎麗 2022-05-28 14:02 《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權書并篆額,邵建和、邵建初鐫刻。立于唐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 楷書共28行,行54字。藏西安碑林。《玄秘塔碑》是柳公權六十四歲時所書,書體端正瘦長,筆力挺拔矯健,行間氣脈流貫,顧盼神飛,全碑無一懈筆。 有以方取勢,引筋入骨之贊。或以為筋骨特露,雖遒媚勁健,然晉法至此大變矣。明王世貞《池北偶談》:“玄秘塔銘,柳書中之最露筋骨者,遒媚勁健,固自不乏,要之晉法亦大變耳”。清王澍《虛舟題跋》說此書是“誠懸極矜練之作”。劉熙載《藝概》謂:“柳書《玄秘塔》出自顏真卿《郭家廟》”,由此可看出他學顏出歐,別構新意。王世貞云:“柳法遒媚勁健,與顏司徒媲美。書家謂驚鴻避弋,饑鷹下韝,不足喻其駕意。”顏、柳結體用筆差別顯然,顏書平和,柳書險勁,然都不失端莊沉著之態。故歷來學大楷的人,往往以此碑和歐書《九成宮碑》、顏書《多寶塔碑》為入門典范。 《神策軍碑》全稱《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圣德碑并序》,崔鉉撰文,柳公權楷書。唐會昌三年( 公元843年)立,原碑久佚。《神策軍碑》為柳公權68歲時所書。記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軍事,《神策軍碑》是柳公權楷書的代表作之一。其筆法與結構極精煉而凝重,保留了左緊右舒的傳統結構。運筆方圓兼施,運用自如。筆畫敦厚,沉著穩健,氣勢磅礴。讀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對“顏筋柳骨”這句話的藝術特征的理解。
M34****5536 2022-05-28 14:06 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圣德碑并序翰林學士.承旨朝議郎.守尚書司封郎中.知 制誥. 上柱國賜紫金魚袋. 臣崔鉉奉敕撰. 正議大夫. 守 右散常侍.充集賢殿學士.判院事.上柱國.河東縣 開國伯. 食邑七百戶. 賜紫金魚袋. 臣柳公權奉敕書. 集 賢直院.官朝議郎.守衡州長史.上柱國.臣徐方平 奉敕撰額 .我國家誕受天命. 奄宅區夏. 二百廿有馀載. 列 圣相承.重熙累洽.逮于十五葉.運屬中興.仁圣文 武至神大孝皇帝.溫恭濬哲.齊圣廣泉.會天地之昌 期.集謳歌于潁(邱)邸.由至公而光符歷試.逾五 讓而紹登寶圖. 握金鏡以調四時. 撫璿璣而齊七政. 蠻 貊率俾. 神祇□懷. □□□初. 惟新霈澤. 昭蘇品匯. 序 勸賢能. [祗 ]畏勞謙.動遵法度.竭孝思于昭配.盡 哀敬于園陵. 風雨小愆. 虔心以申乎祈禱. 蟲螟未息. 輟 食以軫乎黎元. 發揮典暮. 興 [起]□□. [敦睦 ]九族. 咸 秩無文. 舟車之所通. 日月之所照. 莫不涵泳至德. 被 沐皇風. 欣欣然. 陶陶然. 不知其俗之臻于福壽矣. 是 以年谷順成.災沴不 [作 ].惠澤 [潤 ]于有截.聲教溢 于無 [垠 ]. [粵 ]以明年正月.享之玄元.謁清廟.爰 申報本之義.遂有事于圓丘.展帝容.備法駕.組練 云布.羽衛星陳.儼翠華之葳蕤.森朱干之格澤.盥薦齋果. [謙 ]拜恭寅. 故得二儀垂像. [百 ]靈 [受 ]職. 有 感斯應.無幽不通.大輅鳴鑾則雪清禁道.泰壇紫燎 則氣霽寒郊. 非煙氤氳. 休征雜沓. 既而六龍回轡. 萬 騎還宮.臨端門.敷大號.行 [慶 ]頒 [賞 ]. [宥 ]罪錄 功. 究刑政之源. 明教化之 [本 ]. 考 [臧否 ]于群吏. 問 疾苦于蒸人.絕兼并之流.修水旱之備.百辟競莊以 就位.萬國奔走而來庭.搢紳帶鹖之倫. [鳳釵 ]椎髻 之俗. 莫不解辮蹶角. [蹈 ]德 [詠仁 ]. [抃 ]舞康莊. 盡 以為遭 [逢 ]堯 [年舜日矣 ].皇帝惕然自思.退而謂群 臣曰.歷觀三五以降.致理之君.何常不滿招損.謙 受益.崇太素.樂無為.宗易簡以臨人.保慈儉以育 [物 ]. 土階茅 [屋 ]. 則大之 [美是 ]崇. 扺璧捐 [金 ]. 不 [貪之 ]寶。斯 [著 ]. [伏 ]惟 [荷 ]祖宗之丕構.屬寰宇 之甫寧.思欲追蹤太古之遐風.緬慕前(拓本此處佚 失二頁) 詞. [或 ]以為乘其饑羸. [宜 ]事 [撻滅 ]. [或 ]以 [為 ]厚其 [賻賵 ].用助歸還.上曰.回鶻嘗有功于 國家.勛藏王室.繼以姻戚.臣節不渝.今者窮而來 依. 甚足嗟憫. 安可幸災而失信于異域耶. 然而將 [欲 ]復其穹廬。故 [地 ]亦重勞 [矣 ]. [理國 ]之人.必在使 其忘亡存乎興滅.乃與丞相密議.繼遣慰喻之使.申 撫納之情. 頒粟帛以恤其困窮. 示恩禮以全其鄰好. 果 有大特勤嗢沒斯者. [死 ]識 [忠貞 ]. 生知仁義. 達 [逆 ]順 [之 ]理.識 [禍福 ]之 [道 ]. [荷忠義 ]于鴻私.瀝感 激之丹懇.愿釋左袵來朝上京.嘉其誠(拓本下冊亡 佚)
118****284 2022-05-28 14:10
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圣德碑并序.翰林學士承旨朝議郎守尚書司封郎中知制誥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崔鉉奉敕撰.正議大夫守右散騎常侍充集賢殿學士判院事上柱國河東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賜紫金魚袋臣柳公權奉敕書.集賢直院官朝議郎守衡州長史上柱國臣徐方平奉敕篆額。
我國家誕受天命.奄宅區夏.二百廿有余載.列圣相承.重熙累洽.逮于十五葉.運屬中興.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溫恭浚哲.齊圣廣泉.會天地之昌期.集謳歌于潁邸.由至公而光符.歷試逾五讓而紹登寶圖.握金鏡以調四時.撫璇璣而齊七政.蠻貊率俾 神只攄懷.踐位之初.惟新霈澤.昭蘇品匯.序勸賢能.祗畏勞謙.動尊法度.竭孝思于昭配.盡哀敬于園陵.風雨小愆.虔心以申乎祈禱.蟲螟未息.輟食以軫乎黎元.發揮典謨.興起仁讓.敦敘九族.咸秩無文.舟車之所通.日月之所照.莫不涵泳至德.被沐皇風.欣欣然.陶陶然.不知其俗之臻于富壽矣.是以年谷順成.災沴不作.惠澤潤于有截.聲教溢于無垠.粵以明年正月,享之玄元.謁清廟.爰申報本之義.遂有事于圓丘.展帝容.備法駕.組練云布.羽衛星陳.儼翠華之葳蕤.森朱干之格澤.盥薦齋果奠拜,恭寅故得二儀垂休.百靈受職.有感斯應.無幽不通.大駱鳴鑾.則雪清禁道.泰壇紫燎.則氣霽寒郊.非煙氤氳.休征雜沓.既而六龍回轡.萬騎還宮.臨端門敷大號.行慶頒賞.宥罪錄功.究刑政之源.明教化之本.考臧否于群吏.問疾苦于蒸人.絕兼并之流.修水旱之備.百辟競莊以就位.萬國奔走而來庭.搢紳帶鶡之倫.氈裘椎髻之俗.莫不解辮蹶角.蹈德詠仁.抃舞康莊.盡以為遭逢堯年舜日矣.皇帝惕然自思.退而謂群臣曰.歷觀三五已降.致理之君.何常不滿招損.謙受益.崇太素.樂無為.宗易簡以臨人.保慈儉以育物.土階茅屋.則大之美.是崇.抵璧捐金.不貪之寶.斯著,顧惟.荷祖宗之丕構.屬寰宇之甫寧.思欲追蹤太古之遐風.緬慕前……(佚失兩頁30個字位)……詞.或以為乘其饑羸.宜事掃滅.或以為厚其財賄.用助歸還.上曰.回鶻嘗有功于國家.勛藏王室.繼以姻戚.臣節不渝.今者窮而來依.甚足嗟憫.安可幸災而失信于異域耶.然而將欲復其穹廬故地亦重勞.善千門之人必在使其忘亡存乎興滅.乃與丞相密議.繼遣慰喻之使.申撫納之情.頒粟帛以恤其困窮.示恩禮以全其鄰好.果有大特勤嗢沒斯者.死識忠貞.生知仁義.達逆順之理.識禍福之門.荷享壽于鴻私.瀝感激之丹懇.愿釋左袵來朝上京.嘉其誠……(下冊佚失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