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大家都加班” 公司也該把加班費算清楚|新京報快評?

▲資料圖。圖/新華社

據華商報報道,最近,關于四川成都“中國電科清明節強制加班怒懟領導”一事鬧得沸沸揚揚,雖事后證明純屬捏造,卻擊中了無數上班族的共鳴點。而在陜西西安,也正有一位上班族“勇敢”地提起勞動仲裁,向單位索要幾年來的加班費。

按照當事人的說法,其任職于西安某企業,“從2020年8月到現在,個人加班時間已經大約3000小時,很少換休”。在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書上,其提出的事實與理由為“在職期間,被申請人多次安排本人加班,卻沒有支付加班費,至今拖欠加班費292623.71元……”但也表示,這個數字不一定準確,最后看勞動部門如何裁定。

對此,該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認為,加班費這些有明確規定,也是個人自愿的,可以不加班,也可以換休,“大家都加班,也沒有其他人提出意見……他之所以現在提出仲裁,是因為要離開單位,想多要些錢”。

那邊引發軒然大波的“員工因強制加班怒懟領導”一事才被證實為偽造,這邊就有人因為索要加班費發起勞動仲裁,這或為前者在網絡輿論場引發的強烈共鳴,提供了一個真實的注腳。

盡管此事的諸多細節還有待核實,該員工的維權結果如何,也還取決于勞動部門的裁定結果,可公司方面的一些回應,本身足夠耐人尋味。

員工對無休止的加班有疑問,乃至主動索要加班費,這都不過是人之常情以及依法伸張自身權利的正常表現。可在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眼中,卻成了就是“想多要些錢”,甚至強調“大家都在加班,也沒有其他人提出意見”。

這樣的解釋,不僅生硬,也毫無道理。很簡單,只要是依法維權,“想多要些錢”何錯之有?而<愛尬聊_頭條百科>且,“大家都加班”,與“加班有理、合法”并無必然聯系。甚至,從現實來看,這或只能說明該公司加班現象嚴重,大家卻敢怒不敢言。

而且,若如該公司這位負責人所言,加班費“都發在年終獎里”,這種發放方式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規定,也值得商榷。需明確,年終獎和加班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口口聲聲說公司的加班費有明確規定,員工卻無從知曉,又是為何?

事實上,按照該公司負責人的說法,該員工“之所以現在提出仲裁,是因為要離開單位”,這或意味著,公司方面也可能很清楚,在職員工是不敢如此“勇敢”維權的。

這樣的企業管理心態,顯然需要檢視的,這也與被偽造的“員工因強制加班怒懟領導”事件中,員工主動提出離職的細節,構成了一種現實呼應。一定程度上說,這未嘗不是對職場生態和勞動者權益保護現狀的真實映射。

具體到這次事件中,盡管該員工的維權訴求能否獲得支持還存在不確定性,但其加班軟件中留下的加班申請、審批記錄,或能為相關部門的裁定提供比較客觀的參考。這也提醒職場維權保留證據的重要性。

按照該員工的說法,“去年有幾個月活多,特別忙,我們車間有100天幾乎所有人都是天天上班15小時”,這一情況如果屬實,可能還不只涉及其個人的權益保障問題,其他員工恐怕也需要一個說法。對此,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或有必要介入調查。

不可否認,囿于不同行業的特性,一些公司需要加班或是很難完全避免的,大可不必因為存在加班現象,就對一家企業上綱上線。但是,其前提是要保障好員工的基本權益,加班制度要合法合理,加班費的計算辦法,發放時間與方式,也應當予以制度化明確。

如若舍棄了這一點,再多為加班辯護的理由都顯得蒼白,也是于法不容、于理不通的。尤其是在今天,隨著勞動者權利意識的強化,勞動法落實力度加大,那些還打著讓員工“免費加班”小九九的公司,更須規范行事了。

近年來,輿論場上逐漸出現“年輕人整頓職場”的說法,潛臺詞就是越來越多的年輕員工敢于對不合理、不合法的企業管理行為說不。但落到現實中,還是不能高估勞動者依法維權的“主動性”,諸如“免費加班”的現象,仍是不少勞動者不能觸碰的隱痛。

以此而言,如何破除“只有離開了才敢要加班費”之類的勞動者權益保護困境,依然任重道遠,也值得我們更多關注與監督。

撰稿 / 重舟(媒體人)

校對 / 吳興發

編輯 舉報 2023-04-11 10:50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